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产经评论 > 正文

疫情影响下服务业小微企业路在何方

2020-03-12 08:33  来源:财政青年公众号

    财政部综合司 贾西子

    一、调研背景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的生力军、就业的主渠道、创新的重要源泉。截止2018年,中国的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50%以上的政府税收,60%以上的GDP,70%左右的专利发明,80%的城镇就业和超过90%的市场主体占比。无论从经济贡献还是吸纳就业的角度来讲,小微企业对我国经济平稳运行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员、货物、服务以及资金流动等骤然冻结,对整个经济系统产生了巨大冲击。服务业作为吸纳小微民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最多的行业,在疫情中受打击影响最深重、最持久。疫情期间大部分餐饮业停业、旅游订单取消、影剧院关闭、工厂停工、物流停运,即使疫情过后的一段时间内,对此类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很难快速恢复到疫前水平。疫情所引起的现金流断裂和工资成本上升很可能会引致大批中小微企业破产,并产生相当数量的低技能失业者。接下来的3个月很可能是服务业小微企业的“生死存亡之秋”。我利用春节假期隔离期,通过二手资料调查和深度访谈,开展了疫情影响下服务业中的小微企业生存状况调研。我希望能以一个国家机关青年干部的视角,了解企业的经营困难、燃眉之急和政策需求,在调研中更深刻地体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等重要指示要求,在政策制定和基层民生的“上与下”、“虚与实”、“冷与热”之间找问题,找经验、找抓手、找方法,更好地做好财政本职工作。

    二、调研案例

    调研步骤和方法如下:1.通过新闻、行业数据等资料,分析并选择出旅游、餐饮、酒店、影院、电商五个受冲击最严重的服务业领域,确定“小微企业”标准。2.通过滚雪球的方式联系到五位资深从业人士,确定调研对象。3.进行行业和公司研究,确定访谈提纲。4.电话/视频采访访谈对象,整理访谈记录。5.基于访谈结果调整案例选择,最终确定保留旅游、酒店、电商三个案例,撰写报告。

    旅游业:现金难周转,生存是第一

    A公司是一家注册地位于成都市高新区的互联网出境游定制企业,于2019年5月成立,公司共67人。该公司是其泰国母公司的中国分公司,主营业务为中国至泰国的中高端定制出境游服务。作为互联网依托的旅游定制型企业,该公司将国内出境需求与泰国当地的酒店、汽车、经典门票和邮轮租赁等资源进行对接,为目标人群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定制产品。公司成立以来发展势头迅猛,2019年平均月度营业额超200万人民币。旅游行业作为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春节期间的出行需求呈现断崖式下跌;同时,因为疫情影响其他国家对中国的航班、签证等政策均出现了不利变化,出境游的处境尤为困难。据统计,2020年春节的出境游营业额只占同期的不足10%。A公司的总经理孙先生在谈及疫情对该企业的冲击时说道:

    “首先是现金流危机,我们本来预计今年春节的营收能到300万,但截至今天只有31万元。而且旅游业是周期性和季节性行业,在春节前各个公司会提前预定酒店、游船、车辆来满足客户需求,这些预付款现在也打了水漂。我们还要应付国内的各种退款和应付帐款,合作伙伴有的已经揭不开锅,我们的应收帐款也收不回来,现在资金的流动性太紧了。”

    “另一方面,就是疫情的不确定性让我们进退两难。斗争疫情期间,我们要节衣缩食,能省则省;但预计疫情结束后,旅游业会出现长时间、大规模的需求爆发,我们又要保持一定的资源和能力来提供服务。‘节流’得不彻底,我们熬不过这个冬天,太彻底我们又有可能错过疫情结束后的市场回暖,所以我们现在瞻前顾后。”

    孙先生告诉我,旅游行业是最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之一,出境游因为受制于他国航班和出境政策,板块的恢复预计会比境内滞后3、4个月。行业的滞后性让这个冬天格外漫长。在谈及政策支持时,他认为在税费减免方面,因为目前小微企业营业额低迷所以优惠力度有限;社保的延期缴纳因为行业的特殊性而无法实质上缓解旅游企业的现金流吃紧问题;他最希望看到的就是质量保证金退还和财政对企业的补贴,这类政策对于缓解现金流压力的效果更立竿见影。

    “按照规定,每个旅游公司在开业前都给当地旅游局要交一笔质量保证金,我们当时一次性交了35万元。这次疫情后成都市说能返还80%给我们,这是帮了我们大忙了!我记得03年“非典”的时候,就曾经对旅游企业进行补贴,这次能不能也这么干?”

    酒店业:支出有刚性,优惠难享受

    C酒店是位于北京的一家单体精品酒店,酒店拥有近80间客房,全职员工8名,兼职员工7-8人。自2011年成立以来,酒店一直经营状况良好,业绩稳步提升。2019年营业收入550万元,2020年原预计能达到600万元。酒店由李先生和夫人一起创办共同经营,经过近十年的经营一直承接各类会议、接待中外游客。春节假期本该是一线城市酒店业的小高峰,但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营收仅为2019年同期的10%,住店客人寥寥无几。在谈及酒店的收入和成本时,李先生表示租金、人力以及设备和能耗等运营成本已经压缩到底。现在成本降不下来,疫情拐点不明朗,企业压力非常大:

    “酒店的主要成本就是租金、人力以及空耗,租金是大头,占整个成本的45-50%,我们的房东也是贷款买的楼,不会减免一分钱;员工的工资占成本20%左右,但现在这个情况,我只能发基本工资,员工以前每月4500元,现在大概就是2000元左右;空耗成本也得占到10-15%,因为冬天热水器不开就冻坏了,空调人少也得开。”

    在被问及是否会因降低成本而裁员时,李先生肯定地表示不会。他表示不裁员不仅是因为社会责任,对于企业经营也不符合“经济账”。

    “一方面,一线城市服务业员工薪酬一直在涨,招工本身就难,如果需求复苏,招工只会更难更贵;另一方面,前期的培训和考察都浪费掉了,不利于提高管理水平。所以人力成本很难降。”

    在谈到对很多企业至关重要的现金流时,李先生认为行业内年轻的小型初创酒店大多尚处于亏损期或盈利初期,在债务压力下抗风险能力低,更为艰难。

    “(这类酒店)只能熬2-3个月,疫情再不结束,他们就只能寻找收购方,低价贱卖了。”李先生说。

    在问及北京市近期颁布的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的“19条”和“16条”效果时,李先生表示,非常理解政府的出发点,但就C酒店而言,支持政策对经营帮助不大,感知效果不明显。

    “我很关注北京的政策,但仔细看了一下对我们酒店经营帮助很有限。因为我们既不属于必须照常营业的行业,也不属于必须停业的行业,很多特定的优惠我们服务业享受不了。我们能享受的就是延迟缴纳社保基金这一项,因为我们员工本身比较少,这个没啥大用。我比较关注的房租问题,这次的政策是‘各区对采取减免租金措施的租赁企业可给予适度财政补贴’,03年非典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措施,补贴虽然给了房东,但房东并没有全部将优惠转移给我们租户,申请优惠的时候还会遇到踢皮球的情况,效果不明显。”

    在访谈接近尾声时,李先生也诚恳地表示企业自救的重要性,在面对外部系统性冲击时,小微企业更应该修炼内功,优化管理,和政府一起共克时艰。

    “新冠病毒是一次外部冲击,这个谁也没办法。但疫情过去后,需求会大爆发,我们要鼓足信心,做好准备。我们管理企业平时忙于事务,看不到危机来临,这次正好静下来梳理管理细节,提高抗风险的能力,布局一些长期战略,也算是个好事情。”

    跨境电商:市场有信心,有货才能行

    张女士是某全球大型电商平台的小企业客户经理,她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600多家小微企业的跨境交易提供服务,帮助卖家企业在该电商平台上提升销售额。作为平台和小微企业客户的重要连接点,她长期跟踪跨境电商行业的全产业链,这也得以让她更全面地看到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众多依托“Made in China”的小微电商企业的直接冲击。在谈及疫情对跨境电商小微企业的影响时,她指出,电商行业具有资产轻、团队小、运转灵活的特点,因此房租、人力和设备等运营成本要比实体行业低得多,并不是此次疫情中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跨境电商最大的影响来自于出货的稳定性,工厂停工和物流停运对于跨境电商店铺经营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

    “几大电商平台都有类似的营销和推广规则,一个产品卖的越多排名就越靠前,排名越靠前就卖得越好。产品一旦因为缺货而被迫下架,企业的前期推广费用就全部作废了,销售额会有跳水式的减少,重新回到排名靠前的位置需要非常大的投入。而且,如果一个店铺多次因为缺货而逾期发货,平台会因为安全性等原因而强行关闭店铺,店铺申诉可能会花费几周时间,甚至永久关闭。这对小微电商企业的打击是巨大的。我统计了一下,我手上客户的存货只能坚持到2月底或者3月初,所以工厂停一天,店铺热度就降一天,未来的出货更受影响。所以目前电商小企业最期盼工厂恢复生产,物流恢复运力,工人回到仓库、港口上班。”

    在谈及恢复生产的问题上,张女士表示,国家为了防止疫情扩散采取了有力措施,其中包括部分地区的停工停产,这是出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负责。但在某些地区和行业出台的复工条件过于苛刻,忽略客观条件,存在审批隐形阻挠的问题,她的不少客户直呼“我太难了”。

    “我的一个客户工厂所属地当地政府要求企业开工必须在办公场所准备隔离间,隔离间标准是一人一间,如果复工100人,必须单独准备100间隔离间。这样的企业肯定是‘土豪’,绝大部分企业哪有这个条件!还有就是复工必需品采购不齐的问题,几百人的工厂需要的消毒水、口罩、手套都不是小数字,现在根本采购不到;还有的地方复工政策三天两头变,不停要补交材料,盖十几个章,但审批就是不通过。”

    在被问及期待的支持政策有哪些时,张女士告诉我,她非常希望看到政策在指引制造业和物流业复工问题上起到前瞻性作用,以及更科学合理、更人性化的复工审批制度。

    “只要有序复工,我们的中国制造还是难以被取代的。我知道有些国外客人在得知(停工)这个情况后也并没有取消订单,说愿意等我们的货。只要恢复供应链,我相信这个冬天会过去的!”在访谈结束时,她笑着说。

    三、核心难点

    (一)资金运转难

    疫情影响下,小微企业在两个“极限”的左右夹击下资金链面临巨大压力。一方面,疫情影响下的经营性收入大幅度下滑,收入已达到“流动性极限”。据统计,旅游业、电影业基本颗粒无收,93%的餐饮企业在疫情期间选择关闭;另一方面,服务业小微企业逼近“降成本极限”。租金物业、人力成本、购买原材料等,每一项都基本属于刚性支出,以企业自身能力降成本的空间极小。人力成本方面,地方政府要求未开工企业不降薪、不裁员,保障员工正常工资。以知名连锁西贝餐饮为例,该公司月工资成本为1.56亿,占成本结构的30%,账面资金仅够维持3个月员工工资。据清华、北大联合调研的数据显示,34%的中小企业账上余额只能维持1个月,33.1%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91%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

    (二)复工复产难

    复工条件严苛,企业有心复工无力达标。从基本复工条件来看,各地复工条件具体包括防控机制到位、员工排查到位、复工申请程序、设施物资到位、内部防控管理到位等几方面。尤其是部分地区对防控物资的数量和级别有明确要求。而企业实际感受却是复工条件太过严苛,防控场所和防控物资等条件基本达不到。不少城市要求企业要配备单间员工宿舍或者租用政府规定酒店为隔离场所,这样的成本远超出小微企业承受范围;而口罩、温度计、消毒药械等疫情应对物资准备要不少于5日使用量,在目前全国物资紧缺的情况下即使有资金也没途径购买。复工审批漫长,政府态度暧昧隐形阻拦。从复工的组织和审批来看,各地分批复工成为主流方式。包括合肥、上海、杭州等城市的复工政策中,政府鼓励企业有重点、有次序地分期、分批复工。相较于政策鼓励复工的不断加温,不少小微企业尚未感受到政策的温度。由于防控疫情严峻,相关部门担心聚集性感染,即使企业满足了复工条件,递交了复工申请,也存在被大量索要材料、迟迟不予答复的情况,或在不说明原因的情况下拒绝申请据报道,深圳南山区知名的粤海街道办下辖包括腾讯等40000多家企业,但平均一天只能通过100多家企业的复工审批。

    (三)政策优惠难

    为帮助企业恢复生产共度难关,中央部门和各地政府迅速推出系列结构性支持政策,在财政税费、金融、社保等多方面为企业保驾护航,如北京的“16条”、浙江“金融16条”、“苏惠十条”等。然而从调研结果来看,相较于各地政策出台的火热,小微企业经营者在感受优惠政策温度时均表示“温吞”,获得感不强。例如税费减免方面,对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包括快递、民航等行业给予增值税、企业所得税等税费优惠。但不少企业主反应,减免税费、贷款贴息等支持政策对规模较大企业效果更好更快。在疫情影响下的消费需求骤减,小微企业多已处于休眠或半休眠状态,基本没有盈利,自然也不会缴税,享受税收优惠更是无从谈起。金融方面,大多服务业小微企业没有雄厚的固定资产作为信贷抵押,并非商业银行的“宠儿”,加之在疫情期间没有营业现金流的条件下,很难获得信贷资金支持。租金减免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已推出一系列对国有物业的承租者减租,鼓励非国有物业房东与承租人协商减租的政策,但大部分小微企业为非国有物业承租人,这样的政策福利难以传导给小微企业主。

    四、政策建议

    (一)降低服务业企业面临的房租和物业成本

    访谈中的服务小微企业一致认为,房租物业成本是企业运营中最大的支出。在服务行业停摆和半停摆的状态下,受访企业一致表示,3至5个月是企业生存极限。目前中央和地方政府已推出一系列对国有物业的承租者减租,鼓励非国有物业房东与承租人协商减租的政策。接下来,政府可根据受疫情影响的不同情况,对服务业小微企业进行房租物业直接补贴,或对减免租金的非国有物业所有者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并加强对租金减免和补贴政策执行的监管力度,确保扶持政策执行落实到位。

    (二)降低服务业企业面临的人力成本支出

    在疫情期间,政府应该允许服务业企业与员工之间协商工资发放方案,引导企业采取弹性的用工方式,鼓励企业采取“失业不失岗”的办法以减轻企业负担,为疫情过后的就业提供保障。目前各地出台的延缓社保金缴纳的政策对企业现金流疏解的实际作用有限。建议政府可根据企业受疫情影响程度不同采取分类式、阶段性减免:对被强制关停的服务业企业社保金、医保金免收并退还失业保险费用,对受疫情冲击较大但未被强制关停的服务业企业社保金、医保金减收并退还部分失业保险费用,直至其经营收入恢复到疫前水平。

    (三)财政和金融政策配合,疏解服务业小微企业现金流危机

    要保障企业合理资金需求,防止出现资金链断裂。财政部门可按企业实际获得的贷款利率进行精准中央财政贴息,明确损害标准;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对服务业企业进行精准减税和短期补贴等财税优惠政策;合理集中使用部分中央部门存量资金,帮助服务业企业得以快速恢复运营、防止破产失业。金融部门应加大专项再贷款投放规模,鼓励金融机构以低于贷款利率上限的利率发放贷款,确保企业实际融资成本降低,打好“融资担保、财政贴息、低成本专项贷款”的组合拳。

    (四)科学开展复工复产管理,严禁“一刀切”式的复工复产政策

    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重要讲话中,对于有序复工复产提出8点要求落实到位。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策略,打通人流、物流堵点,放开货运物流限制,推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各地政府在复工过程中严格督促企业落实防控机制、明确防控责任、掌握员工动态、配备必要物资也实属必要,但不能不顾企业实际和运行需求“一刀切”式地进行“零风险”管理。更不能为规避风险,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措施人为设置审批条件、随意提高开复工门槛来变相限制企业复工复产。

    (五)政府主动作为,为企业复工复产创造有利的营商环境

    各地政府应细致地关心、帮助企业解决疫情防控和开复工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切实解除小微企业和员工的后顾之忧。要严格依照《行政许可法》规定,对于市、县一级擅自出台的地方复工前置条件和审批,应及时予以取消;对于疫情防控中矫枉过正的复工条件,要及时做出回应和调整;对返厂受阻的工人,政府应跨地组织专车专列专机,保证交通运输通畅;对紧缺的防疫物资,当地有关部门应主动协助企业采购转运相关物资;政府要积极利用大数据平台,协助企业了解复工工人的防疫信息,提供疫情防控数据。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对防控工作的最新要求,做到主动服务,有序组织务工人员跨区返岗,努力保障已复工和准备复工企业日常防护物资需求。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