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政策催化 资本加持 多地争相布局“高精尖”产业

2021-08-26 06:0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下半年以来,扶持政策继续催化、资本不断加持,高技术制造业生产和投资均保持快速增长。日前,上海、广东、重庆、天津、浙江等地“十四五”制造业规划密集出台,加快布局“高精尖”产业。

    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高技术制造业将获得更多政策和资金支持,制造业投资有望持续成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内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高技术制造业备受青睐

    今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表现抢眼,无论是生产端还是需求端,相关数据都保持高速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6%,增速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9.2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12.7%;1至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7.1%,增速好于整体投资16.8个百分点。

    多地高技术制造业生产和投资增速实现两位数增长:安徽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3%,北京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0.4%,江苏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湖北前7个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3%,辽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77.6%,山东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4%……

    “这两年制造业持续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包括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促进了高技术制造业的投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说。

    除了政策层面大力支持外,高技术制造业在资金层面也备受青睐。以“硬科技”为底色的科创板设立两年多以来,逾300家科创企业上市,一大批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科创产业链已经形成。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奂劼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说:“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符合国家未来的发展战略,投资回报较高,因而极大促进了资本市场参与高技术制造业板块的积极性,带动相关投资较快增长。”

    多地加强制造业项目储备

    种种迹象显示,资金正在加速流向制造业,尤其是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等。

    近期地方集中开工一批重大项目,高技术制造业是主要涵盖领域。8月5日,甘肃省集中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81个,总投资2697.66亿元,涉及数据信息、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7月31日,安徽省227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1064.1亿元,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创新能力在内的制造业项目个数占比62.6%,总投资占比45.2%。

    面向“十四五”,多地也在加强项目储备,并进一步强化财政、金融、用地等相关资源的保障。

    广东表示,梳理了“十四五”时期全省重点产业项目889个、合计投资额2.28万亿元。未来5年计划安排约500亿元用于支持先进制造业项目的落地,为战略性产业提供超过2.5万亿元融资额度。

    浙江提出,“十四五”时期通过实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支撑基本形成与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产业基础和产业链体系。其中,新材料领域安排重大建设项目4个,计划投资350亿元;高端装备领域安排重大建设项目8个,计划投资614亿元。

    罗奂劼认为,制造业转型是“十四五”期间的重大任务之一,包括新基建在内的制造业投资仍会得到政策和资金层面的大力支持。制造业投资有望持续成为“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内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地方加速布局“高精尖”

    未来高技术制造业仍将持续发力。日前,北京、上海、广东、重庆、天津、浙江等地“十四五”制造业规划密集出台,勾勒了未来5年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路线图”,明确以“高精尖”龙头企业引领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8月9日发布的《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设备等。

    此前上海印发《上海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集合精锐力量,落实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个“上海方案”,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三大先导产业力争在2019年“上海方案”的基础上实现规模倍增。

    在罗奂劼看来,制造业在现阶段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既是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与解决大量就业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中国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各地大力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先进制造业既符合国家的发展战略,也可以为当地带来大量的就业、投资和税收。

    “只有各地对制造业有足够的重视,出台政策大力扶持,鼓励资金加大投入,才能使得制造业在各地得到长足的发展,推动国家实现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目标。”罗奂劼强调。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