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港股市场分析 > 正文

港股通南下资金回暖 热点题材受追捧

2018-12-18 06:16  来源:中国证券报

    由于受外围因素和大市震荡下行的影响,港股通南向资金的投资情绪近期表现较弱。然而近日南向资金出现了回暖的迹象,尤其是深港通连续6个交易日出现资金净流入。从具体集中流入的个股来看,资金风格也发生了变化,从此前集中在巨型权重蓝筹和金融股,转变为近期市场的热点题材股。市场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来看市场面临着年结和美联储加息关口,资金面偏紧,预期短期大市难有上行动力。对于内地资金来说,目前押注市场热点和超跌品种,年后待资金面恢复或赢得较好的短期收益。

    南向资金情绪回暖

    今年港股市场在1月刷新了历史新高后,就开始了贯穿全年的震荡下行走势。原因很复杂,有外围投资环境的因素,例如美联储加息导致资金回流美元,港元汇率走弱,外资流出香港市场导致流动性趋紧;企业盈利预期出现小幅下滑;也有外围因素的不确定性对整个市场造成负面影响。截至12月17日收盘,恒生指数年内下跌逾12%。

    港股大市的震荡下行,直接导致了港股通南向资金的投资情绪受到明显的打击,根据万得数据统计显示,沪市港股通渠道截至12月17日的12个月中,共有8个月净流入为负值。其中1月单月净流入高达433.50亿元(人民币,下同)居全年之首,2月净流入196.68亿元人民币略有下降,此后连续6个月为负数,且在8月单月净流出高达182.31亿元,为全年净流出单月最高。而深市港股通方面表现略显乐观,在截至12月17日的12个月中,目前仅有1个月净流入为负。其中1月净流入230.76亿元居全年之首,此后只有8月净流入为负,为-35.32亿元。目前港股通南向资金全年净流入894.51亿元,沪市港股通净流入81.87亿元,深市港股通净流入812.64亿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日港股通资金出现了转暖的情绪。以近6个月数据来看,沪市港股通净流入资金-214.43亿元,深市港股通净流入资金154.19亿元;而近3个月沪市港股通净流入转为正数,为46.27亿元,深市港股通净流入75.22亿元,可见近3个月,沪市港股通情绪出现明显回暖,深市港股通投资情绪保持相当。而从近一周来看,虽然沪市港股通上周仍小幅净流出3.73亿元,但较此前一周流出幅度有所缩小;深市港股通上周录得净流入21.17亿元,且已经连续8个交易日录得资金净流入,较此前一周出现明显扩大。

    热点题材短期投资价值凸显

    今年以来,一向港股通资金重点投资的沪市港股通渠道明显降温,而深市港股通渠道不断吸引资金的目光,港股通南向资金的投资风格出现了明显的改变。相较沪港通,深港通下的港股通增加了市值50亿港币以上的恒生综合小型股指数成份股。最大的区别在于深市有中小板和创业板,深市的成长股是沪港通和港股市场的补充。与沪港通类比,深港通的标的不局限于A/H股同时上市,而将包含深市成分股,而沪港通标的大多数是国有企业、蓝筹大盘股。

    据万得数据显示,最近7天港股通南向资金净买入前十的个股分别为丰盛控股(3.32亿元)、腾讯控股(3.05亿元)、工商银行(2.61亿元)、复星医药(2.39亿元)、中航科工(2.30亿元)、中国财险(1.83亿元)、东阳光药(1.74亿元)、中芯国际(1.68亿元)、招商银行(1.63亿元)和中国铁塔(1.60亿元)。这与此前前十大买入个股被腾讯控股、工商银行和汇丰控股这三大蓝筹长期稳坐前三的2017年,以及恒指连跌6个月后翻红的11月,金融蓝筹占据前十大半壁江山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市场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来看,虽然港股市场具有低估值的优势,但是目前投资环境并不乐观。一方面,美联储加息在即,香港银行也很可能跟随加息,加上年结因素,市场资金面进一步收紧,利空股市;另一方面,外围不确定因素仍较多,欧洲市场也有诸多动荡,美股也出现了高位疲软的迹象,主要股指再次进入修正空间,一旦不利消息传出,港股市场或受拖累。此外,目前并没有足够提振市场的利好消息,因此此时市场大概率处于弱势震荡的走势。因此在当下,对于聪明的港股通资金来说,热点题材短期投资价值凸显。

    从资金买入前十的个股情况可以看出,首先,买入量均不算高,可以看出资金的投资情绪还是相当谨慎。其次,中间出现了此前因新政超跌的医药板块龙头,有目前处于风口浪尖的芯片板块龙头,有月前刚刚上市的优质次新股,为首的丰盛控股则是以绿色建筑和绿色城镇设计采购施工的新兴房地产企业,资金明显倾向于投资市场热点题材。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来看港股短期或保持弱势震荡,但热点题材或因消息面变化而走出独立行情。并且明年初资金面或有放松,市场上一些不确定因素也将尘埃落地,热点题材和超跌个股或抢先反弹。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4372633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