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数百亿元可穿戴市场赛道“变天” 价格战、强透支过后回归冷静?

2022-09-24 10:51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贾丽

    9月22日,市场调研机构IDC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遇冷,出货量进一步下降至2857万台,同比下滑23.3%。

    可穿戴设备行业遇冷,是短期现象还是长期态势?产业是否进入拐点,行业前景的支撑点在哪?

    价格战、强透支过后

    市场显疲态

    进入到2022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走出了与市场预期相反的轨迹。

    随着芯片、操作系统等产业技术的提升,我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商产业数据显示,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212.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98.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9%,预计2022年我国智能穿戴设备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13.5亿元。

    IDC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中国可穿戴市场出货量为1.4亿部,同比增长25.4%,仅第四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就达3753万部,同比增长23.9%。随着市场回暖,IDC预测2022年,中国可穿戴市场出货量将会超过1.6亿部,同比增长18.5%。市场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然而,2022年开局,国内可穿戴市场的表现就打破了此前预期,出货量增长失速,甚至整体下滑。根据IDC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国内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分别下降7.5%、23.3%。

    对此,IDC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受疫情影响,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在过去三年里迎来复苏,特别是在去年下半年出货量增长迅猛。但受到去年末促销季需求透支过度、产品升级乏力以及疫情影响,今年可穿戴行业出货量下滑。”

    具体来看,今年第二季度,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各个品类销量均在下降。其中,耳戴设备出货量1618万台,同比下滑23.2%,占重要“戏份”的真无线耳机同比下滑22.1%;手表市场出货量846万台,同比下滑12.3%;手环市场2022年第二季度出货量383万台,同比下降40.2%;另外市场被部分细分可穿戴产品占据。

    耳戴设备依旧是可穿戴市场销售的主力,占比达57%近六成,手表占比为30%,手表仅为13%且同比下降幅度最为明显。

    从单品来看,行业升级瓶颈有共性,也存独有因素。在真无线耳机市场,随着去年市场好转,各大头部品牌主推主动降噪等功能,在产品上不断迭代推新,甚至为抢夺市场一度打起价格战,但这些刺激之后,今年功能升级看点下降,市场增长依旧乏力。

    在手表市场上,前期大促带动消费需求上涨,但随着今年更多新品面世,手表市场价格调整加快,新品差异化不大,致使整体需求减弱,但同时,市场结构也在向智能化、高端化加速调整;手环市场一直未得到充分激发,并向大屏化演进,但与腕带手表形成同质化竞争,逐步表现出弱势。

    文旅创新创业研究院院长张德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已逐渐展现其商业空间,但其创新性、连接性较弱,各品牌之间的生态还未完全建立起来。”

    生态需持续完善

    商业模式有待成熟

    然而,在5G、元宇宙等产业兴起之际,可穿戴设备中智能眼镜等因其被可被连接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健康管理、定位导航、移动支付等领域,而备受市场关注。

    目前,华为、小米、联想、OPPO等科技巨头均有成熟的布局,华为的运动健康军团也围绕这一板块诞生,小米生态链企业也投资、孵化了多个可穿戴终端。多家上市公司也涌入产业链,上游的硬件供应商包括京东方、紫光国微、亿纬锂能等,另外,九安医疗等多家公司也跨界入局。

    综合来看,目前各个品牌及系统大多自立山头,未形成有效连接和互动,很多商业模式也暂不清晰。可穿戴设备仅是硬件产品的开始,其背后是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后对智能家居等更多平台的反哺,对于相关服务和平台盈利模式,各企业也仍在探索中。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可穿戴智能设备产业链还有待成熟。产业链环节较多,从芯片、传感器到通信运营等,涉及研发及生产制造多个流程。硬件公司开发时容易忽略软件的叠加性和更新性;软件企业则在硬件生产、渠道建设等方面有所欠缺,导致可穿戴细分领域存在产业链各环节脱节,无法形成闭环运作。

    “整体可见,中国可穿戴市场当下正面临增长挑战。短期来讲,行业系统反弹可能性较低,中期看出现分化:耳机设备更新减少,出新款爆品后可迎来拐点;智能手表价格还将下探,未来预计持续下滑,价格战激烈,考验厂家对产品定义的能力,细分领域存在爆发增长机会。”钧山资管董事总经理王浩宇对《证券日报》记者称。

    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部长王连升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智能穿戴市场遇冷值得深思。“其出货量下滑有着多重背景:疫情影响下,全球化经济呈现颓势;消费者购买力不足以支撑可穿戴设备大范围的‘非必要’消费;智能穿戴产品仍需创新,提升实用性和价值性。从可穿戴市场表现来看,蹭科技红利的时代已成历史。”

(编辑 上官梦露)

-证券日报网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