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央行: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 抑制资产泡沫

2017-02-18 00:15  来源:证券日报 闫立良

    ■本报记者 闫立良

    “针对金融深化和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调控模式,强化价格型调节和传导,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畅通政策传导渠道和机制,抑制资产泡沫,防止‘脱实向虚’,提高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同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这是央行对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的最新阐述。

    昨日,《证券日报》记者从央行发布的去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获悉,下一步要加强对企业债务风险、银行资产质量和流动性变化情况、股票市场异常波动、保险资金运用、房地产泡沫风险、互联网金融、跨境资金流动、跨行业跨市场风险等领域的风险监测分析。

    对于下一阶段货币政策思路,央行在报告中指出:

    保持总量稳定,综合运用价、量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预调微调,调节好货币闸门。适应货币供应方式变化和金融创新发展,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对流动性的可能冲击,更准确地监测和把握全社会的实际融资状况,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加强和改善宏观审慎管理,组织实施好宏观审慎评估,将表外理财业务纳入宏观审慎评估,并逐步探索将更多金融活动和金融市场纳入宏观审慎管理,保持货币金融环境的稳健和中性适度,实现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

    促进结构优化,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重点做好钢铁、煤炭去产能的金融支持工作。严格限制信贷流向投资投机性购房。

    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金融调控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加大市场决定汇率的力度,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切实发挥好金融市场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防风险方面的作用。加强债券市场管理协调和跨部门监管协作,切实发挥债券市场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深化金融机构改革,通过增加供给和竞争改善金融服务。

    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切实维护金融体系稳定。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体系建设,加强重点领域风险排查,加强对企业债务风险、银行资产质量和流动性变化情况、股票市场异常波动、保险资金运用、房地产泡沫风险、互联网金融、跨境资金流动、跨行业跨市场风险等领域的风险监测分析。防止资金“脱实向虚”、“以钱炒钱”以及不合理的加杠杆行为,引导资金支持实体经济。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