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昌校宇
私募基金行业头部格局正经历新一轮洗牌。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12日,百亿元级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数量增至87家。在行业整体扩容的同时,内部“优胜劣汰”态势明显——4家私募机构暂时退出“百亿阵营”,而7家私募机构则实现新晋或重返,其中包括4家量化机构及3家主观机构。
对此,泉州铨景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FOF基金经理郑彦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年初以来,市场呈现三大积极变化:一是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日均交易量较去年实现阶梯式增长;二是投资者情绪持续修复,市场风险偏好明显改善;三是头部私募机构经过3年市场宽幅震荡的考验,其风险控制能力和收益稳定性得到验证。这些因素有效缓解了投资者的观望情绪,推动资金持续向头部私募机构集中,最终促成‘百亿私募阵营’的稳步扩容。”
从策略类型分布来看,当前百亿元级私募机构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主观私募机构占据主导地位,共41家,占比47.13%;量化私募机构紧随其后,达38家,占比43.68%;“主观+量化”私募机构有7家;另有1家机构策略类型暂未公布。
与此同时,截至4月30日,百亿元级私募机构今年以来整体业绩表现稳健。据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49家披露业绩的百亿元级私募机构年内平均收益率达到4.14%,其中近九成机构(44家)实现正收益。从策略类型来看,不同投资风格的百亿元级私募机构差异明显。量化私募机构整体表现亮眼,30家全部实现正收益,平均收益率高达5.90%,展现出突出的市场适应能力。4家“主观+量化”私募机构平均收益率为2.06%;15家主观私募机构平均收益率为1.19%,其中12家取得正收益,占比80%。
对于百亿元级量化私募机构业绩领跑,深圳市融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FOF基金经理李春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分析称:“主要得益于五大核心优势:第一,在技术层面建立了完善的数据分析体系和量化模型,能够高效识别市场中的超额收益机会;第二,通过严格的风险控制机制和分散化投资策略,有效规避了个股风险;第三,策略设计适应当前市场环境,尤其是在中小盘股价值挖掘和市场阶段性反弹中表现优异;第四,头部机构的规模、资源效应带来技术研发优势与策略容量空间的双重提升;第五,持续稳定的业绩表现赢得投资者广泛认可,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
在郑彦欣看来,量化私募机构整体业绩不俗,得益于其差异化的投资方法论和交易特征。在投资逻辑层面,量化策略采用全市场选股模式,通过多因子模型捕捉各类资产的价格偏离,这种广度覆盖特性使其能够及时把握包括AI、人形机器人等在内的各类主题投资机会。在交易执行层面,量化投资展现出更强的纪律性和灵活性。同时,基于算法驱动的组合再平衡机制,使其在市场风格切换时能够快速调整持仓,这种动态优化能力在波动加大的市场环境中尤为重要。
当前市场环境下,投资者更倾向于选择经过周期考验、策略成熟的头部机构。同时,随着监管趋严和行业竞争加剧,私募基金行业“强者恒强”的格局或将持续深化。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如何平衡规模扩张与业绩稳定性,如何在保持策略特色的同时提升适应性,将成为各类私募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