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产经评论 > 正文

传统武术要探新路

2020-06-12 00:00  来源:证券时报电子报

    行走江湖绝非易事,甚至是一件痛苦的事,懂一点传武就横行,岂不贻笑大方。

    蒋光祥

    近日,马保国、闫芳等“自封”或者“他封”的各门派传武(传统武术)“大师”影像在大大小小微信群刷屏,大师们日常举止之乖张与实战当中的不堪一击,形成令人错愕的鲜明对比,类似大师又恰恰是目前传武在市面上知名度最高的头部梯队,使得不少人对传武从莫衷一是到将信将疑,再到通盘怀疑。中国传统武术从备受欢迎,到饱尝奚落,仿佛只是转瞬之间。

    因此类大师脸皮厚度通常异于常人,首先产生自我怀疑的往往是观众。因为没有一个国人的成长过程中少过传武这一武侠文化外部载体的熏陶。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传武向来是史书记载、文学演绎与大众心理融合的复合体。它在产生于特定历史进程,其发展又与儒、道、墨、法、兵诸家相互联系,却又自成一体,通过传说、故事、小说等,沉淀于大众的心理深层。可以说,传武伴随我们从年幼时的“哼哼哈嘿”直到成熟中年乃至老年,大部分人心底对传武还是有一份真挚的景仰,直到文初诸位“大师”出现。实际上这些大师也并非突然现身,往往还已经成名已久,但只是迄今终于有人站出来直面“找茬”。在不幸接二连三目睹传武大师“翻车”之后,数代人不禁有一种集体幻灭感。并且,在文初这些大师被打假之后,当前更有全盘否认霍元甲、李小龙、李连杰、成龙,少林、武当、咏春等近现代传武名人及门派之势。因而,关心传武者、传武管理者、传武从业者,应当都已经觉察到,时至今日,传武实质上已经跌落神坛,到了必须再出发的关口。

    在这当中,我们可能首先需要直面回答一个最为艰难的问题——传武以前是什么?现在又是什么?传武产生于中华民族历史长河,是中国人特有的身体运动方式,具有浓郁中华风情和文化品位,有别于世界其他体育形式与文化模式。中华传武与中华医药、中华烹饪一样,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文化国际化传播的一种手段。“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源远流长的武侠文化背后是重义轻利、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等优秀品格与道德精神,与今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仍然贴切,在历代社会生活中一直发挥着持久而深沉的作用。尤其是在近代以来,民众在物质与精神上一直被西方碾压与鄙视,中华文化的价值先进性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受到了严重影响,进而导致严重的文化自卑心理开始挤占市场。这一刻站出来的仍然有传武,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当中,均有相关仁人志士作为传武代表,添功勋,多佳话。在后期的文学与影视创作中,有一些人适当夸大,也是在可以理解的范围之内。

    时代更迭迄今,实事求是地说,传武与现代竞技武术早已经有了明显分界,两者一定程度上存在对立关系。但正如业内方家所指出的那样,在现代搏击早已成为一门包含理论、装备、训练方法、饮食调配、心理辅导在内的精细科学面前,一些传武从业者不强调力量、速度、体能,只喜故弄玄虚,沉迷于玄而又玄的“接-化-发”“内力”“寸劲”等。可谓固步自封、闭门造车、自欺欺人,终于酿得大错。一些或傻或癫,一些却明显是骗,甚至“团伙作案”,仔细观察文初各位大师授徒、展艺等视频,为了配合出效果,其徒子徒孙们的“表演”难度显然要大于师傅本身所谓的武艺展现。

    弄清楚了这一主要问题后,我们才能对传武恢复“文化自信”,并结合当代传武发展现状,研究和解读当前传武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深刻思考传武和竞技武术的界限及各自所长。古往今来,行走“江湖”绝非易事,甚至是一件痛苦的事,懂一点传武就“横行”,岂不贻笑大方。

    (作者系基金从业者)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