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随着火车鸣笛声响,湖南首趟东盟国际货运班列,从长沙国际铁路港内正式发车。
东盟班列的开通,使长沙成为中欧班列、东盟班列的“双集结中心”。
这是湖南与东盟加强贸易合作的重要举措。湖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与东盟班列开通,在时间上契合得最近的一件大事是:
3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
这是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中部地区发展的最高规格文件,释放出强烈信号:
中部地区新一轮发展机遇来临。
01气象: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
中部地区,包括湘、鄂、赣、皖、豫、晋六省,面积约102.8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约3.7亿,占全国总人口约26.4%。
拥有庞大人口基数和辽阔地理面积的中部地区,此前一段时间,曾有“不东不西,不是东西”的戏谑,曾有“中部塌陷”的隐忧。
就人口方面来说,受各种原因影响,至2010年之前,中部和西部都是人口流失大区。

资料来源:Wind,恒大研究院
2004年3月,中部地区崛起被首次明确提出。2006年4月,关于中部崛起的纲领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
2009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规划指出,要把中部地区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中部崛起战略推行15年,成色如何?
2021年3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肯定了中部地区取得的成就。
比如,从中部各省份情况看,各有“单科王”:
河南、安徽2020年粮食总产量分别为6826万吨、4019万吨,位列全国第二、第四。
山西以能源取胜,1949年~2019年的70年间,山西生产的煤炭占全国的1/4以上,其中70%外调,覆盖全国2/3以上的省份。
湖南、江西的装备制造领先全国。
湖北武汉被称为九省通衢,是名副其实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
十八大以来,中部崛起进程加快。
2016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崛起“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创新基地,打造生态文明和绿色城镇化样板。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中部地区崛起势头正劲,中部地区发展大有可为。
02定位:中部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
3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如此阐释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南接北,资源丰富,交通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文化底蕴深厚,发展潜力很大,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局性意义。”
将中部置于全局的发展来考虑,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有体现。
纲要明确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点名”长江中游城市群,“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
许多人应该还记得,全国两会结束后不久,湖北党政代表团一行先后到江西、湖南考察,就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举行合作发展交流座谈会。
这是“十四五”时期长江中游城市群深化合作的序曲。
如何深化合作?此前一个案例可供参考:
2020年10月31日,在江西南昌瑶湖机场,一架国产大飞机C919亮相。
它的特别处在于,前机身大部段为南昌制造,起落架系统整体装配在长沙,武汉航达航空科技为C919飞机研制供应专用拉杆,机舱中温度、气压调节的环境控制系统。
三城合力,长江中游城市群起飞在即。
主编有态度换种姿态看新闻,换种角度观世界127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03路径:中部高质量发展须“六个着力”
3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时,提出了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具体是“六个着力”:
着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着力建设绿色发展的美丽中部;着力推动内陆高水平开放;着力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着力增强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每一条都切中实际,每一条都责任重大。
实际上,主编梳理发现,湖南近来在上述六方面“大动作”频频,仅以今年全国两会以来为例:
先进制造业方面——
3月29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省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省长毛伟明带队到长株潭——制造业最先进的地方,到晓光汽车模具智能装备产业基地等——先进制造业代表行业,开展产业项目建设推进现场观摩会,以观摩会促进互学互鉴。
绿色发展方面——
3月12日,今年全国两会闭幕第二天,正是植树节,许达哲、毛伟明联合撰文,提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全省上下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植树造林,加快建设美丽湖南。
3月23日,毛伟明一行驱车700余公里调研洞庭湖四口水系综合整治工程。
开放创新方面——
3月16日,全省公路工作会议召开,提出“十四五”期间,湖南将力争建成中部地区“交通强国建设公路发展先行示范省”,其中京港澳和沪昆高速湖南段将全线扩容改造,到2025年将打通全部31个高速公路省际通道。
3月30日,中共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工作委员会、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揭牌。
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方面——
3月17日,许达哲主持召开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新型智库建设等多份改革文件。
城乡区域均衡发展方面——
3月29日,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对“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做出全面细致部署。
提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方面——
3月23日,全省芙蓉学校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在郴州市汝城县召开。目前100所芙蓉学校全部开工建设,竣工投入使用48所,招生53458人,其中农村户籍学生占71.7%,贫困学生占30.5%。
3月26日,省政府召开贯彻落实《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电视电话会议,推进全省社会救助制度改革。
中部崛起、中部高质量发展,承载了中央的厚望、人民的期待。
湖南围绕“六个着力”频频亮出的大动作,既是对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15年来的“接力跑”,也是围绕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打响的“主动仗”,还彰显了一种态度:
破难奋进,唯有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