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血凝酶类药物临床使用不断增长 专家:肯定使用价值但需加大基础研究

2018-02-13 19:13  来源:证券日报网 张敏

    本报记者 张敏

    与西方血源充足不同的是,我国临床一直血源匮乏,尤其是冬季医院常面临着血荒的困境。止血药物的应用,为缓解我国血浆供应压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对出血及出血性疾病的研究以及止血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是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

    近日,中国生化制药工业协会在京召开“血凝酶类止血药物临床应用研讨会”,来自基础研究、临床医学、临床药学、药物经济学等方面的院士和资深专家学者、制药企业负责人等,就血凝酶类药物的发展情况、临床应用、基础研究等内容深入分析与讨论。

    研讨会上,专家们肯定了近二三十年来血凝酶类止血药临床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又提出了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蛇毒类血凝酶制剂占据半壁江山

    目前国内临床常用止血药约有20多种,其凝血机制包括激活凝血过程、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抗纤溶及其他外用止血。目前,止血药市场中销售规模最大的是促凝血因子活性药。而在促凝血因子活性药细分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品种是血凝酶制剂。

    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中国公立医院医疗机构终端的血凝酶类药物使用金额为30.3亿元,2017年该值有望继续增长。

    在临床应用上,以从蛇毒提取的“生物类”血凝酶最为普及。蛇毒类血凝酶现已应用于神经外科、消化科、普外科、耳鼻喉科、泌尿外科、急诊科、血液科、妇科等多个科室,逐渐成为临床治疗出血性疾病或出血状态的主流药物。目前,蛇毒类血凝酶在止血药物中已经占据54%的市场份额。

    著名药理学家、首都医科大学药学院金有豫教授介绍,这类药最初是瑞士发现并研制出来的,但目前坚持应用的主要是在我国。在这二三十年的临床应用中,我国制药企业、科研人员和临床大夫都做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工作,“从原料上,从成分结构,从作用机理,从临床应用”,多方面的研究都表明类凝血酶药物组分清楚、作用明确、临床价值明显,目前企业对毒蛇种属来源、毒蛇的养殖、蛇毒的采集、蛇毒的制备、储存、运输等全过程都有了完善的质量监控体系和操作规范、制剂的加工都在严格符合国家要求的GMP条件下生产、保证了原料药的来源可控和质量稳定。

    临床使用亟待加大基础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蛇毒类血凝酶类药物原研地如今没有应用这类药。

    对此,药企的回复是“商业原因”。另据参会专家介绍,国内、外因人种差异,白种人血栓发病率较高,所以国外较为关注抗血栓治疗,在止血药应用方面较为局限。这也是原研药企因商业因素考虑在国外停止销售的原因之一。

    北京医院药学部胡欣主任表示,国外停用这类药的具体原因已经不好深究,但有个现象还是值得关注的:国外最早研究这类药用的是野生的蛇,他们没有养殖蛇,与目前药企成规模、标准化养殖蛇的情形有巨大差别。他认为,目前国内的应用是肯定了这类药的临床价值,效益大于风险的,希望企业和科研人员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深入研究血凝酶类止血药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风险。

    与会部分专家表示,血凝酶类药物的临床研究发表的学术论文确实不少,全国不同级别的医院都有发表相关研究成果,也有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证明了蛇毒血凝酶的有效性,但止血药类产品是一个相对用途广泛的药品,使用的科室很多,随着技术进步和科研条件的改善以及临床研究认识的进步,尽可能地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来进行上市后的再研究,进一步确证血凝酶的止血效果和药物经济学价值。随着技术进步和科研条件的改善,原来可能不容易做到的一些成分检测和研究、一些混杂因素的控制,现在是有条件可以开展了。血凝酶类药物临床应用中的研究需要与时俱进,要随着临床应用的环境和条件变化来深入展开,同时,还应该积极开展大量基础研究,“把血凝酶类药物搞的更清楚”。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