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频频被“点名”的央行数字货币:与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有何不同?又离我们还有多远?

2019-08-22 18:50  来源:证券日报证事听公众号  宓迪

    “央行数字货币”要来了?但跟你想的可能不大一样。

    证事听君不完全统计,今年夏天,央行方面多次讨论了数字货币研发的话题,还谈到了之前脸书要推出的天秤币(Libra)。

    央行办公厅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周学东在此前上半年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的中央银行对这件事情(脸书发行天秤币)也很关注,也在关注市场的一些讨论,也在研究脸书发行天秤币以后会对金融体系带来的一些影响。

    “现在央行数字货币可以说是呼之欲出了。”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司副司长穆长春8月10日在第三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说。

    这背后,一系列问题有待解答:付息不付息?采取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对哪些产业会带来影响?

    从2014年到现在,央行数字货币DC/EP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五年。证事厅君梳理关键信息并采访了多位专家进行了解读,其中包括了央行官微近期转载的副行长范一飞文章和支付司副司长穆长春在上述论坛上的发言。

    央行数字货币是什么?

    中国央行是最早关注数字货币的全球大型央行之一。

    公开资料显示,2014年,中国央行就已成立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专门研究小组,论证央行发行法定数字货币的可行性。2016年,央行还成立了数字货币研究所,跟踪研究数字货币与金融科技创新进展,开展数字货币研发工作。

    央行如何定位央行数字货币?

    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周小川曾表示:

    在概念上来讲,大家头脑当中的数字货币概念都是不一样的,央行用的研发的名字叫“DC/EP”,DC,digitalcurrency,是数字货币;EP,electronicpayment,是电子支付。实际上电子支付的是什么呢?支付的东西实际上也就是通过移动通信或者是其他的网络系统传输的数字的东西,并不是纸面的货币,所以电子支付本身也是有数字货币的属性。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刘晓蕾:

    央行要发的数字货币拥有国家信用背书,和比特币或Libra等虚拟货币有非常大的区别。其中之一是央行数字货币具有中心化的特点。

    怎么设计和运营?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的文章提到了四个关键点:一是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应采用双层运营体系,二是在双层运营体系安排下,我国的央行数字货币应以账户松耦合的方式投放,并坚持中心化的管理模式,三是中国现阶段的央行数字货币设计应注重M0替代,而不是M1、M2替代,四是对央行数字货币加载智能合约应保持审慎态度。

    其中,单层运营体系,是人民银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而人民银行先把数字货币兑换给银行或者是其他运营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兑换给公众,这就属于双层运营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司副司长穆长春:

    现阶段的央行数字货币设计,注重M0替代,而不是M1、M2的替代。这是因为M1、M2现在已经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因为它本来就是基于现有的商业银行账户体系,所以没有再用数字货币进行数字化的必要。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盘和林:

    DC/EP采取的是双层运营体系。商业机构IT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比较成熟,系统处理能力也比较强,在金融科技运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人才储备也比较充分。如果与商业银行紧密分工合作,央行不仅能利用现有资源调动商业银行积极性,也能顺利提升数字货币的接受程度。

    会带来什么改变?

    梳理此前的公开信息,对于央行数字货币给消费者、金融市场和金融稳定方面带来的潜在影响,相关部门将进行充分的测试和研究。

    对于消费者而言,专家指出,央行数字货币有政府信用背书,等同于现金,使用者不会担心币值波动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司副司长穆长春:

    央行数字货币是对M0的替代,所以对于现钞是不计付利息的,不会引发金融脱媒,也不会对现有的实体经济产生大的冲击。

    大家也看到了Libra也是用所谓的100%的储备资产抵押,但是它并没有把自己限定于M0,因有可能会出现Libra进入信贷市场出现货币派生和货币乘数。这就有可能出现货币超发的情况。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郝毅:

    央行数字货币或将打破支付壁垒,重塑支付生态。一方面,我国电子支付程度非常高,已经部分实现对现金的替代;另一方面,部分第三方支付工具的支付场景相对封闭。央行数字货币定位于M0,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基本可以应用于任何场景。

    西南财经大学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

    必须通过兑换人民币再兑换外币,还是直接可以兑换外币,将直接决定央行数字货币在国际金融市场是否能够发挥特定职能。

    离我们还有多远?

    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提出,支持在深圳开展数字货币研究与移动支付等创新应用。

    另一方面,专家也指出,央行数字货币的监管体系、相应法规等问题仍然有待在未来进一步明确。

    西南财经大学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

    从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国民接受度来看,中国是全球最具备央行数字货币落地条件的国家。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司副司长穆长春:

    目前我们是属于一个赛马状态,几家指定运营机构采取不同的技术路线做DC/EP的研发,谁的路线好,谁最终会被老百姓接受、被市场接受,谁就最终会跑赢比赛。所以这是市场竞争选优的过程。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