本报见习记者 顾贞全
云内动力(000903.SZ)收购蓝海华腾(300484.SZ)事项有了最新进展。10月21日,云内动力发布公告称,公司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以自筹资金5.51亿元收购蓝海华腾18.15%的股权。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国内,一家上市公司直接收购另外一家上市公司并不多见,云内动力此举引发外界多方关注,不过,本次交易尚需经国资监管部门审批和公司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后方可生效。
云内动力表示,此次收购蓝海华腾,是为了掌握电控的核心技术,加快公司转型升级的步伐,提高公司可持续发展和整体盈利能力,实现广大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受此利好消息影响,10月21日股市开盘后,蓝海华腾一字涨停,报收12.24元/股;云内动力上涨0.81%,报收2.50元/股。
拿下蓝海华腾控制权
公告显示,云内动力拟以14.60元/股价格收购蓝海华腾股东——邱文渊、徐学海、黄主明、华腾投资以及中腾投资等8位股东所持有的蓝海华腾部分股份,共计3775.94万股,占蓝海华腾总股本的18.15%,合计人民币5.51亿元。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在上述股权转让之前,蓝海华腾的控股股东——邱文渊、徐学海作为一致行动人直接持有蓝海华腾25.16%的股份,并通过华腾投资、中腾投资,间接持有蓝海华腾8.51%的股份,两人共持有蓝海华腾33.67%的股份。而在此次股权转让完成之后,云内动力将持有蓝海华腾18.15%的股份。
但值得注意的是,云内动力为保证对蓝海华腾的控制权,双方在转让协议中约定,在本次交易完成之日,邱文渊、徐学海将自动解除其签署的一致行动人协议,并且在合约解除后的两年内,不得再与蓝海华腾的其他股东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同时,在交易完成日后12个月内,徐学海将放弃其所属的表决权。
此外,目前,该交易中的部分转让方存在将其持有蓝海华腾的股权进行质押的情况,为保证不影响本次交易,云内动力在协议中约定,要求存在股份质押的转让方在公司支付股份转让款前,解除拟转让股份的质押。
云内动力相关负责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此次收购项目如能顺利推进,也意味着,云内动力将成为蓝海华腾新的控股股东,对方实际控制人也将变更为昆明市国资委。”
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云内动力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柴油发动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至今已具有六十余年的历史,其多缸小缸径柴油发动机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主要产品包括商用车柴油发动机、乘用车柴油发动机、非道路柴油发动机及天然气发动机。
而蓝海华腾则是一家专业致力于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双软企业,2016年于深交所上市,主要产品为中低压变频器、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和伺服驱动器,是国内主要的电动汽车电机控制器供应商,电动汽车电控业务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受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行业竞争加剧等影响,蓝海华腾2018年净利润为2451.95万元,同比下降80.88%;2019年前三季度亏损8024.26万元,主要受本期计提资产减值准备9730万元影响。
就蓝海华腾业绩下滑原因等相关问题,云内动力上述负责人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蓝海华腾的业绩不太理想,主要还是因为其在国内的市场还未打开,公司还处于成长期,此次收购完成后,将形成较好的业务协同效应,未来可凭借云内动力的客户资源优势将其国内市场打开,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实现公司与蓝海华腾优势互补及共同发展。
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
近日,国家工信部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目标到2025年、2030年,新能源车销量分别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0%和40%。其中,规划纯电成为新能源汽车主流产品,并将加大对电池、芯片、电控等核心零部件的进口替代。
有业内人士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投入的加大,一直致力于柴油发动机制造的云内动力也在顺应市场的变化,寻求转型升级,进一步扩张新能源汽车市场。
《证券日报》记者了解到,早在2017年9月,云内动力还耗资8.35亿元购买深圳市铭特科技100%股权,铭特科技主要为汽车加油(气)机和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设备提供工业级智能卡支付系统。而此次拟收购的蓝海华腾,就是对公司新能源业务电控核心板块的进一步升级。
云内动力表示,公司收购蓝海华腾系为掌握电控的核心技术,补齐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业务短板,形成为燃油车提供发动机以及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电控系统的核心业务;同时,可以提高公司工业级电子产品的技术水平以及拓展工业级电子产品的应用领域,助力公司提升在汽车核心零部件领域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张文臣认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进入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尽管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下降,行业短期面临较大盈利压力,但是行业成长空间巨大,优质公司长期配置价值逐步凸显。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