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市场研究 > 正文

重磅:8.1%!央行降息大超预期,期市作何反应?

2022-01-18 13:48  来源:证券时报网

    国家统计局17日发布数据,初步核算,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12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此外,2021年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中,除发电量同比有所下降外,煤、油、气均不同程度增长。2021年,原煤、原油、电力生产比上年加快,天然气生产增速放缓。

    原煤方面,原煤生产继续加快,进口由增转降。2021年全年,生产原煤40.7亿吨,比上年增长4.7%,比2019年增长5.6%,两年平均增长2.8%;进口煤炭3.2亿吨,比上年增长6.6%。

    从价格来看,煤炭价格回落。2021年12月31日,秦皇岛港5500大卡、5000大卡和4500大卡动力煤综合交易价格分别为每吨773元、692元和584元,比11月26日分别回落213元、199元和208元。

    原油方面,原油生产增速略有回落,加工量由增转降。2021年全年,生产原油19898万吨,比上年增长2.4%,比2019年增长4.0%,两年平均增长2.0%;加工原油70355万吨,比上年增长4.3%,比2019年增长7.4%,两年平均增长3.6%。

    原油进口由降转增,国际原油价格上涨。2021年12月份,进口原油4614万吨,同比增长19.9%,上月为下降8.0%;2021年,进口原油51298万吨,比上年下降5.4%。2021年12月31日,布伦特原油现货离岸价格为77.24美元/桶,比11月30日的70.86美元/桶上涨9.0%。

    大超预期!央行突然降息10个基点,对股指、商品影响几何?

    1月17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当天开展7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100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和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的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分别为2.85%、2.10%。“降息”后,7天逆回购利率降至2.1%,1年期MLF利率降至2.85%,这是自2020年3月调降7天逆回购利率和4月调降1年期MLF利率后的首次降低政策利率。

    在政策利率调降影响下,本月(1月20日)新一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有望下降,尤其是近20个月均未发生变动的5年期LPR,与每一位购房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着购房者的房贷利率。

    1月17日,沪指盘中维持强势上扬走势,深成指、创业板指均大幅拉升,涨幅超1.5%;两市全日成交超1.1万亿元,北向资金盘中一度净流入超30亿元,尾盘有所回流。截至收盘,沪指涨0.58%,报3541.67点;深成指涨1.51%,报14363.57点;创业板指涨1.63%,报3170.41点。

    “此次央行操作无论是操作规模还是利率的下调幅度,均略超市场预期,一方面从情绪上提振了股债市场,另一方面从估值角度推升了股债价格重心。需要注意的是,此次政策性降息对不同资产的影响程度存在明显差异,这取决于降息所处的环境与背景。”中辉期货宏观研究员何慧说。

    物产中大期货宏观高级分析师周之云告诉记者,MLF操作利率下调略超市场预期。从量上看,本周到期5000亿元MLF,最终续作7000亿元,是2020年12月以来的首次超额续作,显示出央行呵护市场流动性,投放中长期资金,一方面是应对一月缴税期资金面紧张的局势,另一方面是应对年初信贷“开门红”所对应的超储消耗。

    自从2021年12月中旬一年期LPR利率下调后,市场也对MLF利率的下调产生了憧憬。本次10个基点的下调也是超出市场认为的可能只有5个基点下调的预期。

    对于此次央行“降息”,周之云认为,本周一公布的2021年12月经济数据显示房地产下行压力仍较大,消费下滑也较为明显,稳增长的重要一块是稳地产,MLF利率的下调也为后期可能出现的5年期LPR利率下行打开了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地产的稳仅仅是稳,房住不炒的大方向并未改变。2021年12月CPI和PPI双双回落,且两者剪刀差收窄,未来物价回落或使CPI不会超过3%,即通胀对政策的掣肘有限。本次下调MLF利率打开了“降息”之路,参考同业存单利率价格,未来或至少有3次以上的“降息”空间(以每次10个基点来计算)。

    这次“降息”对大类资产影响几何?

    “股指方面,年初以来,股指一直在回落,今年在宽信用叠加宽货币的预期下,股票市场本应是个牛市,但开年的表现反映出投资者对政策力度刺激不够的预期,本次‘降息’增强了投资者信心,股指有望企稳反弹。”周之云说。

    债券市场的反映较为纠结,宽信用的效果要配合宽货币的力度,在目前信用未见气色的情况下,唯有通过宽货币的行为来促进居民和企业加杠杆。上述受访人士认为,宽货币的行为或对债市的影响更为有力,债市慢牛仍将延续。

    “商品开年以来的表现远远强于股市和债市,商品投资者似乎对年后的经济表现较为乐观。”周之云说。

    在何慧看来,货币宽松叠加经济下行,是造成“债强股弱”格局的主要矛盾。此次“降息”对债市相对利好,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将决定债券收益率的下行幅度;对股市则相对中性,估值层面利好,盈利层面仍将承压,结构性行情为主;而商品交易的主要逻辑依旧是供需,一方面国内外供给冲击出现缓解,另一方面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导致需求和预期走弱,新的市场供需平衡下,支撑商品价格上涨的动力减弱。

    黑色系集体重挫,双焦遭遇“黑色星期一”

    截至周一下午收盘,黑色系多品种盘中重挫,双焦跌幅居前,其中焦炭主力合约收跌5.86%,焦煤主力合约收跌4.06%。

    国盛期货黑色系研究员王英认为,基建需求提前、集中下达支撑现货坚挺同时推升了市场交易预期,加上盘面2205合约在贴水格局下存在买入套保优势,近期黑色系表现坚挺。但随着盘面的上涨,2205合约基差已经修复到2%以内,同时基建需求也通过冬储、锁货等方式集中释放一批,盘面和现货已经通过上涨兑现这一逻辑。

    “另外,随着时间推移,年后市场将更多关注终端真实消耗情况。去年四季度房地产新开工面积同比回落28%直接拖累年后施工面积,并直接影响春季工程用钢需求。周一发布的房地产2021年12月新开工面积同比回落31%、销售面积同比回落15.6%是引发盘面跳水的直接原因。元旦后基建需求前置订单量较大,很多贸易商反馈基建工程接单量大、送货期长,订单的集中释放意味着对后期需求的透支,从而无法支撑高需求的持续,这也是周一黑色系大跌的原因。”王英说。

    一位产业人士告诉记者,钢厂年前对原材料的阶段性补库需求进入尾声。截至上周五,钢厂、独立焦化厂焦煤可用天数分别回升到16.73天和17.93天,钢厂进口铁矿石库存消费比回升到43.15天,表明本轮钢厂原材料补库基本完成。补库完成后,原料类商品交易需求将大降,将重回供过于求的状态,价格下跌将使钢材成本下行。

    “煤焦周一出现较大幅度下跌,尽管有上调价格的消息,但市场对其反应并不积极。市场对黑色系整体仍保持偏空预期,补库接近尾声加之钢厂利润下行,煤焦整体更弱。焦炭2205和2209合约价差进一步回落至133.5元/吨附近。”一德期货煤焦高级研究员张源说。

    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21年12月份原煤产量在38467万吨,同比增长7.2%;焦炭产量3600万吨,同比减少10.7%。2021年全年焦炭产量46446万吨,同比减少2.2%。“焦煤产量释放较为充分,但基本达到国内煤产量的最高水平,继续提升的空间较为有限。焦炭方面也有一定增量,但力度不大,且与铁水产量在逻辑上有一定出入。从数据上看,对于盘面无明显有效支撑。”张源说。

    据悉,煤焦目前基差进一步拉大。当前焦炭现货价格已经提涨3轮,累计涨幅520元/吨,对应盘面仓单约在3650元/吨,基差超过600元/吨;而焦炭无利润的厂库成本仓单约在3300元/吨,基差在300元/吨左右。焦煤当前仓单成本约在2700元/吨,基差500元/吨附近。

    张源认为,目前对于第四轮焦炭价格提涨,钢厂接受难度有所增加,焦煤方面则随着下游的补库完成,上涨难度也有一定提升,后期煤焦现货或逐渐企稳。本月末限产政策目前暂无细则,但煤矿方面大概率限产力度将小于焦炭及成材。

    也有市场人士认为,目前双焦基本面暂稳,不具备大幅下跌的基础,后期持续关注春节的影响。当前焦炭价格第三轮提涨已全面落地,部分地区焦企提出第四轮提涨,焦企库存持续低位,对市场预期较好。钢厂虽然存在一定抵触情绪,但由于担心疫情影响,仍存在一定补库需求。

    不过,对于后市,张源持不同的观点。张源认为,从季节性角度考虑,节后煤焦大多会有一定下跌空间。若预期节后焦煤下跌500元/吨,焦炭下跌3轮共600元/吨,那么焦炭对应仓单成本将回落至2800—2900元/吨附近,焦煤仓单成本则回落至2200元/吨附近。因此周一煤焦大幅下跌后,节后的下跌预期反映已较为充分,下方支撑或有所增强。但节前来看,反弹逻辑目前暂不充分,可继续关注成材端供需情况和预期变化。另外,市场对节后铁水复产的预期依然存在,长期来看,煤焦仍存去库预期。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