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抗议《手机2》拍摄的消息愈演愈烈,近日,包括华谊兄弟、唐德影视、光线传媒在内的多家影视公司股价暴跌,影视动漫板块全线飘绿。从最初的崔永元抗议影片手撕导演,到大小合同的曝出,再到税务局介入调查偷税漏税,这起事件高潮迭起,影响逐渐变大。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到底如何,小编来给大家疏清事件的来龙去脉。
小崔说事:"阴阳合同"事件回顾
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针对近日网上反映有关影视从业人员签订“阴阳合同”中的涉税问题,该局高度重视,目前已责成江苏等地税务机关依法开展调查核实,如发现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将严格依法处理。
据了解,国家税务总局将已经部署开展对部分高收入、高风险影视从业人员依法纳税情况进行评估调查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风险防控分析,加大征管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详细]
采访刚开始,崔永元就告诉知事,范冰冰工作室所在地无锡的税务部门已经联系了他,明天(5日)上午双方将面谈,他手上掌握的相关材料也会当面交给对方。
至于此前微博里提到的一抽屉合同,崔永元表示,他会在适当的时候拿出来、配合调查......[详细]
近日,崔永元手撕范冰冰及冯小刚、刘震云,和《手机2》剧组誓不两立,借这个契机,我们也看到了富人纳税的黑幕,让我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中国的个人所得税沦为了工薪税,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事件的起源。
事件的引爆点,是崔永元公开了某演员的剧组劳务合同,这份阴阳合同让收入达到6000万的范冰冰,只进行了1000万的申报纳税……[详细]
继5月28日晒出一组拍戏合同后,崔永元之后连番更文,将矛头直指范冰冰、冯小刚、刘震云等公众人物,更牵出“阴阳合同“、“偷税漏税”等话题。就在大众以为这不过是一桩陈年恩怨的“秋后算账”时,事态越发不受控制。
对此,范冰冰工作室负责人独家回应新浪娱乐,称:依法纳税是每位演员应尽的法定义务,本工作室及演员范冰冰女士从未通过“阴阳合同”的方式进行签约,并已于2018年5月29日通过工作室声明予以明确否认……[详细]
从5月24日到现在,崔永元炮轰《手机2》剧组和冯小刚、刘震云、范冰冰这几位主创的事情已经持续至第11天,基本上每天都有新进展,连续剧都没这么精彩。
具体还会有谁会受到牵连,崔永元拒绝透露更多信息,只是拿起了身边的iPad,向我们展示了里面存的很多份合同。崔永元向我们展示了很多合同崔永元向我们展示了很多合同他说,还有一份“阴阳合同”,是关于一对演员夫妇的,两个人涉及的金额达到了7.5个亿,而且这两个人还有“宣发”这一层的身份……[详细]
之前,崔永元接受媒体访问时称“某演员夫妇涉及7.5亿元阴阳合同”。6月5日下午,崔永元接受媒体群访,有记者提问“7.5亿演员夫妇”是不是杨子、黄圣依?
崔永元答:“他(杨子)今天已经托人给我带话,说要灭掉我。”崔永元还透露自己经常面对“流氓”的威胁,已经习惯了……[详细]
引锥刺股:"阴阳合同"引发蝴蝶效应
“阴阳合同”事件发酵影视股全线下挫,华谊兄弟、唐德影视逼近跌停
周一,A股开盘,受影视圈逃税事件影响,影视股大跌,《手机2》直接相关方华谊兄弟开盘逼近跌停,而范冰冰作为股东的唐德影视逼近跌停。华谊嘉信也“躺枪”跌停........[详细]
4日,受范冰冰“阴阳合同”事件牵连,身处漩涡中心的唐德影视(300426.SZ)及华谊兄弟(300027.SZ)早盘开盘即逼近跌停。
受此拖累,当天传媒板块领跌两市,整体跌幅达1.66%,全天大单净额净流出近8亿元。其中,传媒板块跌停个股多达6个,华谊兄弟和唐德影视一个交易日内便蒸发市值22.71亿元和6.6亿元。若按当天收盘价计,华谊兄弟创近5年来新低........[详细]
6月4日,华谊兄弟当日以跌停收盘,市值一天缩水近23亿元。作为《手机2》的备案单位,东阳美拉系华谊兄弟控股子公司。2015年11月,华谊兄弟以10.5亿元从冯小刚(持股99%)和陆国强手中拿下了东阳美拉70%股权。收购前,东阳美拉净资产为-0.55万,这笔总估值高达15亿元的交易直接为华谊兄弟创造逾10亿元的商誉,而与之相对的,东阳美拉和冯小刚给出的五年业绩承诺总额底线不足7亿元。2016年与2017年,东阳美拉均勉强擦过业绩对赌底线......[详细]
国内影视剧龙头华策影视(300133.SZ)向第一财经表示:“华策影视作为上市公司,所有财务数据的披露都是按照证监会的要求进行规范处理。同时作为中国影视内容产业龙头公司,华策一直重视和投入影视后备人才梯队的建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抵制高片酬现象。”......[详细]
合而不同:"阴阳合同”折射出的问题
有一说一:如何看待"阴阳合同"事件
近日,央视前主持人崔永元曝光了一份影视圈某明星关于片酬的阴阳合同(大合同报高价,小合同返还部分片酬),不仅让两份合同“4天6000万元”的天价片酬引发行业热议,并被业内人士指出可能存在偷逃漏税的嫌疑。此事一经发酵,6月4日整个传媒股大跌,数家上市公司纷纷表态撇清关系。
在阴阳合同表象的背后,高片酬的行业顽疾如何去除?而对于影视企业而言,如何提高制作水平,控制供需关系,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这些问题,仍需行业不断思考.......[详细]
关于影视“阴阳合同”涉税事件的讨论,可作为推动完善相关税收法律征管的推动性因素,以此来完善自然人税收征管制度改革,真正发挥个人所得税“抽肥补瘦”的分配调控功能.......[详细]
本期编辑:李波 许洁 92323919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