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基金频道 > 基金动态 > 正文

焦虑情绪缓和 公募将多维度布局

2020-04-18 06:51  来源:中国证券报

    4月17日上证综指上涨0.66%,深证成指上涨0.55%,创业板指上涨0.62%。北向资金再次大幅净流入。当日我国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基金机构表示,经济最差时刻已过去,后续有望逐季回升。市场预期在逐步改善,焦虑和担忧的情绪已有所缓和。

    最差阶段已过去

    4月17日沪深两市合计成交7402.92亿元,北向资金净流入额超100亿元。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2065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6.8%。分析人士预计,二季度GDP将超预期反弹。

    汇丰晋信首席宏观及策略师闵良超认为,市场对于一季度经济增速下滑已有充分预期。二季度外需压力开始逐步体现,但考虑到内需的进一步恢复和逆周期政策的陆续加码,经济最差的阶段已经过去,预计全年经济增速仍可以实现个位数增长。

    国泰基金认为,从3月恢复情况来看,生产、投资的恢复好于消费。投资端基建、地产恢复较快。随着海外疫情与海外资本市场波动减缓,风险偏好抑制因素有望缓解。

    德邦基金认为,国内逆周期政策加码势在必行,但相比“大水漫灌”的强刺激政策,当下政策更趋理性。

    业绩仍是焦点

    4月16日晚间,中国证券报记者询问多位公募基金经理对于一季度宏观经济的看法,得到的答案多为“宏观形势严峻,但市场预期已较充分”。

    “我们观察的视角更为中观和微观,即行业数据和个股数据。行业和个股层面的表现是后续投资机会的重要支撑。”上海一家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表示。到了4月17日中午,上述基金经理明确表示,宏观经济层面企稳的态势已经有所体现,经济数据整体略好于市场预期。

    “略好于此前预期的数据出来,让人心定了些,甚至带有一点超预期的乐观情绪。”该基金经理表示。

    有公募基金经理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期指数区间震荡,个股分化凸显,正是疫情对不同公司不同影响的体现。一季度业绩整体承压,但不同公司业绩会出现分化,从而走出不一样的行情。结构性行情下,与其盯着指数,不如寻找个股业绩的预期差。

    对于具体的市场机会,华安基金基金经理饶晓鹏认为,随着更加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逐步实施,以及疫情期间积累的消费释放,下半年经济可能出现较强复苏。未来将长期重点关注消费、医药等符合产业升级方向、具有竞争优势的公司,结合估值水平关注科技类公司的投资机会。

    国泰基金认为,在行业配置层面,二季度聚焦内需,全年关注科技与制造业。长期看好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尤其是高端制造业与进口替代中存在技术优势的企业。

    浦银安盛基金表示,看好以基建和内需消费为代表的受益于托底经济方向的板块,包括工程机械、重卡等传统基建和5G、新能源等新基建是重要抓手。此外,以汽车为代表的内需消费行情频频获得政策支持,消费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反弹。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