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昱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增长日益重要的驱动力,在加速经济复苏、提高现有产业劳动生产率、培育新市场和产业新增长点、实现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增长中正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北京倡议》在开篇如此写道。
10月18日下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数字经济高级别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场高级别论坛聚焦“发展数字经济,挖掘经济增长新动能”主题,来自全球近40个国家及国际组织的嘉宾围绕全球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展开探讨,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互鉴数字经济发展经验。与会嘉宾积极评价数字丝绸之路在推动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期待进一步深化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并取得更多成果。

论坛主题对话环节 韩昱/摄
本场论坛共包括开幕致辞、主旨发言、成果发布、主题对话、闭幕发言等五个环节,为期半天。论坛期间,中国同缅甸、冈比亚、柬埔寨、老挝、古巴、科摩罗、肯尼亚、泰国、巴勒斯坦、阿根廷、埃塞俄比亚、马来西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等国家,共同发布了《“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北京倡议》(下称《倡议》),从基础设施、产业转型、数字能力、合作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数字经济国际合作的20项共识,包括“加强数字互联互通,建设数字丝绸之路”“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协同发展”等。
在“加强数字互联互通,建设数字丝绸之路”方面,《倡议》提到,要“建设完善通信、互联网、卫星导航、云数据中心等重要数字基础设施”“发挥数字互联互通优势,通过高质量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提升区域、次区域和边远地区互联互通水平”等。
记者注意到,“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当前已亮点纷呈,《共建“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白皮书显示,比如,在空间信息走廊建设方面,中国已建成连接南亚、非洲、欧洲和美洲的卫星电信港,中巴(西)地球资源系列遥感卫星数据广泛应用于多个国家和领域,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为中欧班列、船舶海运等领域提供全面服务等,成效显著。
再比如,加快建设数字交通走廊,多条国际海底光缆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构建起130套跨境陆缆系统,广泛建设5G基站、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智慧城市等,对传统基础设施如港口、铁路、道路、能源、水利等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中国-东盟信息港”、“数字化中欧班列”、中阿网上丝绸之路等重点项目全面推进,“数字丝路地球大数据平台”实现多语言数据共享。
除《倡议》外,论坛还发布了《数字“慧”就发展之路案例集》《航运贸易数字化与“一带一路”合作创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并举行了企业合作文本交换仪式,通过展现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医疗、数字贸易、智慧出行、数字文旅等领域典型合作案例,进一步凝聚数字经济国际合作共识,拓展“一带一路”数字经济合作领域。
其中,《白皮书》指出,随着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不断演进,国际贸易格局和贸易方式正在加速重构与变革,共建“一带一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期待通过数字化打造国际共同市场、促进降本增效、推进贸易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董进看来,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应用,让航运贸易的交易信息可查询、可追溯,将大大增强各方之间的信任,全面提升航运贸易运作的安全和效率,有利于构建起新的国际贸易信任体系,实现多方共赢。
《白皮书》发布当天,中国宝武、中国远洋海运、招商局、中国银行、国家区块链技术创新中心等联盟成员单位向共建各国企业发出倡议,诚邀共同建设航运贸易可信数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开放的数字化合作生态,共同推进航运贸易数字化应用实施,加快主要业务场景数字化进程,拓展航运贸易合作发展新空间;共同构建航运贸易数据标准规范和安全体系,促进互认互通,维护数据安全;共同营造航运贸易数字化合作良好环境。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