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中国制造业面临“降税冲击波” 降成本要做到“一停七降三创新”

2017-04-20 01:14  来源:证券日报 闫立良

q1.png

    ■本报记者 闫立良

    “中国实体经济正面临一场‘降税冲击波’”、“降低企业成本需要打好改革创新组合拳,‘一停七降三创新’”。这些鲜明的观点就出现在由艾丰经济发展研究院、中国工人出版社、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主办的“让中国制造再次伟大——2017中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上。

    著名经济学家、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高尚全指出,振兴实体经济的根本之路在于改革创新。他指出,“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让世界为中国制造点赞,这条路并不好走。”

    “中国实体经济正面临一场‘降税冲击波’,而且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高尚全强调,因此必须慎重对待曹德旺的意见,正确分析社会上的两种声音,政府、社会应当提供有利于为实体经济健康成长的环境。

    如何改革创新,高尚全认为,政府政策的理念应该更务实、更开放、更深化,税收要规范化、透明化、法制化,要降费减税,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到实处,让中国制造业更强大。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认为,让中国制造再次伟大,不是光喊口号让其伟大,怎么让其伟大,最紧迫的内容是要干什么?他认为,“制造业是老本,我们非但不能丢掉,更应该固本强基。”

    石军认为,让中国制造再次伟大的标准可以浓缩为15个字,即技术高、规模大、品牌硬、效益好、可持续。

    “中国制造再次变得伟大,起码应该踏踏实实干好两件大事。”石军认为,第一件大事是中国制造2025规划真正落地,第二件大事是加大降低成本的力度,真正的减轻企业的负担,让中国制造轻装上阵。

    石军认为,降低企业成本需要打好改革创新组合拳,概括起来就是“一停七降三创新”。“一停”是指停止增加企业成本的其他项目。“七降”是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成本、融资成本、能源成本、物流成本、劳动力成本、用地成本。“三创新”是指创新企业经营机制、创新政府管理机制、创新中介培育管理机制。

    志高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李兴浩则呼吁,政府要优化投资发展环境,提振中国制造企业信心,出台更有力的金融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大对制造企业扶持力度,中国制造业才能顺利实现最终实现“中国产品”到“中国品牌”再到“世界品牌”的伟大转变。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