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评论频道 > 产经评论 > 正文

出口入口两端发力 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事竟成

2019-09-12 06:03  来源:证券时报

    近年来,A股市场的入口和出口两道关卡都在“更新”,上市公司的存量与增量都处于优化途中。随着大力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成为“深改12条”的重要抓手,上市公司对于提高质量的预期再度升温。

    多家上市公司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会密切关注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情况,并关注对公司本身带来的机会。同时,上市公司方面和业内人士指出,推动上市公司质量的持续提高,还有待相关政策的落实和其他配套的协同。

    做好存量优化生态

    近年来A股市场在出入口两端并肩发力,上市公司存量和增量都在呈现出提质特征。在入口端方面,IPO审核低空飞行,监管高压之下,仅下半年以来终止审查的拟IPO企业就已超20家,超过上半年终止审查之和。尤其是备受关注的科创板,包括国科环宇等企业先后被否决上市,向市场传递出使优良企业成为A股市场发展基石的决心。

    而在出口端方面,以强化退市制度为抓手的系列政策,也正在加速A股市场“劣币”的出清。今年包括*ST普天、*ST海润等四家暂停上市公司退出场内交易,*ST雏鹰、*ST华信等公司也陆续踏上“面值退市”之旅,横亘A股多年的“退市难”沉疴得以明显缓解。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加大退市制度改革力度,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严格限制“炒壳”、杠杆短炒,鼓励金融回归本源和主业等服务实体经济措施均推动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升。

    这种变化所蕴含的机会,已经被部分上市公司所注意。中集集团(02039)相关负责人接受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会密切关注中国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情况,因为资本市场的改革也是公司一直以来推动和呼吁的。”

    记者梳理发现,在做优存量、优化生态的过程中,有两大变量最为A股公司所关注。一方面,并购重组政策持续,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政策变动所带来的外延机遇。另一方面,有部分公司关注支持分拆上市试点政策所蕴含的机遇。

    中集集团前述负责人表示,“公司密切关注并非常期待A股允许上市公司分拆优质板块在A股上市的制度能够最终落地,因为这对中集而言,不仅有助于公司内部不同业务板块获得资本市场不同的估值,实现多平台融资,而且可方便外部投资者选择他们看好的业务板块进行针对性投资。”

    仍待配套协同

    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表示,“资本市场深入改革是非常迫切的,也是金融供给侧改革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未来经济能够实现高质量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未来来看,关键还是在落实。”还有机构人士认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还要注重发挥协同效应,从法治环境、并购重组、退市制度等多方面规范上市公司行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提升整体质量。

    上市公司方面也有声音认为,要想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有待配套协同效应的持续发挥。海兰信董事长申万秋向记者分享了关于A股资本市场可转债制度方面的一些思考。

    申万秋告诉记者,2014年颁布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发行可转债要求最近一期末资产负债率高于百分之四十五,但公司作为轻资产高新技术企业,资产负债率多年保持在20%附近。“从逻辑上来说,应该是资质越好的企业融资能力越强,但是现在的规则限制导致我们无法采用这一融资方式,公司只能采取资金成本更高的公司债、银行贷款,或者发行更困难的定向增发等融资方式。我个人认为,有必要适当降低或取消创业板发行可转债对资产负债率的要求。”

    配套融资制度方面的改革仍是不少上市公司在通往高质量之路中最为关切的话题。A公司是国内卫星导航领域代表企业,上市十多年来资产规模相较上市前增长了45倍,收入规模增长19倍,但今年一季度、上半年业绩出现小幅亏损,公司债务融资方面获得授信的难度不断加大,提取贷款额度也开始受限。

    A公司负责人对记者介绍,“原本还未到期的某外资银行授信,以公司业绩不佳为由,一直对公司贷款提取额度进行控制,今年至今未放贷,而其他银行也因公司业绩不佳为由,一直未审批新的授信额度。目前部分银行缺乏对于实体经济行业的理解与判断,过分重视企业目前的业绩情况,而忽视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一旦上市公司业绩预测和定期报中显示业绩不佳,将极大影响授信或续授信的审批以及银行的及时放款,严重影响企业流动性。”

    前述负责人表示,“当前上市企业普遍融资难,一方面银行放贷审核严格,且融资成本不低,另一方面,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如定增、公司债等发行难度较大,因此建议优化A股融资制度,以更多样的融资方式匹配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融资需求,助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