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2021年中国经济成绩单公布,专家解读来了

2022-01-21 23:24  来源:第一财经

    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了2021年宏观经济数据,中国实现了8.1%的经济增速。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4.9%,四季度增长4.0%。

    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1%,两年平均名义增长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2022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1年是中国宏观经济持续复苏的一年。一方面,疫情防控的总体稳定、外资外贸的景气持续、高新技术产业的持续向好以及全面小康目标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宏观经济在疫情期间的持续复苏提供了持续的动力和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的反复、极端天气的出现、大宗商品价格的高企、宏观经济政策的快速常态化、房地产和碳减排等结构性调整政策的同步实施、金融风险的控制以及平台整顿等,使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自二季度开始加大,经济复苏进程有所放缓。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2021年中国经济整体上仍然在复苏的轨道上稳健运行。生产端和需求端渐次得到改善,制造业和服务业展现了足够的韧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保持旺盛的投资,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不断成长壮大;城镇新增就业持续扩大,城镇调查失业率较为稳定,始终低于年初的预期目标;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处于合理区间,总体保持稳定。

    “特别是,全球市场受疫情影响出现了严重供需错配,中国出口受益于此实现强劲增长,既满足了全球需求,也极大地支撑和拉动了中国经济的稳定复苏。”王军说。

    从生产端看,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6.1%。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2%、12.9%,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8.6、3.3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设备产量分别增长145.6%、44.9%、33.3%、22.3%。

    从需求端看,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5%;两年平均增长3.9%。其中,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7%,环比下降0.18%。

    全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44547亿元,比上年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3.9%。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0.4%,制造业投资增长13.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4.4%。

    粤开证券研究院首席宏观研究员罗志恒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疫情反复、居民预防性储蓄上升、平均消费倾向下降,消费持续低迷。预计新一轮促消费政策发力,叠加“共同富裕”政策落实落细,有望撬动储蓄释放,提振消费。稳投资将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房地产投资企稳、基建投资发力、制造业投资持续回升。

    制造业投资数据是一大亮点。王军表示,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成长壮大,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的增长很快,对相关产业和上下游的带动力不断增强,制造业内部投资结构优化明显,智能、低碳、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爆发式增长,体现了我国加快产业升级的态势。

    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1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2022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

    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受国内散发疫情加重、原材料等成本高企、经济周期性回落压力仍大等因素影响,预计2022年一季度GDP增速或仍处于偏低位置,这意味着二三四季度国内GDP稳增长压力较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员张立群表示,今年“稳增长”政策主要围绕两方面进行,一是供给方面,确保供应链和产业链畅通。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围绕产能释放,可能会有更多的保障措施,包括煤炭产能、钢铁产能等。另一方面要解决需求不足的问题,要通过更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来推动投资,特别是政府主导的投资加快增长。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