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昱
最近一段时间,全球金融市场较为动荡,海外经济数据也颇有“草木皆兵”的意味。本周(8月12日至8月16日),美国7月份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CPI(消费者价格指数)数据、美国零售销售数据等陆续出炉,市场也将保持警惕。
其中,市场广泛关注的美国7月份CPI数据将于北京时间8月14日晚间公布。而据新华财经消息,北京时间8月13日晚,美国7月份PPI数据已率先“出炉”。
数据显示,美国7月份PPI同比上涨2.2%,低于预期(2.3%)和6月份(2.6%)水平。由于商品成本的增加被服务价格的下降所抵消,美国7月份PPI水平低于预期,这进一步证明通胀正在放慢速度。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陈宇恒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国7月份PPI数据表明美国通胀压力可能正在减轻。这一数据可能会支持美联储在9月份会议上降息,以刺激经济增长,特别是在全球经济前景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
值得一提的是,上周海外资本市场在部分超预期经济数据的影响下,走出了“过山车”式行情。
比如,8月5日,日经225指数收盘大跌12.40%,创下历史最大跌幅。业界普遍认为,原因之一是美国7月份非农就业数据大幅不及预期、失业率上升,极大引发了市场对美国经济即将衰退的恐慌,日股也因此受到市场“全球衰退交易”的影响。
但在经历了“黑色星期一”的大幅下跌后,8月6日,日经225指数开盘后就大涨逾3200点,截至当日收盘上涨10.23%,又出现了大幅反弹。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8月1日之后,随着美国低于预期的7月份制造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和就业数据公布,尤其是8月2日的失业率数据触发了预警美国经济衰退的“萨姆”规则,市场开始从此前的降息交易转向衰退交易,表现为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价格普跌,而全球国债收益率大幅下行,黄金价格亦有抬升。不过,衰退交易可能仅仅是市场情绪面的波动,而并无基本面的支撑,并且市场的流动性并未出现明显恶化。因此本轮衰退交易可能较快结束,并回归到降息交易的主线。
全球金融市场急涨急跌的行情可能再重演吗?陈宇恒认为,也不排除后续仍有大幅波动的可能性。宏观经济数据、美联储货币政策、国际地缘政治事件、技术因素以及投资者情绪等因素的存在,使得短期内市场有可能继续经历较大波动性,投资者应保持谨慎并做好风险管理。
明明则认为,本轮市场的衰退交易更多来自于暂时性恐慌,加之此前已经开始的日元套息交易的去杠杆过程对流动性的冲击,形成了全球市场短时间内的大幅波动。而在恐慌情绪退潮后,预计市场将恢复到降息交易的主线。但后续降息交易中,由降息预期改善驱动资产价格普涨的可能性不大。当前市场对美联储的降息预期己经非常乐观,因此直到9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市场的降息预期变得更加乐观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接下来直到9月份议息会议前,市场的降息交易逻辑可能是围绕着市场对降息路径的预期进行。因此,全球大类资产的短期表现可能并不具有方向性。
(编辑 郭之宸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