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中国交建“天鲲号”下水 再添大国重器

2017-12-01 00:27  来源:证券日报 贺骏

 

    ■本报记者 贺骏

    继国产航母与国产大飞机之后,又一个“大国重器”隆重登场。日前,中国交建旗下振华重工建造的6600千瓦绞刀功率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天鲲号”下水,可开挖抗压强度高达50兆帕的岩石;泥泵输送功率达17000千瓦,每小时可以挖泥6000立方米,最大排距15000米。由此,中国“智”造再一次引来全球瞩目。

    据介绍,“天鲲号”是由国内自主设计建造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全船采用全电力驱动型式,输送系统能力世界第一,适应恶劣海况的能力全球最强,拥有国际领先的自航绞吸船智能集成控制系统。

    在业界看来,从1897年中国第一家专业疏浚机构——海河工程局(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前身)宣告成立至今,经过一百多年的沉淀、积累,中国疏浚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从起初国产化改造到完全自主设计建造,实现了质的飞跃,逐步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使我国的疏浚装备走向以国产化为主的道路。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交建旗下的中交疏浚集团已拥有各类船舶194艘,其中耙吸船37艘,总舱容量33万立方米;绞吸船60艘,总装机功率57万千瓦;年疏浚能力超10亿立方米。“中交疏浚集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疏浚集团,拥有世界最大的疏浚船队,特别是11月3日成功下水的‘天鲲号’,使中国疏浚业又增加了一艘超级战舰”,在11月28日召开的纪念中国疏浚业120周年,首个中国疏浚历史专题成就展上,中交疏浚集团总裁康学增指出,“我们过去都是引进、消化、再创新,甚至说的更直白一点是模仿,但是今天我们根本就不存在仿造,当时造‘天鲸号’的时候,知其然而不知其然的东西还多,但是今天这个‘天鲲号’代表了新时代的制造,我觉得我们现在的装备制造能力真的是一天一个样,当然不仅仅是疏浚,是国家整体的制造能力都在提升。”

    康学增透露,中交疏浚集团依托中国交建“一体两翼”平台和“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已成立五大海外区域中心,加强海外市场布局。目前,海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在和国际疏浚公司同台竞技中屡屡获胜,先后承揽了马来西亚槟城造地、俄罗斯圣彼得堡布朗克港、乌克兰、斯里兰卡港口城、巴基斯坦电厂项目等“一带一路”沿线的重点港口航道工程建设。“中国正在从疏浚大国向疏浚强国迈进,那么核心的装备必须有,天鲲号是我们核心的竞争的武器。现在天鲲号这类船舶主要的任务还是在海外,特别是非洲一些国家地理情况比中国国内要复杂得多,更需要这些特殊装备,最近天鲸号已经开赴到非洲加纳进行施工,天鲲号还需要半年时间就可以正式通用,也是以海外业务为主。”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