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AI智能体发展提速 小企业亦可能弯道超车

2025-02-12 10:39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许林艳

    大模型持续更新迭代,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向深发展。随着生成式AI产品逐渐走入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市场对人工智能的认知进一步加深,更加高阶的AI智能体开始进入投资者视野。

    当前,OpenAI正在全力布局AI智能体,另有多家国际科技巨头也在这一领域加码,国内上市企业同样瞄准这一方向,积极发力布局,相关概念股逐步扩容。投资者对AI智能体关注度不断提升,2月11日午后,AI智能体概念走强。多家上市公司被询问AI智能体相关问题。

    AI智能体前景广阔

    AI智能体是一种能像人类一样感知环境、规划行动并自主完成任务的智能系统,可以通过学习和自我调整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业内普遍将2025年视为AI智能体元年。

    AI智能体呈现出快速进步与广泛应用的发展态势,前景广阔,英伟达估算其未来有望成为数万亿美元的商业机会。“AI智能体将在诸多领域实现深度应用,比如金融、医疗保健、电子商务等,为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持。”萨摩耶云科技集团AI机器人产业研究员郑扬洋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当前,AI智能体相关技术也在不断向前推进。“AI智能体在自然语言处理、多模态交互、强化学习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谷歌的Gemini2.0多模态大模型支持图像、视频与音频输入输出,拓展了智能体的交互深度与广度。”郑扬洋向记者介绍。

    对于其商业化的问题,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表示,AI智能体短期内的商业化机会将主要集中在B端,例如编程、广告、客服等领域,长期C端大规模渗透将围绕AI手机、AI眼镜等智能硬件终端。

    AI智能体将深刻变革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它所带来的挑战也需要市场全方位多角度思考应对。AI智能体的运行依赖着大量数据,因此数据的隐私与安全问题是产业发展需要重点攻克的难点。“此外,AI智能体的决策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因此伦理与法律问题也是AI智能体发展道路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郑扬洋对记者说道。

    概念公司扩容

    AI智能体公司目前正在逐渐扩容。据Choice数据,2月10日,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新增“AI智能体”概念。截至2月11日AI智能体板块已经包含36家上市公司。

    北京蓝色光标数据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公司致力于将BlueAI向多模态、多场景的智能体方向进化,这些智能体能够适应不同的业务场景。公司希望在2025年实现5-10个智能体,达到专家级的产出水平。“这意味着这些智能体不仅能够完成基础任务,还能在特定领域展现出类似专家的智能水平,进一步提升公司在由AI驱动的营销领域的竞争力。”上述负责人说道。

    “公司的AI-COP协同运营平台凭借自身技术实力,成功打造了智能体应用定制平台,广泛连接了包括通义千问模型在内的多元化模型厂商。围绕这一定制平台,公司全面推动Agent化转型,实现全场景、全角色的Agent化应用。”北京致远互联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上市公司在AI智能体方向的布局体现了市场对这一领域的认可和看好,但是需要注意的是AI智能体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技术并没有完全成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同时,AI智能体的商业模式也在探索中,目前大多数项目可能还在发展阶段,盈利模式不太清晰。另外,市场竞争格局尚未稳定,虽然有些大企业有先发优势,但小企业或者新进入者也可能凭借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所以投资者需谨慎对待,在深入研究相关企业的技术实力、研发进展、市场策略等情况后再做投资决策。”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提示道。

(编辑 张明富 上官梦露)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