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互换通”运行机制持续优化进一步提升互换通市场活力

2025-09-26 20:04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刘琪

    “互换通”运行机制再迎优化。9月2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发布消息,将在中国人民银行指导下优化“互换通”运行机制,以进一步提升互换通市场活力,更好满足境外投资者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需求。

    从具体措施来看,一是建立“互换通”报价商动态调整机制,并扩充报价商队伍。二是完善每日净限额动态评估机制,并自2025年10月13日起提高每日净限额至450亿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建立“互换通”报价商动态调整机制和扩充报价商队伍,意味着将有更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为市场提供连续、有竞争力的报价,或能有效平抑单一机构的报价偏差,提升定价效率与公平性。提高每日净限额直接满足了境外投资者日益增长的人民币利率风险对冲需求,并向市场释放我国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市场的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积极信号,长期来看有助于吸引更大规模的国际资金入市。

    香港交易所在公告中表示,随着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利率风险管理需求的不断增长,此次优化巩固了“北向互换通”作为连接境外内人民币衍生品市场的桥梁地位,进一步强化了互换通机制的效率与市场影响力。

    同时,针对提高每日净限额至450亿元,香港交易所公告中认为,额度的提升不仅扩大了境外投资者在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参与空间,且有助于增强市场流动性,同时持续推进中国内地金融市场国际化进程。

    “互换通”于2023年5月15日正式上线,初期先行开通“北向互换通”。自业务上线以来,“互换通”持续平稳运行,交易日趋活跃,已成为境外机构投资者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的重要渠道。据交易中心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底,已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82家境外投资者累计达成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1.5万余笔、名义本金8.15万亿元。

    两年多来,“互换通”机制也在不断优化。2024年5月份推出以国际货币市场结算日为支付周期的利率互换合约、历史起息的利率互换合约及合约压缩功能等,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管理人民币利率风险,提升境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意愿;今年6月份,“北向互换通”延长产品合约期限至30年,填补了超长期限利率管理工具空白;9月22日,“北向互换通”下增加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进一步丰富境外投资者可使用的风险管理工具,满足境外投资者多样化的利率风险管理需求。

    展望未来,明明认为,“互换通”在拓展产品范围、持续优化机制与流程、加强风险防控与监管合作等领域仍大有可为。

(编辑 贺俊)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