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产业风向 > 正文
文章正文

刘连贵:我国玉米种植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2018-09-12 11:15  来源:证券日报网 王宁

    本报记者 王宁

    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连贵,在12日举办的“第十一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上表示,玉米是重要的饲料生产原料,同时也是作为我国第一大的粮食品种,是饲料工业和畜牧行业生产的主要的投入品,也是玉米深加工等工业行业的重要原料,涉及到产业链的长,辐射范围广,因此优化玉米产业结构,促进玉米市场健康发展,是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助力乡村战略实施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兴旺,农村积极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他表示,全国畜牧总站和有关部门一道从产业链各环节入手,加快推动玉米产业结构调整。例如在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方面,过去几年农村引导玉米种植的调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种植结构趋向合理,预计调减种植面积5000万亩,增加大豆1500万亩,杂粮1500万亩。

    其中粮改饲作为农业部的重点任务之一被列入政府工作报告量化考核指标。2015年启动粮改饲以来,到今年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53亿元,覆盖17个省区,450个县,今年的粮改饲面积将进一步扩大到1200万亩。从效果来看,实行了四年多以来,有力拉动了种植业的调整,实现了种植业的双赢的目标。2014年调减玉米700万吨,45%替代种植基础的玉米,增收350亿元,增收幅度近30%。玉米可使奶牛的日产奶量增加3公斤,肉牛的饲料成本降低900元,肉羊的成本每头降低40元左右,在促进循环发展等方面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刘连贵表示,转型升级向更高质量发展,当前畜牧业工作正聚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新目标和新任务,以增效为着力点,加快转变生产方式,以增值为着力点,加快塑造产业新形态。以增效为重点,持续提升劳动生产率。推动畜牧业高质量的发展。

    近年来畜牧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在调结构方面,引导畜牧养殖业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粮食主产区转移,生猪存栏调减2300万头,形成南猪北进西移,蛋鸡南下的趋势。在产业结构方面,畜牧养殖的规模化率达到了58%,朝着节粮的方向发展。肉蛋奶的结构调整,猪肉的比例下降到62%,“一猪独大”的环境得到缓解。玉米产业政策的调整激发了市场的活力,2015年国家取消了玉米的临储政策,通过市场的价格分离的制度,建立了合理的价格机制,玉米收储政策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激发了市场,释放了库存,也减少了进口。2015年下半年开始,倒挂的现象出现,以去年3月份为分水岭,玉米的价格止跌回升,去年价格保持了强势。我国玉米种植的结构调整成效也是非常明显。下游需求被充分激活,产区开始出现了好转。玉米进口300万吨,同比持平,但是由于消费需求大幅复增加,去库存的效果明显。产能将进一步增长,预计达到1.16亿吨的历史最高水平,消费量同比增加13%。

    刘连贵指出,今年豆粕进口比例下降,与玉米比价的关系出现逆转,进口量将呈现下降,饲料工业是玉米消费的最大的一个部分,2016年全国工业饲料产量达到2.2亿吨,如果把添加剂以及生产的饲料算进去,全年的总消费量预计3.5亿吨,玉米的消费量超过2亿吨,去除大米、高粱等替代产品以后,实际的用量估计在1.7亿吨。玉米产业发展关系着饲料工业的发展方式,玉米的供求形式关系着饲料产业的格局,关系着饲料企业的盈亏,所以研究玉米问题是饲料从业者的一个必修课。

版权所有 证券日报网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 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2031700 网站电话:010-84372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 电子邮件:xmtzx@zqrb.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