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潍柴腾飞背后的党报力量——写在《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之际

2023-01-02 20:22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经济日报》是我国经济领域最具权威性、最有公信力的中央党报。在随改革开放进程而成长起来的众多企业家眼中,它不仅是一份报纸,更昭示着路径与方向、汇聚着智慧和力量。百业待兴的创业年代,《经济日报》准确传播中央声音,敏感把握市场动态,解除企业家的经济信息“饥渴”,用一篇篇文字的“武器”开路造势,鼓舞中国企业家迈出市场经济转型、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走出去”搏击海外等艰难尝试的一步又一步。

    “新与旧、进与退、未来与以往、变化与僵化,环绕着‘关广梅现象’,发生着冲突、碰撞,有时甚至是对峙。”这是1986年《经济日报》刊载《关广梅现象》一文中的论述,由此激起了一场“解放思想,锐意改革”的大讨论,关广梅一时成为敢想敢干的企业家典型。这也让25岁的我印象深刻,那时我还是潍柴技术团支部书记,从《经济日报》的报道切身感受到改革已切切实实地走到了我们身边,也第一次感受到党报的力量、企业家的力量。

    二十余载的关注与厚爱

    《经济日报》创刊40周年之际,回顾过往,每一段镌刻时代印记的奋斗岁月都令我感慨万千。1998年6月19日,我就任山东潍坊柴油机厂厂长,彼时的潍柴正处在濒临破产的边缘。经过壮士断腕的改革和夜以继日的拼搏,3年摆脱困境、涅槃重生,才得以步入发展的快车道。2004年12月27日,我在北京饭店向社会各界宣布:潍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4年实现翻番增长,成为中国内燃机行业首个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大型企业。次日,《经济日报》头版推出消息《山东潍柴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元》,并配发评论《山东制造崛起的风向标》,同时刊登长篇通讯《潍柴:“中国动力”品牌这样诞生》,“三箭齐发”地对潍柴破茧化蝶创百亿的传奇经历作了深入报道。此后,中央领导同志作出批示,要求宣传潍柴这样的典型,把中国的自主品牌大张旗鼓地叫响。

    这是潍柴走出经营困境后,第一家中央级主流媒体主动到企业开展大规模调研的成果,足见经济日报的新闻敏锐度及其对实体经济的关注与支持。此后,报社记者们一鼓作气,又先后推出10余篇覆盖潍柴改革、创新、管理、文化等方面的系列报道,传播热度持续数月之久,轰动全国企业界。再后来,潍柴更成为了经济日报企业调研点,多任社领导亲自率队来企业深入采访、深度调研。

    以此肇始,经济日报社一路见证着潍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腾飞发展——

    2005年,潍柴动力并购湘火炬,这是企业经营的一次重要转折,《经济日报》长篇聚焦“潍柴系新构架”,引发了资本市场极大关注;

    2016年,潍柴率先在全行业冲出下行周期,实现V型反转,《经济日报》发文称赞潍柴是永不停歇的“中国发动机”;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对潍柴作出“心无旁骛攻主业”的重要指示,《经济日报》第一时间刊文,浓墨重彩阐述“不专心专注就干不好实体经济”的论点,坚定了潍柴实业报国的信心和雄心;

    2020年,潍柴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突破50%商业化柴油机,《经济日报》头版刊发报道称,这是潍柴向科技高峰攀登的又一重大成果,标志着中国重型柴油机技术迈向了世界一流;

    2022年9月初,适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在经济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精心安排下,副总编辑季正聚率一众骨干记者再次走进潍柴。从生产车间到产品试验室、从高管到一线员工,调研工厂部室数十处,访谈人员百余名,深挖潍柴发展点滴,总结国企改革经验,让我们看到了中央党报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

    二十余载风雨历程,潍柴每一个关键节点,都离不开《经济日报》的鼓与呼。笔触之下,犹如春夜喜雨滋润无声,更如千军万马摧枯拉朽,激励着我们改革不停、创新不歇、发展不辍。

    实体经济的坚定支持者

    1985年5月,经济日报创办《中国企业家》杂志,这是中国第一本以“企业家”命名的杂志,也成了我们企业家30多年的老朋友。我是中国民族工业战线的一名“老兵”,亲历了40多年来装备制造业的艰难成长,参与了国有企业多轮改革,见证着中国制造如何一步步赢得国际尊重。在我们的努力下,潍柴也从偏居山东一隅的一家地方国企,发展成为业务遍布全球的千亿级工业装备跨国集团,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2008年5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视察潍柴,作出重要指示:“你们的成绩很振奋人心,打造了民族品牌,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了贡献,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再创佳绩”。2018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高度赞扬潍柴:“十年发展交出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沉甸甸的!”

    亲切的关怀、巨大的鼓舞。全体潍柴人时刻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奋力奔跑。每一步前进,每一次成功,都离不开党的领导、时代的机遇、国家的支持。45年的职业生涯让我深刻认识到:企业家的定力与前瞻力决定了一家企业的前途与命运。无论是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还是短期的投资诱惑,我和管理团队都展现出了坚劲的定力,始终对党和国家忠诚不渝,始终心无旁骛攻主业,始终以实业报国、科技强国为己任,努力让中国制造站到世界舞台的中央。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无论是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还是石化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型的第三次能源革命,双重冲击前所未有,转型阵痛前所未有。加之世界政治经济持续动荡、新冠疫情反复不定,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未来的路怎么走?创造了几十年的繁荣奇迹后,时代又给我们这一代企业家提出了新课题、交出了新任务。

    面对传统产业大变革,经济日报社长兼总编辑郑庆东提出,提升实体经济的质量,夯实大国根基,中国企业家尤其要做好三点:一是心无旁骛发展实体经济,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和效率;二是立足内需市场,畅通国内大循环,以高质量的供给满足消费者;三是坚持全球视野,不断增强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对此,我高度赞同。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我坚信,大逼迫之境必生大非凡之业。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之下,国有企业就要挑大梁、打头阵,在全球科技与制造新赛道上跑在前列,彰显“中国力量”、赢得“中国话语权”。正如《经济日报》撰文所称,“把未来产业作为发展重要引擎,未来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眼下,潍柴正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双擎驱动方略”,加快转型破局,链合全产业链,一道翻越茫茫科技无人区,探索中国装备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道路。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进入新时代,潍柴将携手经济日报社,构建更加紧密的“媒体与产业协调发展生态圈”,软硬结合,为中国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增添理论与实践的鲜活案例。在《经济日报》迎来40周岁生日之际,我真诚祝愿这份中央党报、经济大报越办越红火,继续为潍柴这样默默专注实业的实干国企助威助力,继续与潍柴一同见证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雄踞世界!

    (作者谭旭光系山东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