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看业务、看研发、看长远 广开视角全面洞察科创板企业估值内涵

2025-02-09 18:27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田鹏

    近期,国产AI引发全球科技圈震荡,标志着全球人工智能竞赛迎来“转折点”。在此带动下,国内部分科技行业景气度企稳回升。

    在过程中,市场愈发清晰地认识到,以科创板为代表的A股科创企业有其特殊的估值逻辑,需要以更加科学、理性、包容的态度,全面认识其发展潜力和价值内涵。对于科创板企业,不仅要看财务,更要看业务和技术;不仅要看物,更要看人;不仅要看眼前,更要看长远。

    看业务

    立足自主可控 竞逐全球市场

    自开板以来,科创板汇聚了诸多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细分领域的龙头公司更是脱颖而出,助力产业链自主可控。这些企业具有较强的行业稀缺性与技术独占性,填补多个国内行业空白,具备较好发展潜力。

    例如,集成电路领域,科创板汇聚近120家集成电路企业,覆盖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IP等全链条各环节;高端装备制造领域,14家相关公司专注于高端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激光加工设备等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关键装备支持;新材料领域,近40家企业布局新型高性能材料业务,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高端制造领域,提升我国材料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与此同时,一批科创板公司拥有广阔的全球视野,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占据市场领先地位。数据显示,超七成科创板公司实现境外销售,27家公司销售区域已覆盖超百个国家或地区。

    例如,生物医药领域,百济神州有限公司、四川百利天恒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创造首个国产创新药“十亿美元分子”和ADC新药出海授权交易金额新纪录。新能源领域,据权威机构预测,科创板光伏龙头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光伏组件出货量将稳居全球第一、第二。

    还有一批科创板企业面向未来产业谋篇布局,成为探索前沿技术路径与产业变革方向的“先行军”。人工智能领域,32家公司扎根大模型训练、算法优化与场景落地,为智能驾驶、智慧城市等下游应用场景筑牢根基;低空经济领域,18家科创板公司业务覆盖机身复合材料、无人机研发制造、空管控制系统,在农林植保、物流运输、电力巡检等业务方向持续深耕;机器人领域,6家公司布局工业机器人整机及零部件开发,在运动控制、驱动等方面持续储备技术优势。

    看研发

    夯实创新根基 锻造核心资产

    研发创新是科创板企业的发展基石与价值源泉。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研发投入已超千亿元,达到同期归母净利润的两倍多。2024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研发强度中位数达12.6%,远超A股其他板块。此外,科创板公司积极投身国家重大科技研发项目,10家公司获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彰显科研实力。

    与传统制造业企业相比,科创板公司呈现典型的研发驱动、技术密集特征,尤其在半导体芯片设计、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公司主要采用轻资产模式运营,无形资产与核心技术团队往往构成企业最宝贵的核心资产。

    以科创板创新药企业为例,截至2024年上半年,相关公司平均临床在研品种为8.5项,临床试验(针对不同适应症)数量达到18项;其中,进入临床3期阶段的品种数量为2.8项,试验数量达5.7项。丰富的管线储备推动科创公司新药商业化进程加速,形成良好的发展预期。自上市以来,科创板20家第五套标准上市公司累计获批9款Ⅰ类新药,共推动45项研发管线进入上市申请或注册临床阶段。

    艾力斯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神州细胞生物技术集团股份公司等多家代表性企业已成功推出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重磅产品,不仅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更为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核心技术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为科创公司经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数据显示,超六成科创板公司的创始团队为科学家、工程师等科研人才或行业专家,近三成公司实控人兼任核心技术人员,近三成公司实控人拥有博士学位。科创板现已汇聚近23万人的研发人才,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比例平均超过三成。

    看长远

    拥抱政策红利 积蓄发展动能

    科创企业大多处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经营规模、市场竞争力仍在提升巩固阶段,尤其在面临宏观环境变化、行业周期轮动时,业绩规模较小、业绩存在波动是经营常态,其发展壮大的过程还有待时间的打磨。

    2024年前三季度,科创板公司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投资合计约1383亿元,是板块净利润的超3倍,充分反映科创企业积极扩产提升市场竞争力、全力积蓄中长期发展动能的坚定信心。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制度创新为科创企业长远发展注入强大动力。2024年证监会发布的《关于深化科创板改革 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八条措施》(以下简称“科八条”)从健全发行承销、并购重组、股权激励、交易等多个维度,为科创板企业提供政策工具。其中,支持收购优质未盈利“硬科技”企业、适当提高估值包容性、丰富支付对价等并购重组政策的优化,助力科创企业实现外延式提质发展。

    “科八条”发布后,科创板新增披露70余单股权收购,交易金额合计超192亿元,交易单数较上年同期增长超一倍,涵盖14单重大资产重组,20单收购未盈利资产。资本市场政策的包容性与适应性,将助力科创板公司在长期发展道路上稳步前行。

    开视角

    依托多元估值体系 洞察价值内涵

    对于当前研发、资本开支较高的科创企业而言,以净利润为核心的传统估值体系或许难以充分评价科创企业价值内涵。部分科创板公司积极借助非标准会计指标(Non-GAAP)口径下的财务数据,为投资者打开更广阔的估值视角。

    例如在晶圆代工、集成电路设备、面板制造等固定资产投入较高的细分领域,科创板公司通过披露EBITDA等企业价值倍数变化,更全面地传递成长潜力与投资价值。

    芯联集成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专注于特色工艺晶圆代工,公司自2023年度起连续披露EBITDA等关键指标的变化情况。业绩预告显示,公司2024年度预计实现EBITDA约21.19亿元,同比增长约129.1%,并首次实现全年毛利率转正,展现了公司强劲的增长势头与持续优化的运营状况。

    百济神州有限公司今年1月份发布自愿性披露公告,公司预计将实现2025年全年经营利润为正,为投资者注入强心剂。记者获悉,科创板公司2024年度的年报模板设有专门用于披露非标准会计指标披露的小节,公司可以并结合自身行业及业务特点在年报中自主披露非标准会计指标,给予投资者有价值的增量信息。

    市场人士表示,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演进,我国面临赶超跨越的历史机遇,科创企业肩负前所未有的重任。在科创板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创新沃土上,我们需要以全面、多元的视角审视企业价值,秉持长期主义,以坚定信心共同见证中国科技创新企业的崛起与腾飞。

(编辑 何帆)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