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股市热评 > 正文

关注回购潮后的投资机会

2019-01-05 06:30  来源:证券时报

    上市公司一旦锁定了持股成本,就不存在“打压”股价降低回购成本的动机。

    闻韶

    2018年A股公司掀起的回购潮,在进入2019年新年后仍然进行得如火如荼。有媒体报道,开年三天就有5家公司披露回购预案,还有数百亿元回购计划正加紧实施。笔者在走访上市公司时发现,许多长期重视实业、不关注股价的董事长,也开始推动回购股份并用于员工股权激励。

    有机构统计了2018年12月最后一周A股公司的回购情况。其中,公告拟进行股票回购的额度(上限)为78.89亿元,从回购的家数来看,共有40家公告拟进行股票回购。

    许多公司回购规模较大,并且已经基本实施完毕。2018年5月以来,股票回购计划规模上限在10亿元以上的公司达到约40家。遗憾的是,实施巨额回购的公司股价不一定有良好的走势。笔者随意查阅了一些公司,发现有的公司股价还创出了新低。

    不过,量变总会引起质变。在笔者接触的制造业公司中,许多董事长专注于实业,对公司股价并不敏感。然而,近期越来越多的具备上述性格特征的董事长,开始关注股价,并且推动公司实施股份回购,然后用于员工股权激励。

    如果将上市公司董事长的风险偏好进行分类,那么加杠杆搞股权质押和各种资本运作的董事长,无疑是风险偏好最高的。而且,这样的董事长对股价最为敏感,有的董事长也会铤而走险,结合公司重大事件,联系市场上的资金共同推升公司股价。还有一部分上市公司董事长与机构投资者和媒体保持一定距离,不炒作公司股价,即便上市了也将绝大多数精力放在实业上。

    但是,最了解公司价值的莫过于公司董事长。无论2018年A股整体市场估值中枢下移是否理性,至少对于个体的上市公司,有更多的董事长将目光从实业上移开,开始关注公司股价是否会继续下跌,并与员工沟通,通过回购股份开始实施激励计划。要知道,2015年和2016年有大量的员工股份激励都是以大股东亏损接盘告终。对于当前的市场行情,如果上市公司员工愿意参与激励计划,那么很大程度上是相信公司市值确实遭到了显著低估。

    值得注意的是,在公司实施回购股份的过程中,从主观意愿上,上市公司并不愿意股价有明显的涨幅。这将极大地增加公司回购股份付出的成本,也推高了实施员工股份激励的风险。所以,即便现在越来越多的A股公司计划或者正在实施股份回购,但是股价似乎还是一蹶不振,背后有市场的原因,也有上市公司主观意愿不强的因素。

    所以,一旦A股公司回购潮逐渐实施完毕,上市公司打光了回购资金“子弹”,锁定了持股成本,就不存在“打压”股价降低回购成本的动机。到那时,作为外部投资者的中小股东们再去关注公司投资机会,略晚了一些,倒不如现在从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回购计划里淘淘金。

    (作者供职于证券时报)

  • 相关资讯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