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华宝证券:“十四五”期间 全国碳市场覆盖碳排放量有望升至80亿吨左右

2021-07-20 16:49  来源:证券日报网 吴晓璐

    本报记者 吴晓璐

    7月16日,备受瞩目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三个交易日内,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为439.68万吨,累计成交额为3.03亿元。

    华宝证券碳中和团队认为,相比较而言欧盟碳市场交易价格已超过50欧元/吨,远高于国内试点市场及全国市场的价格。目前,在全国碳市场还处在起步摸索过程中,短期价格受供需和市场活跃度等因素影响,未来政策层面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消机制等政策都会对碳价产生影响。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推进,碳配额总量呈现相对缩紧趋势,从而推动碳价上行,控排企业的减排压力增大。

    “十四五”期间全国碳市场    

    覆盖碳排放量有望升至80亿吨左右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此前曾表示,今年是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了2000家,生态环境部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这些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目前全国碳交易市场仅纳入电力行业,未来按照成熟一个批准发布一个的原则,加快对相关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国家标准的修订工作,研究制定分行业配额分配方案。

    “发电行业在全国碳市场健康运行以后,国家将进一步扩大碳市场覆盖行业范围,预计‘十四五’期间将纳入八大高排放行业,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从现在的超过40亿吨上升至80亿吨左右。”华宝证券碳中和团队认为。

    目前,全国碳市场交易品种为碳排放配额(CEA),但市场预计,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未来也将被纳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提出,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可以使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抵销碳排放配额的清缴,抵销比例不得超过应清缴碳排放配额的5%。

    华宝证券碳中和团队表示,目前纳入全国碳市场的电力行业预计碳排放量约为40亿吨,按5%的抵消比例测算所需的CCER抵消量约为2亿吨/年,而CCER项目的申请、备案等流程于2017年已暂停,重启之后项目从备案到最终减排量核证需要一定时间,短期来看CCER的供需相对紧张,将推动CCER价格上行。长期来看,由于监管部门对CCER供给的把控力度较强,CCER供需将处于平衡状态,价格有望回归后趋稳。

    “CCER作为全国碳市场的有效补充,《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有望迎来修订,相关项目将重新开启申请审核。”华宝证券碳中和团队表示,碳汇、可再生能源相关企业将受益于核证自愿减排机制的推广,通过将核准后的碳减排量参与CCER交易而获得额外收入,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重估。据测算,CCER对林业碳汇、风力发电、光伏发电、水力发电、垃圾焚烧、生物质利用等项目收入的贡献弹性区间分别为1.21%-5.72%、3.78%-6.81%、4.00%-7.11%、4.36%-7.60%、2.37%-2.51%、1.97%-3.95%。

    实现碳中和从三条路径入手    

    六类企业或将受益“双碳目标”

    国内外实践表明,碳市场是以较低成本实现特定减排目标的政策工具,与传统行政管理手段相比,既能够将温室气体控排责任压实到企业,又能够为碳减排提供相应的经济激励机制,降低全社会的减排成本,并且带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投资,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碳减排的关系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华宝证券碳中和团队认为,实现碳中和可以从三条路径入手。一是从供给侧入手,供给侧减碳主要通过发展风、光、生物质等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原油等化石能源,推进电力部门深度脱碳;二是从需求侧入手,需求侧减碳主要有三类,一类是通过在电力部门深脱碳的基础上,推进非电力部门深度电气化,第二类是发展清洁化能源解决方案,第三类是通过技术手段与节能产品的普及,降低设备运行所需要的能源,同样可以达到减碳效果;三是通过森林碳汇、CCUS(碳捕捉、利用与封存技术)等方式推动排放绿化,实现最终环节的减排。

    围绕“双碳目标”,从上述三条路径入手,部分新兴产业将迎来政策、技术、需求驱动,成长空间大幅拓展。同时,随着国家碳交易市场的开启,企业碳排放成本提升,传统行业内部用能结构也将面临调整。具体来看,以下六类公司将受益于“双碳目标”推进:

    一是以低碳工程技术和装备业务为主的公司。传统行业将转变用能结构、提升电气化比重,发展以氢能为主的清洁化能源,提升能源使用效率等,这类都可以归结为低碳技术。以钢铁行业为例,按照目前行业减碳路线图,未来十年内电炉炼钢、富氢冶金、提能增效等低碳技术带来的投资需求达到近万亿元。以中钢国际、中国中冶、宝信软件等为代表的低碳工程技术业务为主的公司将受益于需求的高增长。

    二是具有减污降碳效应的环保企业。以垃圾焚烧、固废资源化、生态修复等为代表的固废产业链,一方面可通过废物无害化、减量化处理的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另一方面可通过资源再生、发电、固碳等途径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双碳目标”的推进过程中,具备业务扩张能力、技术、资金、渠道等优势的企业有望在政策推动、监管趋严及市场化的趋势下进一步获得优势,马太效应凸显。

    三是新能源发电产业链相关企业。作为成本和技术成熟下的风光发电将是我国乃至全球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载体,我们预测我国的光伏和风电新增装机量将达到90GW和50GW,市场空间潜力巨大。在光伏产业链方面,受益于全球光伏装机的高速发展,作为全球供应链主力的硅料、硅片、组件等环节的龙头公司订单和业绩将持续高增长,例如保利协鑫新能源(江苏中能)、通威股份(四川永祥)、特变电工(新特能源)以及具备一体化优势的隆基股份、晶澳股份、晶科能源,同时可关注BIPV领域具备技术和产品储备的相应上市公司;在风电产业链方面,由于陆上风电的电力外送和消纳问题明显,海上风电有望扛起风电行业发展大旗,可关注海上风机市占率较高和大叶片趋势下具备相应技术的龙头厂商。

    四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在现有技术路径下汽车电动化将是交通碳减排的主要路径,同时未来随着技术和配套设施的成熟,氢能汽车有望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政策端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支持、供给端的百花齐放和需求端的持续向好都将助力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新能源车市场的空间广阔,我国的锂电池产业链愈发完善和成熟,相关企业受益明显,包括电池材料企业(高镍三元正极的容百科技、LFP正极的德方纳米、负极材料的璞泰来、隔膜的恩捷股份和中材科技、电解液的天赐材料等)、与龙头车企供应链上企业战略合作的供应商企业、布局优质锂矿资源的企业等。

    五是围绕碳资产提供第三方服务的企业。随着全国统一碳市场开市,以二氧化碳排放权以及减排量为主要形式的碳资产,将成为企业资产管理未来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围绕碳资产提供第三方服务的企业包括为政府或企业提供碳核查、碳监测、碳资产管理(碳盘查、CCER项目开发、碳报告、碳配额使用规划、减排路径咨询、配额交易服务等)、绿色认证、碳金融、相关平台或软件建设等服务的相关企业。

    六是具备技术优势的传统行业龙头企业。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开启,传统行业的企业未来面临配额约束,碳排放成为一项制度成本。在“双碳目标”推进过程中,具备技术优势的传统行业龙头企业更能承受长周期、高风险的低碳技术研发投入;最终行业结构将出现强者恒强,龙头企业优势愈加明显的特征。

(编辑 田冬)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