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地方两会|多地描绘2023年奋斗“路线图”

2023-01-17 23:38  来源:上海证券报

    ◆粤鲁浙川:经济大省勇挑大梁,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

    ◆京津冀:聚焦协同拓展纵深,谋划区域发展新图景

    ◆甘肃青海: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在“新”市场大展拳脚

    ◆江苏: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GDP预期增长5%左右

    ◆河南:今年GDP目标增长6%,新增上市企业20家

    1

    粤鲁浙川

    经济大省勇挑大梁

    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

    ◎周可

    经济大省今年如何勇挑大梁?

    截至1月13日,广东、山东、浙江、四川等经济大省政府工作报告陆续出炉,在亮出了“成绩单”的同时,也写下了“任务书”,规划了“路线图”,发出了“动员令”。

    【明确“一号”工程】

    “以实体经济为本,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广东省省长王伟中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了今年广东发展大计中的“重中之重”。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将大力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提质壮大现有8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推动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等产业成为新的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若干5000亿元级的新兴产业集群。

    “建设浙江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地。”浙江明确提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完善现代化基础设施。

    未来,浙江将实施“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目标打造形成4个万亿元级先进产业群,15个千亿元级特色产业群,以及一批百亿元级“新星”产业群。

    “山东将深化‘万项技改、万企转型’,一业一策推动钢铁、化工、有色、轻纺等行业改造提升。”山东省提出,将扎实推进先进制造业强省行动,推动高端化提升、智能化发展、绿色化转型,着力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加力提效。

    四川省提出,将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坚持工业当先、制造为重,促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重头戏”上显身手】

    扩大内需是经济大省2023年的“必选项”和“重头戏”,各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让消费既当“领头羊”,又当“驱动器”。

    “着力释放有效需求潜力,在扩大内需上加力提效。”山东省提出,今年将实施“山东消费提振年”行动。同时,深度挖掘乡村消费潜力,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建设改造乡镇商贸中心;举办“黄河大集”活动,打造黄河文旅消费品牌;实施文旅提质赋能计划等。

    广东省提出,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大餐饮、文旅、养老、育幼等服务消费促进力度。

    “进一步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浙江省提出,推动消费复苏回暖,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左右。支持平台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持平台企业在引领发展、创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

    经济大省还将积极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广东省提出,全年将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1530个、年度计划投资1万亿元;浙江计划掀起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高潮,按照“千项万亿”工程年度计划,安排2023年省重点大项目1000个左右,完成年度投资1万亿元以上,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四川省表示,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调整制约消费过时政策,大力促进消费复元活血。

    【开放大门越开越大】

    在稳外贸的着力点上,经济大省也各具特色。

    浙江省提出,进一步扩大开放型经济发展优势。强化外资招引服务,力争实际使用外资突破200亿美元、制造业使用外资占比27%以上。提升重大开放平台能级,确保实现数字贸易额4700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9000亿元以上,力争实现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12.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360万标箱。

    山东省表示,用好16市跨境电商综试区,优化海外仓布局,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0%以上。深化济南、青岛、威海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国家数字、文化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办好日本、韩国、RCEP区域3个进口博览会,积极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设备、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

    四川省提出,构筑开放大通道大枢纽。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打造中老班列全国重要集结中心,构建第三亚欧大陆桥国际贸易枢纽,申建天府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创建天府国际机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等。

    “坚持开放不止步、向开放要活力,努力将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广东省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培育引进一批贸易总部型企业、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现代商贸流通领军企业,新打造一批千亿元级、万亿元级出口产业集群等。

    值得一提的是,各经济大省均提到“出海”“抢订单”。四川提出,常态化组织企业组团出海;浙江也提及“拓市场抢订单引外资”;山东则提出,用好RCEP机遇,深入开展“一业一展”“一国一展”活动,强化与日韩、东盟联系,加大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开拓,助力企业出海抢订单、拓市场。

    2

    京津冀

    聚焦协同拓展纵深

    谋划区域发展新图景

    ◎记者汤立斌

    过去五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五年。京津冀深入实施重大国家战略,不仅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区域协同发展的中期目标也顺利实现。

    从近期三地人代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来看,下一阶段,京津冀将齐心协力,着力提升重点区域发展水平,加快重点领域协同联动,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向纵深拓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丰硕】

    过去五年,紧紧扭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重大进展。

    “北京持续开展两轮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拆除违法建设2.4亿平方米,8个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率先实现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目标。”北京市代市长殷勇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他介绍,如今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生机勃发,已有153项市级管理权限赋权到位,首批市级机关顺利迁入,交通、文化等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此外,五年来,北京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在交通、生态、产业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加速深化拓展京津冀协同,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

    抓机遇、促协同,过去五年,天津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上取得新突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五年来,北京企业在津新设机构1406家,新落地重大项目318个、总投资1721亿元。中海油、中石化等一批企业项目、创新资源在津布局,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进展顺利,累计注册企业5080家。

    与此同时,天津服务支持雄安新区建设成效明显。天津港雄安服务中心如今已成为雄安新区快速通关、便捷出海的绿色通道。“轨道上的京津冀”也在加快打造,京津雄核心区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过去五年是雄安新区建设的关键时期。河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五年来,雄安新区“1+4+26”规划体系编制实施,重点片区和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城市框架全面拉开。

    【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向纵深拓展】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京津冀三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将着力推动重大国家战略向纵深拓展,共同谋划区域协同发展的新图景。

    今年,北京将坚定有序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计划治理违法建设200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全市基本无违法建设区创建目标;积极服务保障国家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战略安排,力争促进100家以上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提质;同时,全面推动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保持千亿元以上投资强度。

    据介绍,下一步,北京将着力提升重点区域发展水平,深化重点领域协同联动,大力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实现“交钥匙”医院项目竣工交付、京雄高速全线通车。

    天津今年将主动把握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同城化发展趋势,计划年内新增承接项目投资额超过1600亿元,推动各区结合产业定位,积极承接优质制造业、科技创新资源、现代服务业企业和项目。

    雄安新区建设进入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时期。今年,河北将集中力量抓好启动区、起步区和重点片区建设,加快R1线、雄商高铁等重大工程建设进度。全面落实中央疏解清单,争取30家央企二、三级子公司落户新区。

    此外,河北将加快数字产业化,抓好雄安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节点,培育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

    3

    甘肃青海

    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在“新”市场大展拳脚

    ◎记者李少鹏

    1月15日,甘肃省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和青海省第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分别在兰州和西宁开幕。这两个地处西北的兄弟省份分别提出了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的预期目标。从甘肃、青海两省的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的信息来看,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将成为甘青两省2023年的头等大事。

    【放大资源优势甘青两省锚定“新”赛道】

    甘肃和青海两省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表露出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强烈意愿。

    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放大优势、拓存创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并明确提出要放大能源资源优势。具体来看,甘肃要在2023年围绕打造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建成国家第一、第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产业也是甘肃2023年的重点工作。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甘肃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支持酒泉做大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金昌建成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基地、新能源电池和电池材料供应基地。加快集成电路封测产业发展,谋划布局氢能、新型储能、航空航天等未来产业。

    青海省同样提出要加速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青海将重点围绕打造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实施工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加快建设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新材料、有色冶金等4个千亿产业集群。推进基础锂盐、高纯碳酸锂等产能建设,引导盐湖产业向新材料领域拓展。

    值得一提的是,甘肃、青海在2023年要办的几件“大事”涉及多家A股上市公司。如甘肃省明确提出要推动华天科技集成电路多芯片封装扩大规模;青海将加快天合光能和阿特斯新能源全产业链、弗迪新型动力电池、中复神鹰碳纤维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把清洁能源更好地转化为产业优势。

    【聚力产业转型发挥投资关键作用】

    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甘青两省的产业转型也将提速升级。需要指出的是,产业发展离不开政策、资金的支持,为聚力产业更好转型发展,甘青两省2023年也将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重点推进重大项目800个以上,总投资1.3万亿元。”青海省省长吴晓军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2023年青海将坚持以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2023年青海的重大项目将集中在铁路、机场、水利、能源等行业。

    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统筹推进碳达峰“十大行动”也是青海2023年工作重点。为此,青海提出要加快零碳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入风机、锂电池、大数据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力争纳入国家碳达峰典型性代表性园区试点。

    值得一提的是,为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活力,青海将出台政府投资管理条例,推广PPP模式,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甘肃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聚焦振兴实体经济,更大决心加快产业升级。强化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建设、强化城镇建设补短板等具体项目中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

    4

    江苏

    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

    GDP预期增长5%左右

    ◎记者仲茜

    1月15日,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江苏省省长许昆林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江苏经济运行呈现持续恢复“回稳向好”态势,成绩单上收获多个“首次”、“第一”:2022年江苏全省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约12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7%以上,居全国第一;实际使用外资达304亿美元,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等。2023年江苏经济预期增长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2022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预计首次突破12万亿元,人均达14.3万元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达4.28万亿元,实现了正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9258.9亿元,同口径增长1.5%。

    2022年,江苏进出口总额预计达5.45万亿元,增长约4.8%;实际使用外资达304亿美元,增长5%左右,规模继续保持全国首位。至2022年末,江苏市场主体总数达1411.9万户,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392家在苏投资。

    江苏始终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左右,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中等水平,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0.4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2022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超过1400万人,研发人员达108.8万人,在苏两院院士达118人。

    2022年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为89.1,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7%以上,均居全国第一。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达40.8%、48.5%,特高压设备、晶硅光伏等7条产业链达到中高端水平。江苏全省制造业贷款连续27个月实现两位数增长。2022年,江苏物联网、生物医药等10个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新增科创板、北交所上市公司分别为25家、14家,总数分别达96家、27家。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江苏数字经济规模超5万亿元,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1%左右。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五年分别增长2.17倍、3.48倍。2022年江苏3万家规上工业企业启动“数智”改造项目,1万家完成改造任务;新增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9家、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79家。

    5

    河南

    今年GDP目标增长6%

    新增上市企业20家

    ◎记者王乔琪

    河南省去年的成绩单和新年的目标任务出炉:预计2022年生产总值增长3.5%,2023年预期目标增长6%左右。

    1月14日,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河南省省长王凯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河南扛起了“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使命担当,2022年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粮食总产量1357.8亿斤,新增49亿斤、占全国增量的66.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报告提到,2023年河南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6%,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10万人,粮食产量1300亿斤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等。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持稳中求进,聚力提质增速。”王凯表示,河南将从加快提振市场信心、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等方面入手,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更高、效益更好、速度更快,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贡献河南力量。

    报告提出,2023年,河南将启动三门峡灵宝、济源逢石河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00万千瓦。加强要素保障,确保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万亿元。针对新一轮国企改革,河南2023年将支持平煤神马、河南能源、郑煤机等企业打造一流旗舰劲旅,推动豫信电科发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组建河南钢铁集团。

    面向资本市场,河南提出,2023年要加大上市企业储备,新增上市企业20家。发展天使、风投、创投基金。另外,河南2023年计划新培育头雁企业1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规上工业企业2600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000家。

    打造先进制造业体系依然是河南的重头戏。报告提到,2023年,河南要加快装备制造业智能转型,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2025年装备制造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推动上汽新能源二期、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及动力电池、宁德时代电池等项目投产达产,力争到2025年汽车产业产值突破万亿元。

    与此同时,河南将大力发展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扩大再生金属生产规模,加快洛阳百万吨乙烯、宝武镁基新材料、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力争2025年材料产业规模突破2万亿元、其中新材料占比超过50%。

    在全力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上,河南2023年将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工作。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制度。加快推进农信社改革,完成河南农商联合银行组建。抓好4家村镇银行后续风险处置,分类推进其他村镇银行改革重组。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