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扣除,合理减负,鼓励人民群众通过劳动增加收入、迈向富裕……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出的这一民生信息备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孙瑞标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5日就此接受记者采访。
孙瑞标表示,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是今年的税制改革任务,何时推行要看人大相关立法的推进情况,而个税起征点的调整幅度目前各个方面正在抓紧研究。
焦点1 要通盘考虑东西部差异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进度备受关注。
“个税起征点涉及千家万户,具体需要科学测算。”刘尚希表示,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费用的扣除,从提出到实施将经历一定的过程,重点取决于具体方案的出台和个人所得税的修法进度。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后,总税额是否出现下降?
孙瑞标表示,提高起征点后,“大家都涨工资了,老板们都赚钱了,炒股票的分红也多了,税收收入不一定会减”。
孙瑞标表示,目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将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像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平均消费水平、每个纳税人的负担情况、抚养孩子赡养老人等情况综合平衡,还要考虑物价调整变化情况等前瞻性的因素。
刘尚希则强调,起征点只是整个税改中的一部分,要实现税改初衷,仍有不少内容需要考虑和配套。例如,我国的税法是统一的,个税起征点的确定需要通盘考虑东西部地区及城乡之间的差异,找出全社会的最大公约数。
焦点2 以家庭为单位征收有难度
有专家建议以家庭为单位申报个税。对此,孙瑞标回答说:“个人认为操作难度较大,要按家庭来征收的话,需要对家庭情况进行充分了解,但是目前税务机关还不具备这个能力。”
刘尚希表示,按家庭征收个税需要把家庭收入、财产、成本都得计算清楚,具体到我国国情,不少人处于跨城乡的状态,子女在城市工作,父母可能在农村,算不算家庭成员、算哪个子女家庭的成员?涉及老百姓个人钱袋子,事情没有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