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行业研究 > 正文

涨价潮中勿忘理性

2020-11-24 06:41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价格从千元迈入万元,涨幅从百分之几十到1倍、2倍甚至3倍,化工原料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其价格的上涨折射出疫情过后出口的超预期以及国内经济的快速复苏。

    记者通过持续跟踪多种化工品产业链的密集涨价,发现其背后有一个共通的逻辑——在汽车、家电、建筑等高景气下游的需求推动下,化工原料已经逐渐从被动补库存阶段进入主动补库存阶段,其中,叠加供给扰动、供需进一步偏紧的产品涨价更显著。

    在产业链上游,随着化工周期的重现,今年第三季度以来,许多化工行业上市公司的整体盈利状况基本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目前不但产销两旺,而且大多数化工品的库存水平也有明显降低,甚至是零库存。

    在产业链的下游,记者发现,在终端需求回暖的大背景下,大部分企业排单紧凑。其对上游原料价格的上涨基本持两种态度:一种是因为原料太紧缺或涨价原料在产品中所占比重不高,可以接受原料上涨,并且自己产品已经通过调价覆盖原料涨价;一种是对原料涨价高度敏感,或者因没有及时调整自身价格而导致利润下降。

    某建材产品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近期产品进行了第一次调价,而产品中的主要原料已经几次提价。此前,他们的产品价格并没有跟着“水涨船高”,而是选择了“沉默”,独自消化了巨大的成本压力。选择不涨价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保持与广大客户的良好合作关系,还有保障各经销商的基本利益。但是,现在已经不得不跟着涨价,因为产品中的多种原料价格均已上涨。

    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化工产品的价格呈周期性波动。在市场经济情况下,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是供求关系,而不是成本。成本只是产品最低价的稳定器,但不是决定的基础。在上涨周期中,是不是只看供求呢?

    某化工类上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从整个产业链讲,化工原料的涨价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上游原料涨价;第二阶段是怕终端客户不接受、怕丢单客户,下游不敢涨价;第三阶段是因为终端需求持续上涨和上游成本增加,下游不得不涨;第四阶段是终端客户接受涨价,至此产业链打通。但是,如果终端抵触涨价,整个产业链就无法形成良性循环,上游涨价也会变得有价无市,最终不得不降价。

    这位负责人表示,以他的从业经验来看,在化工原料周期向好的背景下,一定要合理地控制涨价的节奏。如果涨价太快,只看眼前,不够理性,下游就会不接受涨价或者寻找替代原料,从而导致企业失去市场,这种情况对上下游企业都不是好事。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