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10月14日下午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听取对当前经济形势和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意见建议。李强强调,要多措并举营造一流产业生态,综合治理行业无序、非理性竞争,促进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深化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创业投资基金,着力构建创新生态圈。
创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创投基金”)是私募基金的重要类型,主要投资于具有高成长潜力的未上市创业企业股权,是我国科创企业早期融资的主力军。正因如此,创投基金的高质量发展始终受到国家高度重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加快发展创业投资、壮大耐心资本”。5月份,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推出一系列务实举措畅通创投基金“募投管退”循环。
近年来,在全球科技浪潮下,“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已成为创投行业的战略共识与行动自觉。在我国着力构建创新生态圈的宏大叙事中,创投基金的核心价值早已超越单纯的资金供给,在前沿技术的潜力甄别、创新风险的主动承担、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资本+”功能,成为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中坚力量。
作为“趋势发现者”,创投基金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前瞻性地锁定价值赛道,引导创新要素向新兴领域集聚,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创投基金的商业逻辑在于投资未来。这就要求其必须具备超越普通市场水平的洞察力,以发现潜在的价值赛道。优秀的创投机构聚集了兼具技术背景、产业经验和投资嗅觉的复合型团队,能够敏锐捕捉全球技术趋势与产业瓶颈,从大量早期项目中识别出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或商业模式,并完成市场化验证与定价。这一投资行为本身就是市场风向标:一方面,引导科研机构研发从源头贴近实际需求,避免技术“束之高阁”,推动成果走出实验室;另一方面,吸引资本、人才、客户等资源向相关领域加速汇聚,进一步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作为“风险共担者”,创投基金通过组合投资分散风险,为前沿技术的探索与验证提供有力支撑,驱动技术迭代升级。
创投基金的本质是风险投资,是在当下的不确定性中精准“押注”未来的确定性。这种“押注”并非盲目博弈,而是基于对技术趋势的深度研判与对产业逻辑的精准把握,为早期创新技术铺设“安全垫”。面对硬科技研发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创投基金能够凭借市场化的风险分散机制,主动承担起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试错成本”,为技术迭代提供宝贵的容错空间。正是在这样的支撑体系下,创投基金能够有效地推动前沿技术从“理论可行”走向“工程可用”,加速硬科技领域的技术攻坚与迭代升级。
作为“价值共创者”,创投基金以耐心资本为基石,通过嫁接战略、管理、产业等资源,陪伴创新企业穿越发展周期,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球科技浪潮下,热门赛道的科创企业最稀缺的正是长期资本与系统性资源支持。创投基金凭借其“耐心资本”的独特属性,精准填补了这一关键缺口——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穿越经济周期的稳定资金,更能通过参与公司治理、导入专业人才、对接产业链关键资源等方式深度赋能,帮助企业突破从技术研发到商业化落地的瓶颈,最终将创新潜力转化为可持续的产业竞争优势。
总而言之,当下创投基金投资的是明日之星,成就的是中国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彰显的是中国经济的确定性与韧性。这种远见与格局,是激发市场活力的引擎,也是优化创新生态的基石,最终将凝聚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