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TMT频道 > TMT行业 > 正文

麦麦科技官宣完成Pre-A轮融资 加码技术攻坚开启农业AI赛道新征程

2025-09-17 19:40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李春莲

    近日,麦麦科技集团(以下简称“麦麦科技”)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募资金额超过1亿元,估值规模超过11亿元,成为近期智慧农业领域最大规模的早期融资。投资方为启鸿育远、星连资本、春光里、鸿链启元,此外部分老股东也进行了跟投。

    作为国内第一家农业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小巨人,麦麦科技持续六年实现收入翻倍净利润翻倍,拥有15个大品类200多个小品类近千个垂直场景模型。

    麦麦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楠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们将把融资的70%—80%投入到新技术研发中。一是巩固公司在‘人工智能+农业’应用方向上的领先优势;二是从今年开始,真正与国外优秀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展开竞争,主动参与到行业前沿的比拼中,这背后离不开更大力度的技术投入支撑。”

    “科技+消费”双轮驱动模式

    解决技术落地“最后一公里”困境

    据了解,麦麦科技以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赋能农业产业链”的产业互联网为核心理念,自2015年创立以来一直在智慧农业全产业链探索深耕,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算法为核心基础“科技+消费”双轮驱动、由技术贯通市场的特有商业模式,两大业务相互赋能相互促进,形成了麦麦科技的智慧农业生态闭环。

    “科技+消费”双轮驱动模式在农业赛道中并不多见。麦麦科技为何选择这种模式,是因为在实践中发现,科技落地面临“最后一公里”困境。

    “如果只给地方输送技术,最终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麦麦科技创始人李楠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过去这些年,高校和不少通用型技术企业,都为地方和行业提供过技术方案。单从技术本身和方案设计来看,它们的专业性、可行性都很出色,放在实验室里、在理想场景下,完全能发挥价值。但这些本应赋能产业的技术和设备,最后很多都成了地里闲置的“破铜烂铁”,没有真正投入使用。

    李楠还提到,这种情况给公司团队的触动特别大,更让人揪心的是,它不是个例——过去很多大型科技项目,尤其是农业科技项目,最后几乎都是以这样“落地即闲置”的方式收尾。

    这意味着技术转化成生产力,并进一步转化成农民增收,这个闭环并没有形成。2021年,麦麦科技成立了智慧农业消费事业线,配合技术共同服务公司的主体。

    李楠认为:“这条事业线的关键作用是配合技术服务,一起为客户提供完整支持。我们要做的不是‘只给技术’,而是形成一个服务闭环:左手为客户输出先进技术,帮他们把果子种好、种优;右手同步帮他们打通销路,把优质的农产品卖出去。”

    闭环的作用是为了避免过去那种“技术用了、果子种好了,但农民收入没增加甚至下降”的尴尬情况。

    “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让技术真正转化为客户的收入增长——当客户因为我们的服务赚到了更多钱,他才会有更大的意愿,把更多资金投入到后续的技术升级和改造中。这才是一个能持续循环的良性闭环。”李楠表示,公司必须避免两种情况:一是只做“一锤子买卖”,客户信了公司、用了技术,却没看到收入变化,之后就再也不合作;二是让技术沦为“面子工程”,客户只用它应付场面、拿点政府补贴,没真正发挥价值。

    探索垂直场景大模型

    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近几年,麦麦科技依托领先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卫星遥感等信息技术,通过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和数据分析,以高效的农业生产管理服务实现农业生产精细化管理和可视化诊断,致力于推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进程,有效链接亿万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的升级。

    2025年7月份,作为国内首个农业全产业链大模型领航企业,麦麦科技正式落地经开区信创园。目前,麦麦科技已为全国上百家农业生产单位提供AI决策、行业模型训练平台及定制化智慧农场开发等服务,其大模型已覆盖全国190多个数字农场。

    李楠告诉记者,麦麦科技的探索方向是“小大模型”,它不是追求大而全的通用模型,而是更聚焦于具体场景、特定作物,专门用来解决细分领域实际问题的模型。

    举例来看,市场上公认东北大米品质好,其中一个关键评价指标是“支链淀粉含量”,这个含量直接关系到大米的口感和品质。但问题是,如何通过生产管理来精准控制这个指标?

    对此,李楠表示,在东北高寒地区,种植水稻时会遇到很多具体问题。东北大米品种的水稻,它的淀粉积累量和日照时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能不能找到一个量化、精确的对应规律来指导种植?这些具体到“某个作物、某个指标、某个环境”的问题,正是我们“小大模型”要解决的——通过它,我们能把这些影响作物品质的关键因素,从“经验判断”变成“精准量化”,最终直接服务于实际生产。

    截至目前,麦麦科技是国内农业科技赛道领域唯一一家被授予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资质的企业,已先后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在农业数字化转型、精准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生产及管理等领域,麦麦科技已为众多农业客户提供一站式数智化整体解决方案,积累了丰富的项目落地经验。深度参与70多个现代化数字农场技术与生产指导,总产能超过100亿元。

    据李楠介绍,未来,麦麦科技将以北京集团总部和湖北全国研发中心为支点,逐步向西南及华东、华南发展拓展业务版图,立志在2026年至2030年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慧农业底层能力供应商。

(编辑 张昕)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