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琪
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就。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发布会上表示,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顶层设计更加完善,我国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机构、市场、产品体系更加健全,金融服务的质量、效率、普惠性大幅提升;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有序化解,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潘功胜在会上还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和形势变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支持提振消费、扩大有效投资,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十四五”以来,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金融监管开创新局面。
同时,李云泽表示,“十四五”时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始终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监管部门的首位主责,把稳妥处置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作为重中之重。坚决落实“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这16字方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牢牢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据李云泽介绍,当前,无论是高风险机构数量还是高风险资产规模,都较峰值大幅压降,在金融体系中占比都比较小,风险完全可控。相当部分省份已实现高风险中小机构“动态清零”。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过去五年,面对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证监会与各方面一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一体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稳市场、稳预期、稳信心,推动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态势持续形成并不断巩固。
吴清谈到几个方面:第一,“四梁八柱”的法规制度体系建构成型;第二,多层次、广覆盖的市场体系更加完备;第三,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不断健全;第四,协同发力的稳市机制逐步完善;第五,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形成。
吴清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资本市场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也为“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表示,“十四五”以来,外汇领域有效统筹发展和安全,稳步推进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持,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国际收支运行更加稳健;外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大幅提升;开放环境下的监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持续增强;“十四五”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始终稳定在3万亿美元以上。
展望“十五五”,朱鹤新表示,国家外汇管理局将健全“更加便利、更加开放、更加安全、更加智慧”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