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文字直播

网络直播主持人:第一届新时代资本论坛将于2018年1月19日8:30开始 敬请期待

主持人董少鹏: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今天是1月19日,由证券日报社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办的第一届新时代资本论坛现在开幕。
    下面我介绍一下今天到会的主要嘉宾,他们是:经济日报社总编辑傅华先生;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先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院刘志勤先生;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先生;上海证券交易所副理事长张冬科先生;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彭明先生;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先生;伦敦证券交易所国际部总监、沪伦通项目负责人马丁娜·加西亚女士;万博兄弟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先生;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先生;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理事李世默先生;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茉楠女士;中国证券日报社总编辑陈剑夫先生。
    首先,有请证券日报社总编辑陈剑夫先生致欢迎辞!

陈剑夫: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欢迎大家莅临新时代资本论坛。在党的十九大明确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开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中国资本市场也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新时代的中国资本市场如何服务于新时代经济建设总纲?也面临着新的发展要求,新的战略定位,新的方法路径。
    证券日报社将举办多年的中国证券市场年会改为“新时代资本论坛”,既是顺应与中国资本市场共同成长的自身发展要求,更是服务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使命使然。希望借此平台,汇聚众智,群策群力,共同谋划新时代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金融和资本市场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和精辟阐述,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要组成部分的习近平经济金融思想,为资本市场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在习近平经济金融思想指引下,资本市场在强化法治建设和执法力度,严格监管,打造多层次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过剩产能,服务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扶贫攻坚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深化改革。我们都看到了许多深刻变化和不同以往的新气象,这也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常态。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也面临着新的矛盾和问题。在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中,更需要强大的资本市场做支撑。建设资本市场强国,需要加强有效监管的同时,更进一步的提升市场效率和发展质量。尤其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注重投资者利益保护,促进投融资的协同攻坚。
    让我们市场更多的参与方共同努力,为建设新时代资本市场强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董少鹏:感谢陈总的致辞。下面有请经济日报社总编辑傅华先生发表讲话,大家欢迎!

傅华:尊敬的慎峰主席助理、女士们、先生们: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是我们今天举办这个论坛命名的缘起,也是我们在这里探讨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提和逻辑。
    党的十九大做出了重要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无疑,一个健康、规范、有竞争力和创新力的资本市场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金融,尤其是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撑。资本市场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在价格发现、风险分担、激励创新、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所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要义。
    经过20多年的探索,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了不凡的成绩,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我国企业竞争力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目前,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框架已经建成,并且规模、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截止到2017年年末,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接近3500家,总市值超过56万亿元,A股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股票市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司约1.2万家,全年发行非金融类企业债券规模达1.6万亿元左右,大宗商品期货成交量多年位居世界前列。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世界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重要一员。
    随着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建设和制度创新加快推进。一方面,中国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迈上了新的台阶。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实现脱贫攻坚,加快创新驱动,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另一方面,我国资本市场自身基础性制度建设,改革完善创新不断深化,依法全面从严监管深入实施,建立了穿透式监管,保证安全存管等一系列获得国际社会认同的监管制度的“中国方案”。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资本市场仍然是我国金融体系的短板。在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等各方面都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指路明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是唯一的价格源泉。总书记的经济思想坚持的是要通过生产过程,要通过发展实体经济来创造价值,积累财富,推动发展,进而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认为,虚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如果脱离实体经济自我循环,自我膨胀,不仅会加剧实体经济的困难,也会吹大资本泡沫,积累系统性风险,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作用,甚至巨大的破坏作用。在这方面,我们前期有过一些教训。
    进入新时代,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必须着眼于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建设的全局,着力于更好的服务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
    一要提升承载力。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完善各项基础性制度建设和改革,夯实市场基础,提升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二要提升配置力。要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发挥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在并购重组、降低企业杠杆率方面的作用,将更多的金融资源配置到实体经济最需要的领域。
    三要提升监管力。要按照党中央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要求,让监管长牙齿,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
    值得指出的是,预期管理在金融市场发展中至关重要。《经济日报》是本次论坛主办方《证券日报》的主管单位,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国经济工作的重要舆论阵地,《经济日报》和《证券日报》一同高度关注资本市场的改革发展,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鼓与呼。我们将承担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稳定预期,提振信心,为资本市场增强透明度,践行“三公”原则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让我们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坚守服务国民经济大局的初心,回归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本源,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新春将至,万物待发。新时代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戮力同心,昂扬奋斗,为实现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性变革,为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心局面做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董少鹏:感谢傅总的精彩演讲,刚才傅总强调,我国经济正在一个跨越关口的重要时刻,有竞争力,有创新力的资本市场将为我们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傅总也讲到,《经济日报》、《证券日报》将为资本市场的预期管理发挥更大的作用。
    如何建立有竞争力、创新力的资本市场?中国证监会作为我国主管证券期货行业的要害部门,在新的一年有什么新的举措?将推出哪些新的改革措施?下面有请中国证监会主席助理张慎峰同志发表演讲,大家欢迎!

张慎峰:尊敬的傅华总编辑,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第一届新时代资本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中国证监会,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资本市场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本次论坛以“中国新时代,价值新坐标”为主题,聚焦资本市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寄予了殷切期望,党的十九大对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社会各方也对我们充满新的期待。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下面我围绕新时代资本市场谈几点认识。
    第一,新时代我国资本市场发展面貌焕然一新。
    近两年来,证监会党委认真贯彻、忠实执行总书记关于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批示指示,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紧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方向,转变监管理念,堵塞监管漏洞,补齐制度短板。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总体上实现了市场运行稳健、融资功能显著发挥、市场秩序明显好转的良好局面。
    一是资本市场运行平稳,运行质量明显提升。
    2017年,上证50、沪深300分别累计上涨25.08%、21.78%,跑赢境外主要蓝筹指数,比如美国的标普500等。股市波幅明显收窄,上证综指的波动率13.98%,创27年来历史新低。全年上证综指振幅超过2%的交易日仅有三个,市场估值结构优化。2017年年底,上证50沪深、300指数市盈率分别为13倍和16.8倍,市盈率超过100倍的个股较2016年年底下降了30%。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进一步确立,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新品种快速增加,成交量下降、持仓量上升,成交持仓比大幅回落,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二是融资功能日益完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逐步增强。
    截止到2017年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达3485家,总市值56.71万亿元,流通市值44.93万亿元。新三板挂牌公司11630家,总市值4.94万亿元。2017年全年共有419家企业实现IPO,融资2186亿元。IPO家数和融资规模均居同期前列,堰塞湖得到有效缓解。全年上市公司共完成再融资8000亿元,完成并购重组交易额达1.87万亿元,交易所市场发行债券2433只,合计融资3.91万亿。全年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约80%,资本市场服务创新驱动国资、国企改革、制造业强国、网络强国、军民融合、脱贫攻坚等国家元战略的作用逐步增强。
    三是基础制度逐步夯实,双向开放取得新成效。
    通过改革股票发行制度,推进发审委制度改革,完善了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完善了再融资政策,移至利益输送和脱实向虚行为。清仓式减持、过桥减持现象减少,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着力推进市场互联互通,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进一步优化境外再融资审核制度,启动H股全流通试点。沪伦通认证工作稳步推进,QFII、RQFII认证规则得到修正完善,加入了OECD公司治理委员会,入股境外交易所,A股成功纳入民生指数。原油期货上市、铁矿石期货引入境外交易者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完成。
    四是市场监管更趋有效,市场生态明显好转。
    坚持依法全面从严监管,及时查处内幕交易、市场操纵、欺诈发行等违法违规行为,全年做出行政处罚决定224项,罚没款74.79亿元,对44人实施市场禁入,均创历史新高。指导交易所强化一线监管,推动以监管会员为中心的交易行为监管模式,完善刨根问底式的实质性信息披露监管。加快全市场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提升监管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加强证券期货行业主体的监管,提升合规风控能力,扎实推进各类交易场所的清理整顿工作,防范各类风险的扩大蔓延。
    五是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
    把防控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效防止了广大中小投资者因市场的大起大落遭受损失。督促上市公司加大现金分红力度,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比例逐年上升。2017年全年现金分红达到9784亿元,为历史最高。实施证券期货市场统一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初步构建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化解机制。完善持股行权、纠纷调解、知识诉讼和先行赔付制度,积极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促进形成健康、成熟的股市投资文化。
    六是多层次资本市场覆盖面大为拓展。
    深化新三板市场改革,出台分层交易、信息披露等改革制度,明确三类股东IPO政策,将区域性股权市场纳入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规范发展。推进交易所债券市场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协调发展,丰富品种,提升质量。提高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平稳推出苹果期货,开展豆粕、白糖商品期货期权试点,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大力发展私募股权基金,拓展直接投融资渠道和覆盖面。
    第二,建设资本市场强国,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8年,证监会党委及全系统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引,继续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抓重点,补短版,强弱项,加快推进建设富有国际竞争力的资本市场强国。
    一是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在国务院金融委的领导下,充分依靠金融委和人民银行牵头的金融稳定协调机制,全力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做好区域性股权市场,非法证券期货交易等领域的风险防控工作。
    二是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方向,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继续坚持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主动对接和服务中国制造2025、军民融合、国企改革、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深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改革,加快推进发行制度、并购重组制度改革,着力增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服务能力。加大对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新经济、新产业的支持力度。
    三是全面深化改革,夯实基础制度,扩大双向开放。
    全力配合全国人大做好《证券法》的修订工作,继续推动《期货法》立法和《私募基金条例》等行政法规的出台,为资本市场长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法治保障。落实放宽证券期货行业的外资准入政策,积极推进沪伦通相关进程,完善A股并购境外中资企业的政策,优化QFII和RQFII制度,积极支持交易所和行业机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四是依法全面从严监管,保护投资者利益更加充分。
    健全以监管会员为中心的交易监管模式,建立完善穿透式监管机制,防止监管套利,强化稽查执法力度,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资本市场科技监管。完善投资者教育和服务体系,完善多元化纠纷调解和赔偿救济方式,把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真正落到实处。
    五是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的服务能力。
    继续发展壮大交易所市场,深化新三板改革,持续完善创业投资基金的差异化监管安排,规范发展私募股权投资,积极推进债券市场的品种创新、结构优化和质量提升,引导期货市场健康发展,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大力发展长期机构投资者,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中介机构,提升行业的规范发展能力和对投资者的服务能力。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党的十九大已为我们描绘了蓝图,吹响了号角。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真诚的欢迎各位朋友与我们携手并肩,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强大资本市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主持人董少鹏:刚才张慎峰主席助理代表证监会对新时代资本市场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和分析。近两年来,在刘士余主席领导的证监会班子积极推动下,融资功能有效发挥,市场波动大大减小,稳定性增强。刚才慎峰助理也对今年我们资本市场进一步推动更高质量发展做了一些吹风性的内容介绍,包括并购重组的政策更加完善,推动创新科技性企业对新经济、新产业加大扶持力度,这应该是今年的一个亮点,沪伦通也将是一个亮点,今天马丁娜·加西亚也会发表演讲。
    接下来的环节我们要发布两个报告,我把主持的话筒交给中国人民大学高级研究院刘志勤先生。刘志勤先生也是瑞士苏黎士银行的前中国首代,是老资格的金融家,现在有请刘志勤先生主持这个环节,大家欢迎!

主持人刘志勤:感谢各位领导今天邀请我来主持这个报告的发布会,非常荣幸。
    我们都知道,在国民经济当中,金融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承重墙,而我今天要说,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承重墙,我们全社会,全党和所有企业都要维护和修建好我们这个承重墙,只有把资本市场的承重墙修建好,我们的金融市场才能够稳定发展,才能完成中国实现两个中国梦的伟大理想。
    五年前的今天是人大重阳成立的日子,人大重阳成立以后,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组织了一次股市讨论会。在那个股市讨论会上,有的专家提出,在当今变化多端的世界经济形势当中,最复杂、最不可琢磨、最诡异的一个市场,就是中国证券市场。到今天整整五年过去了,我们发现市场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革命性、颠覆性、彻底的变化。我今天开车到这里来的路上听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消息,说中国投资市场的投资信心指数达到55%,增长了6.4%。这个数据非常好,表明我们的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在最近两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所以我非常荣幸的宣布,《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报告》发布,请中国证监会投资者保护局副局长郑锋同志、证券日报社总编辑陈剑夫同志为报告揭幕。
    (揭幕仪式)
    刘志勤:谢谢两位领导的揭幕。下面发布报告,《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报告(2017)》,发布人是证券日报社副总编辑彭春来同志,大家欢迎!

彭春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媒体同行,大家上午好!
    今天由证券日报社编写的《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报告(2017)》正式发布,刚才两位领导共同为报告进行了揭幕,感谢证监会对报告编写和发布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中国资本市场是亿万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市场,资本市场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功能和作用离不开广大投资者的理性参与,价值塑造,保护好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就是保护资本市场。五年来,有关方面在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2017年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工作更是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因此,《证券日报》编写了2017年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保护报告,对过去一年的投资者保护工作做了梳理,对未来的工作提出了展望。下面,由我来对报告的内容做简要的介绍。这个报告的全文是1.7万字,分为九个方面。
    第一,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从源头上保护投资者利益。
    2017年,中国证监会发行委共审核了488家企业的首发申请,其中380家通过、86家未通过审核、22家暂缓表决,全年IPO审核通过率为77.87%。IPO的从严审核是从源头上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从功能上将投资者保护工作落到实处的关键,也是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
    第二,依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打造风清气正的市场生态。
    2017年,证券系统全年做出行政处罚决定224件,罚没款金额74.79亿元,同比增长74.74%。行政处罚决定罚没款数量,市场禁入人数再创历史新高,有利维护了市场“三公”原则,有效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第三,强化大股东和董监高的责任,夯实市场运行基础。
    大股东的违规减持很容易造成市场波动,损害其他投资者的合法权益。2017年5月2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规定,进一步完善了原有的减持制度,确保了市场主体严格遵守制度规范,切实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和稳定。
    第四,适当性管理办法实施,构筑投资者保护的首道防线。
    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2016年制定并于2017年7月1日施行的《证券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是资本市场投资管理的顶层设计,也是对投资者保护的重要举措。
    第五,履行积极股东职责,做好投资者的娘家人。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的精神,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这一公益性维权和服务组织成立了。这个组织专注于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主要职责是为中小投资者自主维权,提供教育、法律、信息、技术服务。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的成立使投资者有了娘家人。
    第六,完善基础型成新制度,提升市场主体呈现水平。
    资本市场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诚信尤为依赖。修订后的《证券期货市场诚信监督管理办法》已于2017年12月初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修订后的《管理办法》有利于强化资本市场诚信建设的基础制度,有助于增强资本市场参与各方的诚信意识,提高诚信水平,这对于维护资本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七,推行证券纠纷调解机制,开拓投资者保护新途径。
    纠纷调解工作是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目前,中国证监会已经搭好了完善多元化纠纷调解机制的基本框架,切实维护了投资者合法权益。同时,有效的预防和化解了社会矛盾。
    第八,建立全国投教基地,提高投资者素质。
    2016年5月份,中国基金会完成了首批投资者基地的授牌命名工作,正式向13家全国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授牌。2017年9月22日,中国证监会对第二批拟命名的教育基地进行公示,2018年1月16日,第二批16家国家级投资者教育基地正式授牌。
    第九,结束语。新时代,新期待,投资者保护永远在路上。回顾2017年的投资者保护,进步明显,成效显著,但是投资者的保护工作没有终点,保护资本市场投资者权益责任重于泰山,投资者保护永远在路上。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刘志勤:谢谢彭春来同志的文件发布。下面有请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发布报告,题目是《大接替: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来的世界经济动能转换》,大家欢迎!

王文:谢谢刘老师,谢谢各位来宾,更要感谢证券日报社给我们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这么一个合作的机会。在政协礼堂这么一个高大上的场所,这么早就开始,刚才我跟英国的来宾说,英国人感觉太早了,从来没有8:30就开会的。我说我们中国人很勤快,一大早大家从北京的四面八方赶过来。
    今天这个报告发布题目正如刚才刘志勤老师所说的,主题是关于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这是我们今年研究院系列报告的第一个。这个报告大家已经都有了,恐怕也是中国今年以来智库关于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的第一个报告。因为今年这个时间点非常特殊,不止是国际金融危机的10周年,也是我们改革开放的40周年,还有很多非常重要的事情。这样一个时间当中,智库如何评点全球大势?实际上我本人和我们研究院的同事们也写了一些文章,逐渐的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报告全文接近2万字,还没有发表,今天是第一次公之于众,我就不按照报告来一一念了,我就报告的一些内容做了一个PPT。我也不逐字来念了,这个PPT的内容我们还是做的比较详实的。我们在报告当中包括几个部分的内容。
    我们从经济学理论当中寻找国际金融危机10周年的分析、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我们突然发现,其实按照西方的经济学理论,很难解释过去10年,尤其是现在的经济形势。西方经济学理论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经济学理论当然大家都很熟悉,就是经济周期论,报告当中我们所讲的,经济周期论又不能够形容目前的经济状态。因为经济周期论存在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实际上它所谓的周期是围绕着西方经济的规模和西方经济体的范围之内去寻找和总结这个周期。目前看来,从这个角度来看,并不适用于整个崛起的市场。另外一方面,即使是西方经济体,恐怕也不是周期问题。所以我想用一个新的词来代替,我们想了一个词,这个词就是报告里面所讲的,不是经济周期,而是“经济接替”,是一种接替性的,不是一种周期性的。
    为什么会有接替性?我们这个报告当中是这样介绍的,我们讲出了首要的原因,出现接替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突然发现,过去10年我们全世界人口的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我们在这个PPT当中,包括报告当中也讲述到了,第一个最重要的变化就在于世界发达经济体人口的老龄化。这个老龄化严重挑战了世界的经济。伴随老龄化我们同时可以看到,发达经济体当中的高失业。这种高失业在我们的报告中有很多数据来形容,比如在美国,虽然美国的失业率在下降,但是美国的劳动参与率也在下降。对于日本和欧洲同样如此,在欧洲很多国家,我几乎去了欧盟的20多个成员国,绝大部分都去过。尤其看到我们非常仰慕的“北欧模式”,北欧的国家我去过多次,老龄化非常严重,虽然看上去好像非常发达,但是实际上老龄化很严重。老龄化的严重,在欧洲又出现了年轻人的失业率。在有些国家,失业率达到了20%到25%以上。
    出现这样的失业率,就出现了人口结构的重要变化的结果,就是社会的总需求在下降。随着社会总需求下降我们也可以看到,整体上西方经济的整体结构,正如报告当中所讲述的,出现了结构性的突变。日本同样也是如此,在报告当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显示。
    因为人口结构的变化,在西方出现了经济体的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在报告当中我们所讲述的,发达经济体的社会总需求的衰减,实际上是导致了经济的低通胀。而这种有效需求的不足,恰恰就是这个根源。因为这样一些整体的对于发达经济体的政策推动,使过去10年发达经济体出现了非常严重的量化宽松的政策。这些量化宽松的政策在我们看来,实际上是发达国家的饮鸩止渴,这种饮鸩止渴是难以拯救实体经济的。这就是我们报告用大量的数据、图表和分析所讲述到,目前在发达经济体中出现的这样一些征兆。
    我们看到因为出现这样一些征兆以后,整体上西方的经济出现了高泡沫、高债务交织的风险。出现这种交织的风险,自然在全球角度上来讲,就出现了全球大接替的效应。在报告当中可以看到有三个方面的接替效益,首先就是从社会结构上讲,西方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而在新兴经济体,比如印度非常年轻,伊朗非常年轻,埃及非常年轻,中国虽然也出现了部分的老龄化的征兆,但是这两年来我们推进二孩政策,数据显示,二孩政策整体的出生比例高于预期,部分上对冲了目前中国逐渐要出现的老龄化趋势,比我们想像的要多。很多人说推进二孩年轻人还是不会生第二个孩子的,但是去年、前年的数据显示,整体比我们想像中要乐观。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全球大接替的长期效应大概有三个部分,报告当中已经讲述了。一是社会结构的全球大接替效应;二是经济动能的接替效应,全世界的经济动能由过去的发达经济体G7来引领,到了目前新兴经济体的引领。昨天刚刚公布了2017年中国经济的指标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17年全世界其他国家还没有完全公布,但是可预期的2017年中国经济对于全球的经济贡献仍然会超过30%。这样一个大的推动力,这样一个大的动能接替,而且过去10年连续都超过30%以上的贡献是令我们非常惊叹的;三是世界格局的接替效应。在报告当中所显示的,整个世界格局由于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世界格局也在发生接替效应。就是过去全球治理是由发达经济体来引领,而现在逐渐是通过新兴经济体来引领整个世界格局的推进。
    报告的第五部分就显示,虽然未来世界格局的变化仍然是风险非常大,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世界的经济同样也进入到了一个新常态和新时代并存的这样一个阶段。
    报告的结论,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有三个部分:第一重塑世界经济创新动能,中国成为重塑的力量;第二推进全球治理,组建全球经济合作的新网络;第三在推进的过程中,构建互利共盈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就是报告当中所显示的内容,谢谢大家!

主持人刘志勤:非常感谢王文院长做的报告,这个阶段的议程就到这里。我们再次感谢郑锋同志、陈剑夫同志、彭春来同志以及王文同志,非常感谢,下面我把话筒交给少鹏。

主持人董少鹏:刚才我们发布了两个报告,中国是加强投资者保护,提高资本市场发展的质量。国际上是金融危机,总结这10年的一些反思和经验,真是西方在路口,我们中国在路上。
    接下来进入主旨演讲阶段。首先有请上海证券交易所副理事长张冬科先生发表演讲,大家欢迎!

张冬科:尊敬的慎峰主席助理,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要感谢论坛的主办者邀请上海证券交易所参会并做发言。根据会议要求,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一些考虑。
    上海证券交易所是我们国家资本市场重要的基础设施,有四大产品:股票、股票衍生品、债券和基金。2017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的发展与我们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基本保持同步,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在广大上市公司、市场机构和投资者的参与下,上交所市场基本实现了稳中有进。到2017年年底,上交所上市的公司1396家,这1396家企业基本覆盖了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以及新经济、高技术企业。到2017年年末,上交所股票市场的总市值是33万亿元,全年股票二级市场交易额51万亿元,IPO和再融资7578亿元。去年新增上市公司214家,比2016年增加了108%。IPO融资额136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5%。
    根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的最新统计,上交所股票总市值、二级市场交易额以及IPO的融资基本在全球交易所当中占在第四位、第五位和第二位的位置。与此同时,2017年上交所债券托管量超过7.4万亿元,占全市场的10%左右。当年发行各种债券2.87万亿元,其中有1.43万亿元的公司债,8800亿元的地方政府债券和5600亿元资产证券化产品。除此之外,还有双创债、绿色债、可转债、可交换债以及住房租赁的REITs产品。去年上交所基金达到了191只,总市值3395亿元,成交额7.82万亿元。股票期权期末挂牌合约112只,成交面额4.85万亿元。
    当前,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转型期,作为资本市场重要基础设施的上交所也身在其中,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改革发展的大局,同时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今年以及今后一个时期,上交所的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加强市场监管,防控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这既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也是2018年上交所的首要任务,上交所责无旁贷要担负起一线监管和预测预警的责任。我们要继续按照刘士余主席倡导的依法从严全面监管的理念,持续深化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上市公司监管,推进以监管会员为中心的交易行为监管,强化以异常交易行为监管为重点的市场监察,加大整治市场乱象力度,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同时,加强对债市、汇市、房市、大宗商品市场波动影响的研究,做好股市风险的预测预警。
    其次,要主动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充分发挥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
    对于上交所来说,做好“三去一降一补”的重点是,“三去”就是要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出清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一降”就是加大市场服务力度,为优质企业上市和发行公司债提供良好的服务,同时为地方政府的财政部门发行地方债提供服务,降低地方投资和企业融资的成本;“一补”就是通过不断推进产品创新,支持绿色经济发展和污染治理等重大项目,加大力度支持发行双创债、绿色债、PPP、资产证券化、租赁住房的REITs产品等等。
    第三,要积极拥抱新经济。
    这既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我们国家优化升级的客观要求,更是今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展的重点任务。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最为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就是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和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这些深刻变化颠覆了人们的理念,正在改变着人们生产、生活的方式,由此孕育着新一轮大规模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可以说,这一轮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生命科学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其力度、深度和广度都将是史无前例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上交所市场不仅要反映国民经济的全貌,而且要适应、支持和引领产业变革的新趋势。上交所是一个以蓝筹股为主的市场,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下一步要逐步把上交所市场建设成为具有多层次、包容性的新蓝筹市场。去年我们实施了“新蓝筹行动”,新蓝筹就是新经济+蓝筹。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纲要,新经济包括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蓝筹就是有持续的分红能力、盈利能力。新蓝筹企业大致包括三类:一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企业;二是新经济企业;三是高技术企业。这些新蓝筹企业不仅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独角兽企业,而且有航天、航海、航空、高端装备制造的国之重器企业,不仅包括估值高、盈利水平高的大型企业,而且包括有成长潜力的新蓝筹企业。
    我们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设计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从企业的辅导培育、并购重组、IPO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发行债券以及国际化发展等多个方面,为新蓝筹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实施“新蓝筹行动”,支持一批新一代的BAT 企业成长,成就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蓝筹企业。
    第四,加快国际化进程,以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为突破口,加快推进交易所业务全球化发展,逐步建立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匹配的世界级交易所。
    2018年,上交所将全面实施上交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愿景和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交易所在技术、产品、管理等方面的合作,推进沪伦通的研究论证,优化沪港通机制。配合A股正式加入MSCI指数,支持中欧交易所开展递补业务试点,扩大境外公司发行“熊猫债”。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不断拓展交易所国际化发展的业务领域和空间。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在新的一年里,上交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领导下,紧跟新时代,拥抱新经济,服务新蓝筹,为我们国家经济行稳致远做出新的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董少鹏:感谢张冬科副理事长。刚才张冬科先生讲到,上交所也是我们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础设施,基础设施也要转型升级。他和慎峰同志都强调,2018年要加强风险的防范,我认为这个风险防范就是稳定预期,就是管理预期,就是促进发展。上交所的“新蓝筹行动”和“一带一路”沿线交易所的合作既有内又有外,为我们展现了上海市场跟国际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合作的一个很好的前景。
    接下来,让我们有请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彭明先生演讲。

彭明:尊敬的慎峰助理,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参加今天这个论坛,我代表深交所向在座的各位朋友以及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和感谢。
    刚才张理事长讲得非常好,对上交所的工作进行了一个回顾。上海很多方面应该说都是非常振奋人心的工作,我下面向大家报告一下我们深圳这边的工作情况。
    首先看一些数据。去年应该说两个市场都得到了长足进步。深市截止到昨天,上市公司2094家,市值是24万亿元。2017年的IPO公司家数222家,融资金额是925亿元。再融资方面,有522家公司完成了再融资,融资规模是6897亿元,并购重组154家次,交易金额4911亿元,应该说直接融资的功能在深市也是得到了很大发展。
    在固定收益产品方面,过去一年我们和上交所一道也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加大了对住房租赁、绿色金融、绿色发展、“一带一路”、脱贫攻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2017年深市新挂牌上市固收产品是1521只,总托管只数是4031只,托管面是1.69万亿元。两个市场都有很多创新,深市推出了全国首单住房租赁类REITs,长租公寓抵押贷款证券化等产品,对实体经济提供创新型的资本服务起了一个好头。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利用创新资本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我们的见解。
    刚才慎峰助理也提到,要建设资本市场强国。按照我的理解,资本市场强国不仅体现在规模和数量上,也体现在质量和效益上。深市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应该说服务和支持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一个鲜明的品牌特色。目前深交所高新技术企业的占比72%,2094家企业里,72%是高新企业,创业板尤其明显,创业板94%是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成为了一个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成长创新企业的聚集地。
    深港通开通以来,跟境外投资者有很多交流,境外的专业机构对于投资深市中小板、创业板相关的指数公司和产品非常感兴趣,他们表达了一个愿望,深市中小板、创业板代表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希望这个代表中国创新创业的品牌特色能够持续坚持下去。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资本市场,也需要高质量的证券交易所。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深交所的发展还有很多薄弱环节。比如市场规模和实体的需求还不匹配,板块功能发挥作用还不够突出,产品结构还不够均衡。再比如说,风险防控和一线监管能力还需要加强。但是我们认为,最突出的问题是对新经济的服务能力还不足,包容度还不够,这是最突出的矛盾。
    实践中提出的这些问题总是激励着我们去求解,下一步深交所致力于打造国际领先的创新资本形成中心,这也是过去一脉相承的努力方向,就是为创新资本服务实体经济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创新资本形成机制服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有五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是建设高质量的创新资本形成机制,引领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
    在推动国有资本做优做强做大的基础上,推出新经济、新产业的特征、大力推进创业板改革。针对创新创业型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盈利特点和股权特点,推动优化IPO发行上市条件,支持符合国家战略,具有核心竞争力,发展潜力大的创新创业企业上市,扩大创业板的包容性。同时,在拟上市企业方面,全面深化投融资平台的建设。我们跟科技部合作,建立了一个投融资对接平台,这个平台把全国所有主要的高新区企业都放在这个平台上。在另外一端,资金的提供端,我们与全国4000家专业机构和1万名专业投资人对接在平台上,现在发挥了很好的投融资对接服务。我们希望把这个平台继续做大,支持科技型的中小企业成长,打造领先的创新资本形成机制。
    第二运用高质量科技监管,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
    高质量的科技监管,为我们这个市场的稳健运行提供保障。全球主要的金融监管机构都在积极引导和推动科技在监管当中的研发和应用,比如美国金融业监管局(FINRA)在监管工作当中全面引入大数据分析,日本交易所提供异常交易筛选方面的准确率。上个月12月4日,深交所也尝试着开了一个科技大会,会后很多IT界的巨头纷纷点赞,他们对我们所的科技能力表示惊讶。说我们的系统处理能力跟他们是一个量级的,甚至某些方面还领先。所以我们将继续聚焦金融科技创新,推进新一代互联网应用平台和信息平台建设。重点围绕智能监管、风险监测、产品创新和互联网信息服务等领域,全面提升一线监管和风险监测的科技化、智能化水平,用高质量的科技监管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第三培育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
    资本市场的资源是有限的,必须配置到最有效的地方。因此,要推动优胜劣汰,一方面对已上市公司推动做优做强。另外一个方面,坚决推动退市常态化。目前IPO已经常态化,但是退市没有常态化。一直以来,市场、社会的承受能力是制约退市常态化的主要因素。随着持股行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不断健全,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增强了。无论是监管、市场还是舆论,对于推动退市常态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对于走不动、跟不上或者重大违法的上市公司,要用足法定退市决定权,坚决退市。
    第四完善高质量的制度体系,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基石。
    资本市场是规则导向的市场,业务规则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准绳。今年1月1日开始,新的《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实施,我想业界、市场包括舆论都非常关心。深交所以此为契机,全面梳理所有的规则体系,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规则修订计划,全面的对深交所的三大规则进行修订,同时发布相关的制度指引。推动惩罚性的违约金,现场检查等新增监管手段落地。重点解决好市场规范发展急需解决的制度供给问题,打牢制度基础。
    第五打造高质量的产品体系,提升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在大部分成熟市场和部分新兴市场,证券交易所除了股票、债券、基金以外,还有衍生品等风险管理工具,有一套完整的产品体系。比如说纽交所有16种衍生工具,印度国家交易所有10种证券衍生工具。相比而言,深交所的产品结构是比较单一的,这也是我们的一个短板,制约了市场服务和风险管理的功能。因此,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丰富债券、基金品种,实现衍生品的试点突破。
    这是我们一些整体的想法和构想。总体而言,高质量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资本市场、高质量的交易所。深交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坚强领导下,继续围绕创新创业,打造一个创新资本的形成中心而奋斗。我们也感谢社会各界在座各位的大力支持,希望未来继续携手同行,为我们国家经济、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谢谢大家!

主持人董少鹏:感谢彭明副总经理。刚才彭明对利用创新资本服务实体经济,支持资本市场强国战略进行了很详细的讲解,深交所也将加强科技创新,用智能监管来加强市场有秩序、高质量的推进工作。证监会也强调,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来加强监管。在推动创新型经济,在资本市场展现风采的同时,资本市场也会更加运用金融科技来创新。非常感谢彭明总的介绍。
    接下来,有请伦敦证券交易所国际部总监、沪伦通项目负责人马丁娜·加西亚女士演讲。

马丁娜·加西亚:大家早上好,非常高兴受邀请来发言。我的名字是马丁娜·加西亚,我在伦敦证交所工作,同时我也是负责沪伦通的这个项目。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来了解中国的资本市场。刚才我们上交所和深交所的两个领导都做了发言,两位都是专家,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分析你们是最懂的。但是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伦敦能够在这两个市场发展过程当中做哪些贡献。
    我简单介绍一下沪伦通,能够帮助我们更多的了解中国和伦敦之间的交流。在去年年底的时候,12月份我们有中英的经济金融对话。在这个对话当中我们认为,同时也是通过这个对话做出了未来经济发展的走向。我也很期待着如果可以的话,能够有更多几轮更加密切的对话。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关键的信息。比如资产管理行业当中,是否有这样一个可能性的研究,就是基金。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对于金融市场,尤其是基础设施当中的监管。通过这种可行性的分析,来加强中国和英国之间金融事业当中的往来。我们将会不断的协助这一过程的发生。同时,也要有两国的金融资本市场更加深入的探索。我想我们两国之间的关系不断的深化,也发挥出了在中国国内市场当中欢迎外国投资者的一种态度,而且有更加有效的方式来进行资本市场管理。包括在去年年底的时候有资产管理的一些论坛,也强调了在中国和英国的这种资产管理的质量。
    我们作为国际化进程当中的一步,2017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我们现在有600多个银行都用中国的人民币来进行结算,包括英国也在不断的开发和持续推动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发展。当然沪伦通是去年的一个重大消息,我希望2018年伦敦方能够有更多的举措,成为新的焦点。在此,我想谈论一下中国市场当中的一些关键特点。我认为这些关键特点都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第一是比较有争议的,但是我还是要谈一下。
    尽管中国资本市场出现了巨大增长,但就GDP的比例来讲,比发达国家的比例,包括增长还是没有那么明显,中国是70%,英国是140%。所以我们就是要比较一下这个资本市场,特别是它的增长速度。通过这种增长速度,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极大的差别。也就是在我们的储蓄率上面,在中国我们可以看到,个人存款的比例非常高,英国是47%,中国是300多倍,所以这是非常高的一个比例。当然,我们也听到了很多有关资本市场,还有金融市场的监管。我是非常同意大家的观点,就是监管在资本市场的有序化进程当中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还有一个市场当中的优势就是企业监管,因为它们为了获得这些资源要不断竞争,这种竞争就要求他们有更强的监管和透明度,我觉得这对于监管方来讲是好的,尤其对于我们中国的证监会来讲,对于上交所和深交所来说,不同公司之间的竞争,都体现在他们更高的透明度方面。回到跟伦敦的联系当中,我的责任就是将市场当中的公司类型丰富化,而且要有更多中国投资者加入,进入到我们英国的公司当中。
    第二是我们的市场结构,特别是机构投资人的加入。
    在英国大概60%的股票或者市值都是由机构投资人所拥有的,但是在中国大概是英国四分之一的水平。所以可以看到,我想很多的专业人士是非常知道这些情况的。中国市场当中很多方面都是让英国非常羡慕的,包括零售市场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强劲表现,我们也希望有一些零售公司能够在英国上市。伦敦证交所,包括意大利的股票市场也是非常活跃的,但是在伦敦主要都是由机构投资人所控制的,这种会付出一定的高成本。但是这些机构投资者对于原则是非常强调的,而且这种纪律或者这种原则是由机构投资人不断强调的,所以很难去改变他们的一些投资行为。
    第三伦敦证交所是非常国际化的证交所,我们的上市公司50%都是外国公司。
    毫无疑问,其他国家的交易所也会有外国公司的参与,但是在中国可能只有2%到3%是属于外国公司上市的。你可以看到,关于QFII的这种改革,还有沪港通,有太多的潜力了,现在只有2%到3%是外国公司上市,我相信这个潜力是非常巨大的,要不断的推动这种外国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当中的参与程度。
    讲到沪伦通,我们是来自于不同的市场,观点也不同,这两个地点之间的差别也很多。我想这种差距不能够轻易的被忽视,但是我自己在EFD当中声明,我们希望每一家公司在两个市场上市的时候要提供的是相同的对待,同时也希望中国的投资者能够投资伦敦的,用人民币在中国买伦敦上市公司的股票。所以我们也是希望开发一些新的系统,在这种创新的系统当中,我们就可以去辅助这样一种投资。包括英国的投资者,也能够买中国上市公司的股票。我觉得英国的这种投资贸易环境,不用在中国开户就能够这样做。对我来讲这是非常重要的,不仅仅是这两个交易所的联系,不仅仅是沪伦之间的联系,更多的是创建的一种中国、英国的金融或者资本市场当中的生态环境,包括投行、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律师会计,他们都希望能够支持这两个市场当中上市公司的快速发展。对于英国来说是非常清楚的,中国要充分利用沪伦通,中国绝对是一个重要的合作伙伴。同时,我们有共同的愿景,就是到底如何能够促进两个市场共同的发展。
    我想再简单的讲一下2017年,我们认为中国实际上是在引领,我们也是要不断的适应,对于伦敦从一个方面来讲,作为一种概念或者一种想法,就是欢迎很多的中国公司进入到伦敦的资本市场,比如说去年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第三大IPO就是中国的公司,可以看到,十大IPO当中,有九大都是来自于外国公司的。你可以看到,很多国际公司都选择在伦敦上市。我们也看到,IPO、房地产公司或者其他的一些主要的行业都选择在伦敦上市。我们肯定会在中国市场不断的宣传,我们有92%的增长。2018年,我们的目标是非常远大的,就是希望在刚才几个方面能够取得长足的进步。
    “一带一路”的倡议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我们的伦敦证交所有285个公司在我们的市场当中已经上市,这285个公司都有“一带一路”的项目,或者是跟“一带一路”有关。在“一带一路”上市之前就已经上市了,有些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之后上市的。我觉得对于区域来讲,它真的是能够推动,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能够加大增长,同时加快资本的流动。同时我想再强调一下“一带一路”和绿色融资,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中国是在引领全世界。我用的是“引领”这个词,怎么引领这个世界?我觉得就是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我应该这样来描述。包括中国市场对国际资本市场的一种投入不断加大,代表国际资本市场也要随之而变,这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情。
    我刚才见到了国际资本市场的一些重要代表,我们也第一次看到很多新兴的经济体正在进入到成熟市场当中,而且在改变它的局面,这个重要性对所有人来讲都是很明显的,伦敦就是帮助大家来见证这种变化发生的地点。在伦敦证交所,我们想要做的事情是要改善生态系统,包括在伦敦金融中心的位置。我们现在已经准备好了,继往开来,跟中国一起开疆拓土,能够从2018年跟中国合作,确保我们宏远的目标得以实现,谢谢!

主持人董少鹏:刚才马丁娜·加西亚女士就沪伦通的相关进程做了很好的介绍,她也对我们中国的资本市场做出了一些评价。一个是股市的市值占GDP的比重还比较低,确实这是一个现实,这也为我们建设资本市场强国留出了很大的空间。同时她讲到,英国的机构投资者占比很高,占到60%,我们比较低。但是我们提高我们机构投资者的比重,跟保护广大中小投资者也是并行不悖的。中小投资者的成长,包括委托机构去投资,这也需要一个过程,也督促我们机构投资者更好的为中小投资者提供更普惠的资本市场服务。刚才加西亚女士也对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表达了英方的热情。英国也是支持“一带一路”,支持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比较早的一个国家。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您精彩的演讲。
    下面有请前英国伦敦经济与商业政策署署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外籍高级研究员罗思义先生发表演讲。罗思义先生是非常热心的对中国问题进行研究,他研究了25年,也发表了25年的文章和评论,是我们的好朋友,大家欢迎!

罗思义:刚才我的同事提到了证券和资本市场,我讲的是另外一件事情,我讲到的是问题、挑战和风险。
    我们讲到风险的时候会跟不确定性联系在一起,但是这个不确定性,我不会强调哪些事情会发生,哪些事情不会发生,我跟你们分享的是肯定会发生的事情,这是我要告诉你的。对于那些会发生或者不会发生的不确定性的,我不会讲。唯一的确定性的就是时间,我跟大家所讲的就是在接下来一个阶段,可能是未来的两到三年里面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会冲击到我们的国际市场,也就是特朗普减税政策所造成的,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一个题目。
    我首先想给大家看一下税改总的特征以及为什么会给我们带来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然后我想再看一下时间的不确定性问题,这也是现在唯一的不确定性。因为现在美国总统上任的时间还不长,所以我不希望告诉大家美国的税改不会由支出来增加,它会大幅度的增加美国的预算赤字。换句话说,特朗普在之前美国共和党政府都是导致了很大的预算赤字,可以看一下这里,在里根政府有很大的赤字,在布什总统有很大的赤字,而且它也受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现在因为美国的预算赤字在特朗普政府会进一步的增加,会带来什么经济的影响?我们看一些基础的要素。美国总储蓄是美国家庭储蓄加上美国企业储蓄,再加上美国政府的储蓄。当然,美国政府实际上并没有储蓄,而是在借贷。
    我们看一下这个会对于美国经济的趋势产生怎样的影响。在美国的金融市场当中,在微观经济层面有两个主要的趋势,首先就是在美国总的储蓄下降,大家可以看到上面这条线,现在是一个下行的趋势。在资本消耗方面是在增加,这也就是美国的固定资本升值。它产生的影响就是美国的总净资本在降低,降低到了一个非常低的程度,大概是占到GDP的13%,降到了只有1.7%,这是最新的数据。
    为什么这个很重要?因为现在在美国的净储蓄和美国GDP增长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尤其是在中期,我这里列出了它们的联系,这是1年到10年的影响。大家可以看到,在短期没有一个非常强的影响,在任何美国的GDP和GDP增长之间,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对于时间有一个不确定性。但是如果看一下中期,如果看8年的时间,或者是5年的时间,你会看到美国的净储蓄和美国GDP增长有紧密的联系。这也就是,如果美国的净储蓄降低,也就是特朗普的减税政策,将会使美国的GDP增长放缓。另外还有一个更强的影响,在美国净投资和美国GDP增长之间,是0.72的影响,这是很高的影响。如果美国的净投资降低,那美国的经济就会下降,这是一个比较确定的事情。
    这些趋势,也就是由于减税带来的储蓄降低会产生什么进一步的影响?从定义上来讲,总的储蓄是应该等于总的投资。所以你每投资一美元,需要在另外一个地方储蓄一美元。但是有两个美国储蓄的来源,一个是美国国内的储蓄,另一点就是外债。大家可以看到,在美国净投资方面也是降到了一个很低的程度,不仅是有净储蓄降低,而且美国固定投资占GDP的比重也是降得非常低,所以美国的净投资现在的水平是非常低的。而特朗普的减税,也将会对于降低美国储蓄带来影响。当美国储蓄已经非常低了,对于外债来讲会产生怎样的对冲效应?这是另外一个可以增加储蓄投资的方面。之前美国总统的立场,共和党的立场以及民主党的立场就是他们将会吸引更多的外债。从这里的数据可以看到,美国的外债占到了美国GDP的6%,现在仍然占到2.5%。所以里根总统或者是克林顿总统,美国将会通过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更多的外债来填补。但是问题是特朗普政府有另外一个政策,特朗普的政策是美国优先。也就是说,他承诺要降低美国的贸易赤字,美国的贸易赤字是和它的外债相同的。美国特朗普是不可能同时获得更大的外债,同时降低美国的贸易赤字,这个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特朗普将会排除什么?他不可能有更多的外债投资。他会做什么?这是另外一个问题。所以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实际层面上他有哪些选择,是美国面临的一些选择。
    在这里我给大家解释一下。美国经济最主要的趋势就是长期的放缓,如果你看一下美国GDP的增长,回到上世纪60年代大概在4.4%,而最近可以看一下20年的美国GDP增长,平均可能只有2.2%,那也就是美国的经济放缓有15年的时间了。但是要评价这个短期的状态,我们必须要知道,美国经济增长在2016年是极其不好的,在2016年只有1.5%的GDP增长。所以可能预期有一些周期性的恢复。也就是如果平均在2.2%,2016年是1.5%,你会预期它的经济增长会上升,这也是在2017年发生的,而且在2018年也可能继续,2018年将会对于美国经济增长比较好的一年。但是问题是特朗普面临一个不太能解决的问题,他要么要放弃美国优先政策,这就是能够获得更多的外债,他可能会这样做,我们需要关注这一点。但是这就会打破他的承诺,或者他不获得更多的外债,而是美国经济的增长会很慢,这也在政治层面上不受欢迎了。因为这个政策是矛盾的,所以它已经开始导致金融市场的不稳定了。
    首先一个不稳定就是美国的汇率,政府债券已经在国际收益率方面大幅度的上涨,我这个图可能给大家看的不太清楚。当特朗普上任的时候,美国国债的收益率只有1.6%。这是我昨天拿到的数据,国债的收益率已经上升到了2.56%。这在美国长期的国债收益率方面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上涨。
    第二个趋势,从特朗普当选以后,美元汇率大幅下降。从特朗普当选以后,美元的外汇汇率已经下降了7.1%,这说明两种冲击已经转移到了金融市场当中。也就是美国利率的上升,通过国债的收益率,还有在美国美元汇率的下降,这两个冲击正在发生,我也会继续来给大家讲解。
    特朗普将会如何应对这个局面?他没有很多选择。他可以谴责其他国家,而我担心第一个被谴责的国家可能就是中国,这会给中国带来一些问题。他也面临一个困难的经济局面,因为现在并没有很多国家能够给美国的赤字做出补偿。当然,实际上他们是需要外债的,传统上来讲,美国通过两个方法来补偿赤字,要么来自于日本,要么来自于中东,尤其是沙特。而在这张图当中,我给大家看的是当前美国的赤字,去年有5千多亿美元,日本的盈余并不够大,如果日本想帮助美国,他也不能够提供足够的补偿。因为全球石油价格的下跌,沙特还有其他中东国家,现在他们也面临着表上的赤字,他们也不可能给美国有过多的借贷。这就是说,现在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可以给美国的赤字提供补偿,一个就是中国,一个是德国。所以这就意味着,美国特朗普的外交政策,这两个国家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美国现在在特朗普和默克尔之间有着紧张的局势,美国和中国的局面还没有出现这样的矛盾,我想中国的外交在应对特朗普方面还是很有策略的。但是无论如何,因为他面临着经济问题,所以会出现巨大的压力,会出现和中国的对峙。而且即使是中国这样非常有策略的外交,可能也不能够避免这些问题的产生。
    最后总结一下,这个和金融市场有怎样的关联?意味着时间是不确定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不能预测这个问题是否会在2018年或者2019年出现。但是总的来说,从美国的经济周期来讲,我也非常同意IMF的观点,就是2018年,应该说对于美国经济来讲是很好的一年。但是2019年、2020年,美国的经济将会放缓。这也就意味着,我们不太可能说是否在国际金融市场上2018年会有大的波动,或者在2019年会有大的波动。但是这个波动肯定是在产生的过程当中,只是这个时间还不确定。所以这些是金融市场、证券市场必须要做好准备来应对的,谢谢!

主持人董少鹏:刚才罗思义先生的演讲我想令大家耳目一新。中国的经济是一个什么状态,美国特朗普的政策对美国经济短期是什么样的影响,长期是什么样的影响,对世界全局的影响是什么,我想通过罗思义先生的讲解,大家一定会得到很多的启示。刚才他讲到,特朗普的减税政策短期对美国经济会有一些提振的作用,包括就业等等,但是长期来讲,是有很多的隐忧的。他也提到,美国要借债的话,可能要更多的找中国。当然这一方面,也促使中美两方在贸易、经济合作方面可以更好的来谈,更好的来相处。
    下面有请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理事李世默先生演讲。李世默先生在西方媒体发表过大量英文的文章,西方人对他是又爱又狠,他精通西方的经济金融,在中国他也是著名的金融家,优酷是他投资的,还有很多我就不介绍了。接下来请李世默先生演讲!

李世默:大家上午好,感谢董总邀请我今天来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今天上午我们谈的都是证券、监管、税务,考虑到大家压力比较大,董总让我继续谈美国总统特朗普,给大家调剂一下,放松放松。所以我今天的发言属于娱乐性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西方民族主义崛起语境里的中美关系》。
    冷战以后,美国,西方和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发生了两次重大的演变,也许“演变”这个词不对,也可以用“裂变”。
    第一次是从传统左右的分裂裂变成全球主义的独大。
    传统的左右,整个西方世界也是美国的一个反照,都差不多。传统的左右是美国有民主党和共和党,民主党高福利、高税收,自由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共和党是低福利、低税收,这几个传统左右的一个分裂。冷战以后的后冷战时代发生了一个裂变,传统左右的隔离对立已经不存在了。
    在1990年以后,发生了全球主义独大的裂变。以前的左右,共和党、民主党成了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都差不多,他们都支持的东西大同小异,经济全球化、市场至上、全球资本、自由民主政治制度的普适化和自由主义文化的价值观。从民主党、共和党,欧洲也是一样,欧洲有新工党,新工党跟保守党的区别总的来说都差不多。全球主义独大的对立面就是其他,所以被边缘化的群体和国家,包括右翼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传统的左翼,劳工被边缘化,福利社会、文化保守主义,这些都被全球主义独大的浪潮推到边缘化,这是冷战以后第一次裂变。所有的全球主义者,克林顿、布莱尔、小布什、奥巴马、默克尔,他们所有的政治体系,WTO、IMF全部在一边,不管左右都是一样的,中国在中间。全球主义从1990年到2008年,在全世界所向披靡,没有敌人。全球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制度;二是政治普世主义,美国和西方把它的政治制度往全球范围里面推,从颜色革命到阿拉伯之春;三是美国主导的军事同盟和发动的侵略战争,这是全球主义三的大组成部分。
    2008年到现在是第二个阶段,迅速衰败。冷战以后这二三十年,贫富差距在西方社会发达国家拉开距离,瓦解了社会契约,文化多元化瓦解了身份认同,所有在西方世界最近这十年出来的政治思潮,从资本论、新资本论,这些都是一些代表作,美国有几个思想家,从左派到右派他们说的都是同样的道理,就是在全球主义下面发达国家的政策社会正在发生裂变,他们之间的社会契约和身份认同正在瓦解。全球主义的斯大林格勒是伊拉克,伊拉克是美国全球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全盘推出来的,从经济全球化、政治制度、军事侵略,在那里三个全部失败。这是奥巴马2015年美国国家安全策略报告,这里面讲的已经开始否定前二三十年了,他把美国军事介入其他国家的要求提到非常高,就是美国直接受到影响的基础上才会发动军事进攻。
    第二次裂变是后冷战时代的终结,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在西方的崛起。
    还是用美国做例子,美国的两个政党开始内部发生分化,这两个政党成了四个政党。民主党里面,分化成两派,全球主义者和民粹主义者。共和党里面也分化成两派,全球主义者,高盛资本市场、硅谷,民粹主义者是特朗普这批人代表的力量,两个政党变成了四个政治力量。美国在分化和矛盾中再次对话,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立;建制主义和强人政治、民粹政治的对立;多边主义和双边主义的对立;意识形态和利益至上的对立;文化多元和民族传统的对立。
    这些政治分化在世界各国体现,德国的左翼和右翼是一回事,全是全球主义建制派,默克尔和SPD他们之间的对立,法国也是马克龙这两种势力的对立。意大利正要发生,今年就要发生。所有这些主要矛盾,全从以前的左右变成了全球主义和民族、民粹主义的对立。
    中国的战略是什么样的?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这个时候在达沃斯的演讲。所有的西方媒体都在说,中国在支持全球化,中国举起了全球化的大旗。我仔细读了一下,习总书记在讲到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个词,贯穿了他整个演讲,可是他从来没有不在“全球化”前面放“经济”这两个字,就是“经济全球化”。全球主义三的部分:经济全球化、政治普世和军事同盟。中国是只通过经济全球化这一个突破口,渗入到了整个全球化体系里面,可是中国拒绝全球化主义。
    全球格局也发生了裂变,我做的这个PPT。民族、民粹国家在一边,自由主义建制派在一边,民族、民粹是美国、英国、波兰、匈牙利、土耳其、捷克、奥地利,这是民族、民粹国家。自由主义建制国家,德国领头,法国去年大选定了局,到了那边去了,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
    这是特朗普刚刚发布的美国的安全策略。这个安全策略是在根本性分化后生硬撮合的一个产物,这里面有三重内在矛盾,概念矛盾,美国第一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可是又用了以前很多的老话,人权、普适价值、意识形态,这两个是对立的。判断的矛盾,对世界局势判断的矛盾,双边主义和多边制度的矛盾。一方面要以美国第一为主,把美国的外交政策变成双边,一对一谈。另外又要维护它的同盟体系和它主导的多边机构。现实的矛盾,比如第一次把中国和俄国列为竞争对手,战略对手。可是里面又谈到很多跟中国合作的关系,共存的关系,内在很多矛盾。
    中国面临什么挑战?我这两年经常去美国,我发现中国在美国已经没有朋友了,以前中国在美国有朋友,美国整个精英阶层,从精英到老百姓,绝对把中国列为头号竞争对手,工商企业界以前是中国在美国利益的最大代表,现在他们不喜欢我们了,怨声载道,表示我们贸易保护,工商企业界没有了。政界更不用提了,全部是中国威胁论。媒体本来就是死敌,学术界那些Old China Hands现在全部成了中国的敌人,没有一个说中国好话的。老百姓,民粹主义也是反华的,这是中国面临的中美关系巨大挑战。
    可是也是一个机遇,为什么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期?因为美国和西方世界整个内在分裂是根本性的,是持续性的,就是我刚才分析的。因为它是政治社会和文化根本分裂,这个分裂在于三观的根本分裂和利益的分裂,全球主义和民族、民粹的分裂。所以美国现在没有办法设计和执行一个完整的全球战略,你看它的安全战略就知道,奥巴马的安全战略是完整性的,一整套自圆其说的。而特朗普里面到处自相矛盾。所以美国现在是没有办法,虽然很多人从上到下都在说要遏制中国,可是美国现在没有办法设计和推行一个完整的所谓的遏制战略,就像冷战的时候对付苏联那样。所以这是中国的一大机遇,中国怎么样在这个环境里面保持定力,更要灵活利用这个机遇期。
    我的介绍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董少鹏:刚才李世默先生对美国,包括西方国家这两年发生的重大变化做了一些解读,强调了有三重内在矛盾,他也讲了对习主席在达沃 斯讲话的理解,中国是融入全球化,拒绝全球主义。就是西方主导的全球利益包括合作,包括一些机制的一种原有的体系和体制。随着新兴国 家的崛起,国际治理体系就需要新兴国家和传统的老牌的市场经济国家和主导世界经济的老牌的市场经济国家共同合作。刚才李世默先生也讲 ,中国在美国没有朋友了,我想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述,这表明了美国对中国的逐步崛起有压力。王文院长有一本书叫《美国的焦虑》。中国和 美国作为两个大国,不管焦虑还是进取,作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国家,还是要加强合作,不断为两国利益谋发展,为世界 的稳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接下来,有请万博新经济研究院院长滕泰先生演讲,大家欢迎!

滕泰: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在这里跟大家交流一下对于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乃至资产配置的一些看法。
    第一,中国宏观的经济形势。
    大家一定注意到,昨天我们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的一系列经济数据,应该说比市场上预测的要乐观一些,GDP的增速达到了6.9%,其他 的各项指标也都相当不错。万博研究院预测,2018年的经济可能会好于预期。什么是预期?这里的表上列举了市场上的主流机构对于2018年中国经济增速的一些预测。我们看到,最好的,最乐观的是中金公司是7%,悲观的是外资机构,认为中国GDP的增速2018年只有6.3%,大部分集中在6.5%、6.6%、6.7%这么一个区间。我认为,所有这些预测总体的均值应该说相对悲观了一些。
    到底怎么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实际上所有的经济预测机构大体上有这几个角度来做预测:
    一是库存变化周期。一般是半年,七八个月一轮,相对比较短。从库存周期来看,中国从2017年三季度已经进入补库存的下半场,确实给出的是一个相对谨慎的或者是悲观的趋势预测,库存周期处于补库存的下半场。
    二是金融收缩与扩张周期。这也是全球经济不稳定的源泉。这句话放到中国可能更加有效,每一次信贷扩张,半年以后经济的增速就会往上走。每一次信贷紧缩,或者货币紧缩,中国再过半年或者几个月经济会下来。在过去的几年里面,尤其是2013年钱荒以后,对于经济的影响非常明显。从金融的收缩与扩张变化的力量来看,当前中国的经济可能受到的影响是中性偏负。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增速还在回落,无论是短期的还是中长期的融资成本都在从去年下半年以来略微的往上有提升的趋势。所以金融表述为中性的货币政策,但是在实践当中中性表示的偏紧。这个对下一段的经济增速的运行,给出来的方向也是偏弱向下的,偏负面的影响。
    三是设备投资周期。市场上有一个更形象的命名叫做“朱格拉周期”,从这里来看,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周期的预测是乐观的,但是这种预 测在主流的经济预测里面仍然是属于少数派。而且随着工业、制造业,在整个GDP总量的结构里面的占比降低,靠设备投资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 影响也越来越小。到底是不是2012年以后到现在七、八年只有一个扩张的周期?这个基本上是确定的,但是这个扩张的影响是值得慎重考虑,甚至是怀疑的。
    四是需求周期。这是机构做出预测的主要依据,无论是投资的需求,从2010年、2011年的30%左右掉到2013年、2014年的20%左右,再到2015年的百分之十几,到2016年开始降到个位数,所以可以看到,投资的拉动作用是在逐步放缓的。而出口今年有所好转,但是对经济的贡献正的贡献并不显著,只有消费是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相对稳定。所以如果从这三大需求去做预测的话,毫无疑问,得出来的结论也是中性偏向下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刚才的那些机构给出来6.4%、6.5%、6.6%的原因,他们都是基于上面这几种预测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这几种预测都隐含了经济学的前提假设,就是假设供给结构不变,他们从现有的出口结构去预测未来的出口,从现有的消费结构去预测未来的消费,从现有的投资结构去预测未来的投资,也就是说从需求到需求。
    五是新供给经济周期。但是新供给经济学认为,需求是由供给创造的。在乔布斯创造苹果手机之前,世界对它的需求是零,但是现在我们 已然离不开这些智能手机了。其实不光是苹果手机,汽车也是这样,在没有汽车之前,人们想跑得快,我们小时候听到过很多关于“飞毛腿” 的故事,但是这种新的需求都创造不了汽车。有了汽车以后,新供给就创造了自身的需求。以前没有飞机的时候我们也想飞,但是飞不起来, 有了飞机,就创造了飞行的需求。所以如果需求是由新供给不断创造出来的,基于现在的供给结构预测未来的需求,可能就会偏悲观。
    新供给经济学怎么看待未来的波动?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从供给角度来看,大概分为四个阶段,起步是新供给形成阶段,供 给扩张阶段到供给成熟阶段,到供给老化阶段。中国经济从2002年到2007年、2007年是一个典型的供给扩张阶段,在这个阶段,一个单位的有 效供给能创造N倍的有效需求。所以经济蓬勃向上。2008年到2010年左右处于供给成熟阶段,一个单位的有效供给还能够创造一个单位的有效需 求。2011年、2012年以后,就处于一个老化的供给阶段,一个单位的有效供给只能创造1/N的有效需求,所以供给创造需求的过程就中断了。目 前经过这两年的去产能、去库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新供给形成阶段。这个阶段供给创造需求的能力已经在逐步的复苏 ,下一阶段,对中国经济的预测我们比别的要乐观。
    万博研究院根据跟踪的15个相对比较高速增长的软产业或者软性制造业,构建了万博新供给指数。这个新供给指数是15个软产业在国民经济当中的占比,他们在2015年、2016年的时候占比还在35%到36%的比重,到今年已经突破40%。所以当我们看到老的供给,一些传统的制造业确实非常艰难的时候,并不能因此就对中国经济发出悲观的预测。我们看到一些新供给、新动力、新动能的占比在迅速的提升。随着新供给和新动能的提升,他们对中国经济的贡献也会显著提高。按照这个表里我们对于新供给占比的预测,到2018年、2019年,占比还会在40%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到41%、42%甚至是更高。这15个新供给行业,万博新供给指数里面包括的这15个行业,占比不但首次突破40%,而未来三年同比的增速会达到10.2%这么高的增速。剔除掉这15个行业以后,其他的中国经济部分我们叫做老供给。老供给的占比今年首次回落到60%以下,而且未来的三年里面会逐步回落。这些老供给未来三年的同比增速只有4.77%,会显著的回落5%以下。
    根据新老供给占比结构的变化,新供给的增加,老供给占比的减少,新供给增速10%以上,老供给增速5%以下。这样的一个权重我们测算出 来,2018年中国的GDP增速大致在7%左右,比刚才那一堆机构的预测都要乐观。不仅如此,我们还认为2019年中国经济的GDP还会回到7%以上。 既有量的边际上的扩张,也有质的显著变化,这是我们对中国经济的一个乐观的预测。
    很多人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测不仅仅是因为前面从需求出发预测需求,忽视了新供给对于新需求的创造能力。还因为他们延续了过去几年 经济增长的下跌趋势,做一个趋势性的外推,这个逻辑上也是可以质疑的。虽然过去从2007年以来,连续10年中国的经济增速是逐步回落的, 但是在这个回落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偶然性的外部冲击。比较典型的,比如说2007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于我们的冲击。在2009年以后,有4万亿元的刺激以后抬头之后,很快又迎来了2013年钱荒的打击。钱荒对于经济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70万亿元的企业信贷,如果融资成本提高1%,企业的利润就少7000亿元。2013年钱荒的融资成本少了不止1个点2个点,甚至是不止3个点,2014年经济又下了一个台阶。2015年,我们又受到了股灾的冲击,到目前还有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这个影响多少有多大。2016年我们看到,中国民营投资迅速断崖式的从20%跌到了6%,很多人出去调研,百思不得其解。有的说是营商环境,有的说是税收,这些都不是,这些环境2016年和2015年是一样的,没有变化。变化的是什么?就是2015年股灾的影响。如果一个民营企业的市值本来是100亿元,他跑到银行质押贷款至少能贷四五十亿元,但是股灾以后他变成三十亿元了,他到银行质押贷款的话,恐怕只能贷10亿元,甚至是7、8亿元。新的贷款没有,老的还要收回来,把你的资金链搞崩了,哪有投资?所以股灾也是对于中国经济的一重打击。又来了汇改,8·11汇率造成的一些影响,出口方面的影响。同时,在2017年又有新的影响。片面选择性的执行供给侧改革当中的去产能政策,造成大宗原材料上涨,仅仅是煤炭、螺纹钢、钢铁这几个黑色的上涨,造成下游制造业2017年的成本增加了3万亿元。我们减税降费搞了一年1万亿元,但是光那个上涨就冲击了一下。
    所以如果中国经济经历了这么多的冲击以后,还能够达到6.9%,所显示出来的内在的韧性是不可估量的。马云有一个比喻,说真正强大的 人,不是说一个左勾拳、右勾拳很花哨,是别人没有打中你你要反击的时候他吓死了。经历了这么多拳以后,中国经济还有6.9%,如果没有这 些,不就回到7%以上了吗?所以中国经济增速的下降,有一些结构性的原因,有一些制度性的原因,也有周期性的原因,但是也有很多偶然性 的,不是必然要发生的原因。所以对于2018年的中国经济,我们非常乐观。
    第二,2018年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我们如何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7年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概念是破、立、降,破除无效产能,大力培育新动能,新供给,新动力, 大力降低实体经济的成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了大力破除无效供给、大力培育新动能、大力降低成本。这个跟2016年的政策略有不同,到底 有什么变化?我们谈到了为什么要培育新供给和新动能。
    谈到去产能,我们看看这个图。去产能毫无疑问是正确的,对于一些供给过剩,供给老化的产能一定要毫不犹豫,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但是在执行的过程当中,2016年或者2017年,个别地方政府对于去产能的治标,选择性之举,用计划的行政指令过度的干预,层层加码,造成 的去产能在某种程度上,在个别领域有过度化的倾向。这个结果是什么?就是造成了螺纹钢从1500块钱一吨涨到了四五千块钱。焦炭从500多块 钱涨到了2000块钱,涨幅高达300%、400%这样的程度。这就造成了刚才我说的,下游制造业成本,因为这几项的涨价涨了3万多亿元,这个与去产能的初衷,与供给侧改革的初衷都是背道而驰的。个别相关的行业企业以及资本市场的投机者利用供给侧改革或者去产能的信息大肆炒作的这些东西,对于实体经济有百害而无一利,这是赤裸裸的财务再分配。上半年这些企业利润增加了1300%,下游的制造业增速显著放缓。有人以此为借口批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说以前的资本家把牛奶倒到河里面,现在是把别人的牛奶倒到河里面,自己的牛奶涨价,这是对去产能的误解。
    我们看到刚才那个表述,破除无效供给怎么办?以去僵尸企业为抓手,推动去过剩产能。所以今年这个重点,总量上的去产能未必是像去 年和前年那个样子,但是结构性的去产能才是重要的。早在2015年的时候,刘鹤主任去南方考察,就下决心要关掉一些僵尸企业,这些企业僵 而不死,已经没有活力了,还要依靠银行或者财政的输血活着,这些必须关掉。而对于那些好的,在市场上有活力的企业,它的产能行政力量 就未必能够盲目伸手。所以行政改革的核心和表述做出了重大的调整,我们的市场人士也应该对此做出理解。而我们的政策,中国的去产能进 入后去产能时代,进入一个非行政化、市场化或者法治化的去产能的时代,进入一个结构化的去产能的时代,再继续炒作商品,严重违背中央 政策和市场规律。凡是不依靠技术改造提升质量,满足美好生活需要,赚暴利的都是不可持续的。因此,资产配置里面第一个2018年年初的判 断就是趋势性的看空以上的大宗商品,包括钢铁、焦炭、煤炭还有这些相关的大宗商品。
    战略性的看多黄金,今年比特币被打死炒作,比特币有它自身的价值,这么炒作也有相关的风险。但是有一个东西亿人们把它遗忘了,就 是黄金。如果比特币是互联网区块链技术支撑的去中心化的信用载体,跟主权货币信用对立的市场化的信用载体的话,那么黄金就是上帝发明 的信用的载体,它也是去中心化的,市场化的,它的发行量不掌握在任何一个政府的手里面。所以随着比特币的炒作过度,另外一个上帝发明 的市场化的信用载体黄金的价值凸显出来。2018年,跟各种大宗商品相比,黄金的涨幅明显偏低。所以2018年,一个最重要的判断就是战略性 的看过黄金,以及跟黄金相关的,黄金股票、黄金ETF等等各种黄金资产。
    关于股市的判断。中国的股市在经过2017年的股价结构调整以后,系统性的风险显著降低。虽然蓝筹股涨了很多,但是他们的业绩和估值 并不高,涨了以后能站住,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股票跌了很多,风险显著降低,整体2017年可操作性要比前面更强。中国股市正在迎来一个 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就是真正的价值投资时代,真正的业绩支撑的成长性投资的时代,真正的国际化的投资理念在中国刚刚开始的时代。 有很多理念一旦来到中国就不再会变化,但是它的主题,投资的对象会变。在这里我讲了几个变,几个不变,就不再重复了。
    我们简单谈一谈大家都在关心的对于房地产的看法。在我看来,中国的房地产实际上已经软着陆了,核心大中城市的价格稳中有降,二三 线的趁势个别稳中有升,老百姓炒作房价的趋势已经得到了显著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没必要过分担心中国房地产的风险。我这里引用了“ 软价值定律”的六个相关的概念,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再展开了。但是在六大软价值定律里面,有一个定律叫做“因果关系可逆定律”,在 牛顿世界里面,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关系是不能颠倒的。但是在资本市场或者软价值的世界里面,因果关系是分不清的,是可以颠 倒的。你先发射了一束光子,再发射第二束光子的时候,第二束光子会影响第一束光子的行为,后面的结果会改变前面的原因。在资本市场, 你争论到底是增量带来了信心,还是信心带来了增量?没有结果,这是互为因果的。三国的故事里面有一个魏延造反了,在量子理论里面有一 句话叫做“魏延之反,祸之诸葛”,到底是因为这个人有反骨还是你处处防着他不信任他,而把他逼反了呢?而如果你不是这样看待他,信任 他,合适的用他,他就不会造反。所以有些风险可能本来不会发生,但是有些聪明人跳出来说,房地产或者什么地方有风险,把这个建议告诉 了决策者,决策者在去杠杆或者其他的过程当中加大了力度,最终有可能真的引发了风险。那个当初提建议的人,警告的人就说,你看看我说 对了吧,果然有风险了。所以到底是你的行为引发了风险,还是这个风险一定要必然发生?股灾、汇改给我们的教训还不够吗?所以我们没必 要在一个新的时代夸大一些人为的风险吓自己,把一些原本没有的东西也弄出来。
    对于2017年的中国经济,我是偏乐观的,非常看好中国的经济,乃至于资本市场和房地产,除了那些黑色扭曲之外的这些资产,谢谢大家!

主持人董少鹏:感谢滕泰先生,刚才滕泰先生对于中国经济新周期做了他思考之后的讲解。他强调过去10年,特别是过去一段时间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受到一些意外因素的冲击,包括钱荒、股灾、股市异常波动、去产能局部走偏。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经济在2017年仍然达到了6.9%的增速,说明中国经济内部的韧性是不可低估的。他也提到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新的提法,如果我们追踪的话,每年都有新的提法。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总是按照一个既定的思路,大的思路当然是既定的,每年有每年的情况,新的五年有的五年的设计和安排。他对股市新时代用价值投资、业绩支撑和国际化来概括,这对我们2018年参与资本市场的投资也有很大的启示。刚才他也展示了一本书《软价值》,大家千万不要认为是做广告,做广告的话,我们也是支持的。滕泰先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供给理论建设上是走在前面的,大家应该追踪他的书。
    接下来发言的是我们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的首任院长,现在的首席经济学家贾康先生,有请贾院长发表演讲!

贾康:谢谢董总。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前面听到几位发言者的发言很受启发。我注意到,我们这个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资本论坛”,我想我按照《供给侧改革中的中国资本市场建设的共性与个性》这个题目也做一个自己的发言,请各位批评指正!
    中国正在建设中的被称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基本取向就是要凭借这个市场来优化资源配置。我理解它是一个以股权、债权交易带动要素流动的市场,它也是一个我们必须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间解决好的金融如何深化发展的这样一个市场。显然它是支持创新,以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来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市场。一句话,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是中国必须构建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中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性制度的组成部分。
    认识这个市场的意义和作用之后,我想首先从共性的角度谈一下可以观察的这个市场的发展过程。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一开始推进改革的策略安排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是别无选择的。我们知道不改革开放是死路一条,但是一开始拿不出一个全面改革顶层规划的蓝图。在经过了若干年探索之后,其实在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上,在一系列的发展成就,又有矛盾累积走到了1989年这样一个特殊年份的事情,又带来了中国的新形势,那个时候国际上又有特别重大的变化。在此之后,我们称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力主中国的资本市场建设要上新的台阶。以后我们看到了有深市、沪市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和开放。我回顾一下,当时邓小平特别强调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他的改革智慧,他虽然不这么表述,他过去内部讲话就说,中国要搞的市场经济的这个倾向上,要大胆的试,大胆的闯。实话实说,当时的认识是相当的不一致的。邓小平力主的试和闯也说得非常策略,他认为有必要建立这种股市,这个交易所的建立是在试和闯的概念之下,有后手,有准备的。他说可以说在运行的过程中间继续观察,大不了设立了以后我们还可以把它关掉。关也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方式,一个是一步关掉,一个是先关一部分继续观察,说的看起来非常周到、细致和有弹性。
    我作为一个研究者,我的评价就是,其实邓小平他早已经在基本的改革战略思路上认定资本市场必须得到发展。但是在这个资本市场发展和其他的经济体认同共性的取向上,他又特别强调了在中国试验的特点。他所说的不行再回过来把它关掉,其实我认为就是要把反对派逼到墙角,你总得让我试一试,而且我说了,试了以后不行我们可以回过头来把它关掉,关还可以采取柔性的,不是一步到位等等。
    我们看到深沪两市成为证券交易所在中国大地上重新出现的资本市场的重要运行机制。大胆的试,大胆的闯体现了邓小平在改革大方向之下他给出的改革推进的智慧。现在非常简要的说一句,中国的股市令人满意吗?听起来有很多的不满,有很多的纠结。包括2015年巨大变故之下被称为“股灾”的这种冲击。但是我观察到,即使是怨言到处都可以听到的情况下,现在没有一个人说要把中国的股市考虑怎么样关掉,这就是形势比人强,这就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探索的道路上,我们必须认同市场的共性,一般的市场经济体已经无法设想涉及到股市建立以后关不关掉的问题。而中国必须先在这一方面给出一个姿态,给出一种试错的这样一个基本的弹性空间以后,让实际情况发生作用,让全社会认同,哪怕是一个令人纠结的、不成熟的,由种种困扰带来的这样一个市场,但是我们必须要推进它的建设。
    在这个共性之下,我现在作为一个研究者观察,我们可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央所强调的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线上继续推进共性思维里的几个要点。总的思路就是这个市场必须规范发展,可持续发展,所谓健康的市场就是有它必要的规范性,而且它内在的可持续性要体现出来。这样一个规范性和可持续性是不是有至少三个要素:
    第一是法治化。
    中国的全面改革必须匹配上全面依法治国。而中国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还必须匹配上政治建设所要追求的政治文明。在十九大进一步强调政治建设的情况下,我们的体会就是,中国的经济改革和行政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实际上已经不可分离,必须配套的解决这个改革问题。资本市场建设里面,需要这样一个有保障作用的法治化环境,这是中国必须积极推进的资本市场建设里面的重要改革任务。法治化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就是要在这几年股市的剧烈震荡和波动中间,人们所感受到的一些现象,给人带来困扰和不安的现象,它要有一个真正有长效机制特点的解决通道。比如我注意到,2015年人们都在议论股灾的时候,称得上是群情汹汹,有很多怨气也可以理解。但是怎么样防止所谓的“动物精神”,股票市场上不断出现的这种震荡的发生,我们如何减少破坏性,减少这里面的非理性程度?我们看到的直观的指责是有这里面的种种大家认为不合理的东西,不合理的东西对冲,合理的东西一定靠法治尽可能稳定的形成规则。这个法治的意义在以后我们可以继续观察到,对于股市的不满以后,也有后来在资本市场上更广义的险资带来的巨大风波,人们在指责“野蛮人”,在批评“妖精”、“害人精”,在不断的说一些恶意的操作。
    我也专门做过这方面自己分析以后的观念表述,比如说股市上的恶意做空,他隐含着还有善意做空,做多就一定是善意的吗?做多和做空是股市上两个互为依存的操作方向,每一个操作里面,你怎么分辨是善意还是恶意的?其实我的回答就是,这种诛心之论没有多少意义。所有股市上的参与者,他的每一个操作,在他的内在追求上面一定是他希望物质利益最大化。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大家可以在道德上众说纷纭,但是真正解决股市健康问题,不能停留在这种道德判断上,不能停留在这种人见人输的这种价值取向的区分上。一定要有一个法治化的制度建设,使这些行为,无论你评价他是善还是恶,要关在这样规则的笼子里,这是根本大计。野蛮人也好,优雅之士也好,在资本市场上都是逐利的,你说它是“妖精”、“害人精”,这是你的主观判断或者印象。实际上这些行为主体的边界在哪里?必须遵守的底线你要划出来。给出市场弹性空间,是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负面清单环境,我觉得这就健康了。
    这是第一点,我观察所有的走向现代化的市场经济体,资本市场上似乎这样一个法治化的共性是非常明显的,在中国必须要明确起来,而且具体化。
    第二是阳光化。
    讲法治化必须匹配阳光化,信息怎么样有规则、充分的披露?在这个阳光化的取向上,咱们实际上特别要注意遏制的就是那种内部交易。中国的股市上说保护投资者,追求公共利益。无论怎么表述,机制上最基本的就是应该阳光化处理的信息要让它充分阳光化,不能够让那种引致内幕交易的信息在那里发酵,在那里发挥不适当的作用。给我印象很深刻的,有原来在咱们管理部门担任要职的李剑阁先生,他说到了实际情况,在公司重要的讨论会上,有官员在场,休息的时候很多的官员去洗手间,然后继续开会的时候,咱们的股市上会出现一些随之而来的明显的波动。这种事情是不是在实际生活中间可以对接到内幕交易概念上的一种我们要注意防范的不良机制?这种阳光化必须给定非常清晰的界限,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间什么时段上是在什么范围之内,应该公之于众的应该公平的公之于众,而不能让少数人先知。这是法治化跟出来的第二个基本概念,这种规范的阳光化太宝贵了,中国的股市要真正树立公信力,要真正让它走向成熟,必须攻坚克难,把这种阳光化做到最高的水平。
    第三是专业化。
    在这么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间,我们已经注意到了,专业化必须承认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上的重要作用。原来证监会的领导人曾经说过一个大白话,股市并不适合自认为可以进去投资的大量的散户,很多的散户其实不适合做股票市场上的直接操作。这个话可能比较得罪人,但是我观察下来,这是实话实说的感受,不能说他愿意入股市你限制他,那没有道理,他按照他的偏好,他愿意承担股市的那种风险类型,他进去没有问题。但是从一个股市在现代经济里长期可持续性来看,要特别的培育有资质的、高水平的机构投资者,让他们面对着大量的散户来引导他们,给他们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中国义无反顾的在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里面,必须把第一支柱的旁边确立第二支柱,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年金的发展最有价值的功能,除了支持社会保障体系之外,就是对于资本市场建设,带来了机构投资者进一步成长和他们作用的充分发挥,非常有实力的这些共同基金,当然还有我们称为理财公司等等这些机构投资的行为,通过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再匹配上政府的个税递延等等优惠政策的引导,可以使得资本市场的功能得到更好的、更可预期的正面效应的发挥。而带出大量散户有所依托的一个投资平台,这个意义就是专业化特征,一定要提升起来。
    共性至少有三个方面,我觉得需要在此提到。最后再说一下个性,同样在资本市场上是无可回避的,我们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强调守正出奇。
    守正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我们必须认识、顺应乃至敬畏市场的力量。但是简单的套用已有的市场经济其他经济体的资本市场建设发展的经验,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中国的发展不是跟着别人的经验亦步亦趋,我们必须借鉴所有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以后,还要追求超常规发展,这个超常规发展就是必须在守正之后还要出奇,出奇还要承担风险,而出奇制胜。中国在工业革命落伍之后,我们终于在这几十年看到了,有希望把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实现伟大民族复兴。长期发展不解决中国从追赶到赶超现代化中国梦实现的问题,这种超常规发展,在中国资本市场建设过程中间,我认为现在看清楚这些出奇制胜方面,要经受住考验的创新点,至少包括我们已经比美国的硅谷经验更多的强调除了风投、创投、天使投资的作用之外,还必须要考虑政府的产业引导基金。这种产业引导基金是在守正之后的出奇,出奇怎么样能够制胜?必须要有尽可能高水平的定制化方案。我已经注意到,很多地方政府层面产业引导基金的探索中间,特别注意政府出资,财政为后盾的资金引出的放大若干倍的整个经济规模是带出一系列的子基金,而由一个个子基金的专业化团队,你去按照政府的政策引导,比如产业政策、技术经济政策是不可避免的命题。按照这些政策引导,他们独立的决定到底把自己投什么样的项目?这个项目投入的时候,这些专业的团队还必须要动用自己个人的资金跟投,把他们的风险跟这个项目的风险捆在一起,形成这种尽可能好的机制,这都是积极的探索。这种产业引导基金,母基金绝对不能按照我们过去的计划经济思路,由政府方面直接决定做什么。政府的财政为后盾的母基金,就是给这些子基金的操作加一把劲,这是政策倾斜,这是追求出奇制胜。
    我们的PPP现在中国发展过程中间还要防范风险,但是总体的发展态势可以说是在全球走到了前沿状态。这个PPP的创新又对接上了我们已经在天津和上海正式挂牌运行的,实际上是PPP为主的资产交易中心,类固定收益资产必须得到这样的交易中心作为一个平台的匹配来支持长期发展。这样的这种功能的开发,我觉得也有望走在全球的前列。中国的守正出奇还可以说到我们在资本市场的力量,整个金融体系的力量,支持有一些在中国很快成为兴奋点的国土开发中间的连片开发,产业新城的建设和运营,整个大手笔、大资金、长周期的连片开发,已经看到了河北固安、汕头等非常值得肯定的案例,以后还会层出不穷。所谓一千个特色小镇,实际上都是各种各样定制化的连片开发,后面跟上的资本市场的力量,投融资创新的力量,就是要在守正之后要出奇,要有我们中国特色方面的加分,这些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有共性,有个性,我觉得这是一个基本哲理上面我们的方向。在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间,要追求我们守正以后出奇致胜,谢谢大家!

主持人董少鹏:谢谢贾康院长,刚才贾院长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共性思维的这么一个思想思路上提出资本市场有规范性、可持续性,共性又分为法治化、阳光化、专业化。个性强调了政府产业引导资金的作用,发展战略对于资本市场带来的重大机遇。他也强调了不要以善恶作为主要的判断标准,而是要以规则来论短长。新时代的资本市场要法治化、规范化、国际化,要高质量的发展。
    接下来有请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张茉楠女士发言,请她讲一讲中美贸易和相关汇率的问题,大家欢迎!

张茉楠:大家中午好!
    一上午我们听了很多真知灼见,当然其实也有不少的观点交锋。我想既然我们迈入了一个新时代,那么我们对于未来的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肯定有不同的看法。所以我们其实也是非常感谢今天《证券日报》和重阳金融研究院能够提供这样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
    我们的主题是“中国新时代”,但是实际上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全球经济,我想未来都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新的时代不仅仅体现在它的新,可能也体现在它的变。所以未来全球会进入一个新的稳定发展的繁荣期?还是可能进入一个新的矛盾不断激化,未来冲突不断的冲突期?我想可能取决于非常多的因素。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是美国税改。其实刚才罗思义先生也谈到了他对于美国税改的看法。看美国税改之所以能够引起无论是美国国内社会的关注还是中国乃至全球的关注,我们想税改作为一个钥匙,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撬动财富的杠杆。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判断美国未来的全球税改会对中国经济,对中美经贸以及全球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它会不会真正的产生对全球财富的再分配的效应?我想这个问题的确是需要我们无论是个人还是产业,包括我们的政府都是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
    我今天跟大家交流三个题目,首先探讨一下美国税改在当前,就是特朗普政府为什么会把税改作为他整个执政一年来的重中之重。我们知道,实际上税收对于美国来讲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在当前美国经济整体复苏,比如我们看到最新的美国经济数据,美国前三季度,就是2017年的前三季度分别是实现了1.2%、3.1%和3.2%的增长。所以实际上是一个逐步抬高的过程,在这个改革当中,美国重启了税改,我想它的意义可能不仅仅是在于短期刺激经济效益的这种影响。从这个角度来讲,可能我们更要判断,就是特朗普当前的税改不仅仅是降税,从全球的财富效应,从全球影响产业格局和资本流动的角度,可能是一种系统性的变革。刚才有专家谈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我们观察的角度来讲,可能特朗普不仅仅是供给侧的影响,可能对美国的需求侧、供给侧乃至制度性的一些规则性的影响,可能都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构建中国现代财政制度与推进全球税收治理,中国如何构造自己的产业竞争力,这是我们最重要的方面。
    第一大变局:特朗普税改的宏观背景与政策目标。
    美国税改不仅仅是降税的问题,从企业所得税35%降到目前的21%。实际上从很深层次的角度来讲,它实际上是改变整个美国跨国公司在全球产业链当中的布局。我们知道,上一轮的全球化来自于跨国公司所主导的全球化,也就是说,跨国公司在整个全球价值链当中是占据主导地位的。根据我们的观察,跨国公司所产生的全球价值链当中的贸易创造效应,实际上是占到整个全球贸易创造的60%到70%。特别是中国,我们知道上一轮的全球化中国是非常大的受益者,特别是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中国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在整个全球价值链当中成为一个重要的一环。一方面中国成为跨国公司加工贸易的主体,中国一方面成为全球生产的重要环节,比如说中国是亚太地区的中间品贸易的大国。另外一方面,我们联系上游的资源国,比如东南亚、拉美的一些国家,再比如说俄罗斯这些资源国。我们通过这个三角贸易,生产出来的半成品,然后再通过韩国和日本,通过再加工出口到欧美,实际上是完成了整个三角贸易,全球贸易重大的循环。而在这个循环当中,跨国公司实际上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前美国企业所得税的减免以及现在海外资本税收改革,特别是对于海外资本的利得改革,核心恰恰在于资本税和海外资本利得税,完全不同于里根时代主要是以消费税为主导,刺激美国消费和国内需求的方面。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特朗普的确是抓到了问题的要害。也就是说,他实际上是通过资本回流,通过制造业回流,通过使企业扩大资本开支来重塑美国跨国公司乃至美国整体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他可能对未来全球产业和全球资本流动会产生深远的变化。
    美国的减税也是对于税收制度的改革,我们看到,可能美国的名义税率在OECD国家是非常高的。但是实际上它的实际税率相对来讲还不到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是18%多,平均水平是19%。为什么美国会加大对企业资本利得税的降税?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知道,恰恰是改变美国整个跨国公司的公司结构。我们都知道,世界上非常有名的避税天堂,恰恰就是因为美国长期税收制度的漏洞,造成了美国跨国公司在海外形成了很多的非利。比如说在开曼群岛等形成了大量的跨国公司的壳公司。壳公司通过这样一个组织架构,在海外形成了大量的海外资本的留存。所以这次特朗普的税改,恰恰是希望一方面弥补美国税收制度的漏洞,另外一方面,希望能够吸引大量的海外资本回流到美国本土。所以这个制度设计或者是这种制度变革,会对美国未来的公司结构,特别是跨国公司的结构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美国一般来讲,原来都是所谓的从原来的一次性收税转向属地原则。属地原则最重要的就是减少重复性的征税,可能也通过跨国公司资本定价的转移,产生新的海外资本和国内资本的资本比对效应。
    从这几个方面来讲,我认为可能特朗普的减税不能完全把它作为一种减税的政策,可能从很大程度上来讲,的的确确是一种系统性的结构性改革,特别是会对这种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以及未来的全球资本流动产生很大的影响。
    美国税改框架及核心内容。我们能够看到,不仅仅是企业减税,包括从个人消费税的减免、替代税、资本利得税、遗产税、个税以及海外的资本留存,包括像一些针对富人阶层的遗产税的减免,实际上涉及到美国千千万万的阶层,不仅仅是企业个体,包括富人阶层,会不断的累积。特别是对于消费和短期需求的刺激,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刚才我谈到,可能通过这种资本激励以及宏观的回馈效应对美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所谓宏观回馈效应,就是一方面促进美国宏观经济的增长,反过来会对美国这种消费需求、资本投资以及美国的消费扩张产生影响。这样的话,就会对美国整体的经济产生新一轮的良性循环。所以考虑到这个方面,可能美国在短期内国内消费需求和国内的经济增长会比较快速的反弹。但是从长期来看,因为边际效益递减,可能是一个逐步平缓的过程。刚才罗思义先生谈到了,美国直接对于宏观经济的负面效应是国债供给的增加,使得大量的赤字融资产生不断的扩张。根据美国税收政策委员会,美国的赤字可能在未来增加1.5万亿美元左右的水平。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美国未来的国债规模,会产生一个非常大的扩张效应。
    我们看到,这可能就是产生了一个双重的悖论。一方面就是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宏观经济政策一直是以宽货币、紧财政的这样一个政策组合。现在美国财政扩张,而货币政策进入一个正常周期的情况下,就可能产生一个完全相反的政策组合。这样带来的情况就是,美国的所谓宽财政、货币从紧的政策可能未来会难以持续。我们都知道,刚才罗思义先生也谈到了,美国的宏观经济增长可能会使美元逐步走高。另一方面,赤字的增加,特别是财政的增加以及现在基础设施的投资增加,又不得不使美元实现一个贬值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是美元升值还是美元贬值?其实我认为不仅仅取决于市场的效应,可能还是取决于美国宏观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在这个方面,特别是美国进入新一轮的货币政策调整期之后,可能会产生新的所谓的“新特里芬矛盾”。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长期的国债收益率,有可能是处于逐步升高的过程。我们知道,现在美国联邦利率是比较低的水平,而未来无论是缩表还是实际利率的上升,都有可能使长期的国债收益率处于一个上升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就触发各种各样的资产泡沫或者是大宗商品的调整过程。可能对于未来的全球金融市场,以及我们各种货币资产和各种金融资产有重大的影响。
    美国税改将引发全球资本流动与产业格局调整。美国这次税改不仅仅是针对宏观经济,实际上更多的是未来影响全球产业变革的格局。所以我们看待美国税改,可能更多的要超越税改之外来看待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特别是我刚才谈到的,美国属地征税和一次性税收存留的变革,会对美国整体产业资本产生非常大的调整。我们也看到,现在美国历次税改,包括里根的税改,包括小布什的税改以及奥巴马当时的税改,实际上对于全球资本回流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在里根时期,基本上是税改期间有七成的资本回流到美国。小布什时期,实际上也有非常大的影响。而我们看到,刚才李世默先生也谈到了,其实最大的影响可能是美国跨国公司对于整体海外投资决策的影响。一方面是美国整体减税,特别是营商环境的改善。另外一方面,就是有可能面对其他国家的投资壁垒和翘翘板的效应。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跨国公司会不会产生新的全球产业链重新的配置?实际上是影响非常大的。
    我们看到跟中国的比较,实际上对于资本来讲,它都是走向价值洼地,不仅仅是对于成本,可能也是对于财富的比价效应。如果他认为未来的这种长期投资收益会有一个逐步抬升的过程,那么他会不仅仅考虑短期的成本。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认为中国和美国之间可能未来会有一个翘翘板的效应。我们看到,可能中美之间的税收特别是税赋不仅仅是在于税赋本身的高低,可能更多的是一种税制结构的差异。美国更多的是以直接税为主导的税制结构,而中国更多的是间接税主导。直接税主导就是不能把税赋直接转嫁给消费者,但是间接税可以把税赋通过定价专家给消费者。这种情况下,企业不仅仅有税收的负担,消费者也普遍的有税赋感,从这一点来讲,中美之间的税收制度差异,可能也是绝对未来中美在投资结构和成本结构之间的重大变化。
    刚才专家也谈到,不仅仅是成本,未来对于知识产权保护、营商环境、市场开放程度、投资壁垒,这些可能都成为未来全球跨国公司进行全球资本再配置的这样一个重要的选择。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从要素的重组、资本的重组、产业链的重组以及未来红利分配的重组情况下,未来美国的税改会不会对全球的资本格局和产业变化产生影响?我想这个对于我们中国未来的结构性改革实际上是非常重大的挑战。
    第二美国税改对中美经贸的影响。
    基于此,我们不仅仅对于一个定性的描述,我们也根据中美之间,乃至税改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做了一个一般的动态可持续的模型。第一种情形就是美国当前的21%的企业税改;第二种情况就是我们考虑到未来美国有可能发动贸易战或者是非关税壁垒,所以我们通过20%的贸易壁垒的假设进行情景模拟;第三种情况就是全球有可能产生新一轮的竞争性减税,如果各个国家都跟进的话,它会对全球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最后我们发现,美国税改有可能直接对全球的投资,特别是美国投资产生影响,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影响并不大。之所以是这种情形,因为美国直接影响的就是短期消费的增长,特别是国内需求的增长。进口的扩大,出口相对增长的缓慢,可能会进一步加剧贸易逆差的增长,未来有可能中国会出现新一轮的贸易冲突或者贸易升级的过程。
    我们也看到去年的数据,2017年1月份到11月份,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顺差已经超过了2016年全年的水平。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未来配合美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包括232条款,以及以色列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我们认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中美之间经贸的冲突有可能会逐步升级。
    第三中国应加快构建现代化财政制度,积极谋划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顶层设计。
    从刚才一系列分析的角度来看,中国现在面临的问题可能不仅仅是一个税收竞争的问题,可能未来影响的是中国产业竞争力的问题。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加快我们财税制度的改革,逐步由间接税转向直接税的制度性变革。另外一分析,中国一定要在产业投资和竞争力方面有更多的举措,比如加快产业升级,加大对中间品贸易的升级。未来在资本品,包括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方面,中国实际上是未来应该加大更多产业投资和创新投资的。
刚才谈到了,如果全球产生这样一个税收竞争或者是美国进一步税收投资的壁垒,以及未来有可能产生的税收转嫁的影响,中美之间通过双边贸易投资协定,通过中美之间的税收协定,要进一步加快国际税收调节制度。中国来讲,海外走出去的步伐,有可能在未来,无论是对于美国来讲,对于欧洲来讲还是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来讲,我们可能会面对未来一定的投资壁垒,这是对中国未来产业投资,包括我们海外资本输出一个非常重大的挑战。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认为,实际上美国的税改可能我们关注的焦点不是在于美国税改的本身,也不是在于中美之间税赋的差距,而是在于美国税改可能对于全球产业投资,全球贸易循环以及全球资本流动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建议就是,中国应该加快重新重塑中国的整体国家竞争实力,进一步推动中国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全球影响力,谢谢!

主持人董少鹏:感谢张茉楠女士,体重最轻量级的嘉宾做这么一个很重量级的压轴,非常好她讲到美国的减税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于全球的,特别是美国等跨国公司的决策在全球的资源配置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中国需要重塑自己的经济结构,包括金融的体系,增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
今天上午11位嘉宾发表了演讲,我们发布了两个重量级的报告。今天上午的到会非常成功,在这里感谢各位嘉宾,感谢各位听众,也感谢会务组的同志们,大家辛苦。上午的会议就到这里,感谢大家!

网络直播主持人:本次论坛上午部分已结束,下午13:30将进行专题论坛,敬请期待。

主持人张亮: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
    按照本届论坛的议程,今天下午将举办两场专题论坛。第一场由我来主持,这场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产业变革与创新”。我们知道,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幕已然拉开,这也是近几年业界谈论比较多的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向。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中国产业的变革与创新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由于深知,动力源自改革,创新增强活力。企业家是中国产业变革与创新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使命。所以这次专题论坛,我们特别邀请到了部分知名企业的高管和经济学家,共同来把脉产业发展的趋向,探讨创新路径,分享实践智慧。
    下面我们进入分享互动环节。有请各位嘉宾上台,他们是:上海重阳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先生;广誉远董事长张斌先生;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江涛先生;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轶鹏先生;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黄清先生;同方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旗女士。
    谢谢各位,今天上午各位嘉宾主要是探讨了宏观大势,今天下午的论坛主要从产业创新与变革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探讨。如果说上午是顶天,下午是立地,落实到产业和具体公司的动作上面来。如果还有点时间,投资者也特别关心在座各位公司的相关情况,可能还有一些提问。
    第一轮主要紧扣主题,产业的变革与创新。你认为在新时代这个大背景下,公司所处的产业发展趋势可能会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新特点?先从综观的角度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王庆总是对宏观、中观、微观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你可以从全球的眼光,可以从整个中国各大产业新的动向发表一下你的观点。据我了解,王总的经历很丰富,也是知名的经济学家,曾经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担任过经济学家,在摩根斯坦利大中国区担任过首席经济学家,在中金公司的投行担任过执行负责人,所以说王总对于前瞻性的宏观研究都很深入,在重阳投资方面有非常有实力,首先请王总来谈一谈第一个问题,中国的产业变革与创新可能会有些什么新的特点和趋势。

王庆:谢谢张总的介绍,实在是过奖了,非常荣幸参加这个论坛的讨论。
    实际上这个环节正像刚才张总介绍的,这个环节是讨论行业和实业的。我们重阳投资是专注于二级市场的投资,我本人是更多的做一些宏观和资本市场相关的一些研究,所以我今天在这个环节参与讨论,可能更多的是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我先开个头,更多的主角,这几位实业企业家会有更多的真知灼见。
    我觉得中国经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大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也经过了长达8年,甚至是更长时间的调整。这个调整从最近两年的一些重要指标看,无论是宏观指标还是微观指标,尤其是更准确的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上来看,越来越有明显的迹象表明,中国经济转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而且我们通常说转型这个弯已经基本上拐过来了,这是从宏观数据上来讲,消费、投资和出口对增长的贡献,工业、服务业对增长的贡献,以及上市公司不同行业之间的财务关系,包括资本回报率等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指标都很明显。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发现我们的股票市场在2016年初以来开始做出这样一个反应。从二级市场投资者来讲,也开始关注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更重要的是大家对产业的变化,在上市公司里的体现开始成为很重要的投资主题,成为上市公司业绩表上的驱动力。
    比如我们对消费升级,对产业集中度的提升,这两个主题实际上是我们2016年来,尤其是2017年驱动股票市场,驱动那些表现优异的上市公司最重要的两个驱动力,这都跟中国经济转型密切相关。作为我们二级市场投资人来讲,我们会紧紧抓住这两个主题,在此基础上叠加了十九大以来我们党新的经济政策方向,尤其是我们认为,在消费升级产业结构升级的这两个基础上,再加上国企改革的维度,这可能是我们驱动我们资本市场2017年以来这个慢牛最重要的基本面因素,这个基本面因素,很可能在2018年还会得到比较充分的演绎。

主持人张亮:谢谢王总。下一位是广誉远的张总。广誉远这家公司可能没有这四家千亿市值公司在二级市场的影响那么大,我们都知道,现在是恒瑞医药、复星医药,这是化学药的,中医药的云南白药,广告都很厉害的,刚才下面跟张总交流的时候,广誉远貌似广告没有那么多,在二级市场的影响好像没那么大,实际上仔细了解他们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待会儿张总会说。他们有国家的中华老字号,两个国家保密处方,三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很丰富。当然张总所代表的是医药行业,大的主题是健康中国,这是很重要的板块,也是咱们A股市场比较稳健,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板块。这一块主要是中药,咱们请张总谈谈中医药这个产业是怎么来变革的,包括中医药的国际化。

张斌:首先感谢《证券日报》能够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中药老字号在产业升级方面的一些思考。
    十九大报告里面习主席提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这个实际上就体现了现在处在一个消费升级的新时代,在消费升级这个背景之下,人们从过去30年前可能仅仅是温饱型的消费,经过30年,现在已经到了价值消费,正在向精神消费的巨大转变过程当中。正因为这种消费升级的驱动,带动和促进了中国在产业端要求不断升级产品,这是从产品的品质上来讲,再就是从服务端要提升消费的服务。所以我们看到,特别在我们中药行业,这十年,很多人跑到美国、韩国去买汉方药。特别是对于广誉远、同仁堂这些老字号来讲,我觉得这是我们老字号的耻辱。因为我们没有做好,我们没有给中国消费升级带来巨大的消费能力提供更加高品质的产品。
    所以广誉远从2013年开始,我们重新进行战略调整和定位,全产业链打造广誉远的精品战略。实际上也是想在国内率先通过产品品质的提升,对上游产业原材料品质的保障,所以从上游产业原材料的建设到中游,我们积极的建设,一直到下游,为一些高品质消费需求的客户特别是有这个需求的人,提供在五星级酒店、机场、高端商场开设我们的体验店,让这些人能够在最便捷的地方体验到更加高品质的中药产品和相关的服务。我觉得这正好也是迎合了消费升级的需求,确确实实是这样。我们过去30年前,人们得疾病花5千块钱,但是现在只要有治疗方案,只要能治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借钱都要看,所以从健康产业来讲,人们对生命观和疾病观发生了改变。
    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讲,也是有很大的政策顶层设计,健康中国2030的规划,“一带一路”等等,包括中药法的实施,我觉得这些从政策顶层设计来讲,也促进了中药行业在新时代迎来了新的黄金发展十年。这也是我们广誉远现在一直在坚守的,我们要用最好的原材料,能用天然的就不用人工。比如说安宫牛黄丸,能用天然牛黄,我们绝对不用人工牛黄替代。能用天然麝香,绝对不用人工的麝香替代。包括保婴散这样的产品,对于高热惊厥的小孩,只要保婴散,一剂下去,对于退热效果非常好。但是前10年没有,天然人工麝香改人工麝香了,天然牛黄改人工牛黄了,疗效都在降低。因为消费升级以后,人们对这些东西是有需求的。所以在这5年,我们在回顾本源,用最好的原材料做最好的中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我们公司将安宫牛黄丸回归到用天然牛黄、天然麝香推出,市场反映非常好。现在人们到药店去买,一买是十盒、二十盒的买。我们曾经有一个单子,一个深圳的棚户区改造的拆迁户的中年妇女,先买了一盒药,吃了效果很好,然后再来,3万块现金,一买几十盒,100多盒,所以就是人们的消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持人张亮:张总指出了精品中药是下一步中药发展的方向。
    下面请科大讯飞的江总发言。江总所处的领域是人工智能,这也是A股市场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板块,科大讯飞也是这个板块的领头羊之一。现在都在谈新经济,新经济离不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我看最近刚刚召开的美国CES,代表了国际消费电子领域最前沿的一个展览会,报道当中,三分之一的都是中国企业,而且重点的都是人工智能,包括新能源汽车也是挂上智能,BAT这些巨头都纷纷进军新能源汽车,他们都号称电动、智能、共享等,人工智能在世界上都是非常受关注的。咱们A股市场对人工智能板块关注度非常高。请江总说说人工智能这一块有什么样的变革趋势?

江涛:人工智能这几年非常热,应该说老百姓、媒体关注度都很高。其实好莱坞电影很成功,塑造了很多人工智能的形象。但是无论是特别邪恶的,能够像《天网》、《终结者》那种威胁人类的,还有一部电影叫Her,温情脉脉的,能跟男主人公谈恋爱的,这些好莱坞电影当中的人工智能,其实离我们工业界当中说的人工智能离得非常远的,其实是两回事。包括有一些哲学家像霍金,他是物理学家,但是他在人工智能领域算是哲学家,哲学家提出来的担心与我们工业界还差得很远。
    当前工业界的人工智能主要有两条技术路线,一条我们叫做强人工智能。是对脑科学、神经科学的研究,研究我们人脑的高级神经活动规律,人的创意、灵感、想像力究竟是怎么来的,我们的大脑到底是怎么样的运行规律,把这些东西研究清楚,理论上就有可能再构建一个像人一样的,能够举一反三的大脑。这一条技术路线过去几十年投入很大,但是突破是很有限的。未来的演进路线,什么时候能突破?还是说研究了50年之后说此路不通,这是完全有可能的,这是一条技术路线。另外一条技术路线,我们把它叫做弱人工智能,它的基础理论其实很简单,大家都学过概率论、统计学、贝叶斯定律这一套东西。为什么要到这个时间点上才开始砸钱?说白了,它是人类所拥有的数据规模和数据处理能力到了这个点上,使得我们原来的那些数学理论、概率论、统计学、贝叶斯定律能够发挥作用,本质上就是这个。所以某种意义上来说,强人工智能很弱,弱人工智能越来越强,就是这么一个特点。弱人工智能的特点,机器不具备自主的意识,更多的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这套体系人类过去的生产过程、生活过程形成的数据积累通过机器学习,现在机器学习是弱人工智能中间最主流的技术路径。通过机器学习这种方式,使得它能够固定沉淀下来,固化下来,可以处理的事情就很多了,极大的提升了人类的脑力劳动和生产率。
    我们讲过去20年信息技术的发展,本质上解决了连接问题,人和信息的连接,人与人的连接,人和商品的连接,解决了很多连接问题。但是并不是解决了连接问题就解决了所有问题,还有大量的问题没法解决。比如协和医院里面的医生,你把他跟全世界的病人连接在一起能解决问题吗?不解决任何问题,他已经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了。这个本质上是人类脑力劳动的产能,在这个时间点上成为了瓶颈,怎么提升人类脑力劳动的产能?刚才讲的弱人工智能就可以做这件事情。把这些脑力劳动的过程数据化,用深度学习的算法训练,现在我们已经非常清晰的可以看到,机器可以学习这个行业最顶级的专家知识和经验,从而达到这个行业一流专家的水平,超过这个行业90%的脑力劳动者,就会带来人类脑力劳动整个产能一次巨大的革命,不是十倍、一百倍,是无限倍。比如医疗领域,机器学习这个行业,协和医院最顶级的专家,将来可以给远在西藏、青海的农村病人看病,是同样的水平,但是它可以无限扩展。
    所以我们相信,业界为什么这么关注,认为它是第四次工业革命,关键点就是这样,就是到了这个时间点上,哪怕没有大的理论突破,不需要大的理论。现在基于深度学习的技术演进路线,我们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5年、10年、15年、20年之后人工智能怎么改变这个世界。就拿讯飞去年推出的翻译机,前年的时候我们的机器翻译,大学英语四级的水平,去年已经做到了英语六级的水平。我们相信,两年左右能做到大学英语八级的水平,而且还有不同的语种。过去学英语也是,或者说翻译是一个脑力劳动者,这个脑力劳动,机器学习以后慢慢固化了,这个产能又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总的来说,现在的信息技术正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点上,从解决连接问题到进一步解决人类脑力劳动的产能问题,这是一个大的拐点。信息技术的突破会带来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的突破。现在这些技术的突破都是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助推火箭带来新的突破,所以会带来一系列整个世界新的技术革命。
    我就说这些,谢谢!

主持人张亮:下面请伊利集团张总发言。伊利股份是咱们A股市场标准的大白马股,业绩非常稳健,现在是全球乳业八强了。我记得前一段有一个机构做了一个统计,连续5年业绩每年增长20%,连续5年都增长的公司只有1%多,5年当中有4年能超过20%的大概只有2%。这种业绩能够长期保持稳健增长的公司并不多,我们一个个去算,伊利估计也算这一类的公司。国内绝对是乳业老大,国际现在是第八,可能下一步还要往前跨越。请张总说说乳业这一块的产业变革,你那一块大的应该是叫食品饮料,你重点可以说说世界乳业或者中国乳业这一块下一步可能会有些什么变革,有些什么新的趋向。

张轶鹏:感谢《证券日报》,感谢张总给我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刚才张总也介绍了伊利集团,伊利集团在全球乳业排名第八。刚才张总也介绍了净资产收益是20%这样一个数字,在全球乳品前10名当中,这个数字也是排名第一的,在这里我跟大家共享一下这个信息。
    讲到产业趋势,实际上刚才前几位老总和专家讲到相关的话题,乳业看似是比较传统的行业,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对于生活的品质不断追求的提升,对于乳制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实际上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的乳制品行业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期,前几年已经进入了稳健的发展阶段。从全球乳业角度来看,这几年全球乳业整个的发展是放缓的趋势。伊利如果在整个全球乳品行业当中还能保持这样一个增长的速度,实际上我想可能更重要的就是创新。其实前面特别是科大讯飞也提到创新的话题,对于乳制品行业如何实现创新?大家觉得也没有什么可创新的,觉得不像其他的BAT企业那样。但是乳品行业比较特殊,它是横跨一二三产业,我们的上游有种养殖业,中间是生产加工环节,下游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所以种养殖到生产加工,到销售服务,这是三产横跨的一个产业,这个产业链比较长,而且各个环节比较复杂。如果实现创新的话,大家都知道,做食品要讲食品安全,就是讲要从源头开始抓起,整个过程可追溯。要讲创新,实际上就要全链创新。也就是说,你要推动上游创新,带动下游实现创新,是这样一个全链的创新。
    大家都知道,中国在养牛方面,特别是养奶牛,我们所有人喝到的牛奶,其实大多数都不是中国的牛生产的牛奶,多数用的都是荷斯坦、君山等引进的牛。在中国要建立中国的养殖模式,实际上是这么多年的快速发展,市场快速增长的需求我们要如何匹配,这是一个问题。
    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养牛首先要满足牛的需求,牛吃的营养均衡,才能给我们产出更加营养的牛奶。牛的环境更加舒适,它的产量,单产和日产才会提高。所以我们一定先要保证牛的营养与健康,生活环境的良好,心情的舒畅,大家都听过给牛做按摩、听音乐这样的故事。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还有养殖模式的问题,我们都要进行创新,如何能够适合中国。中国绝大部分适合养奶牛的地方都在北方,新西兰、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有非常广袤的草原资源,在我们国内这样的地方也比较少,这是国情问题。我们在北方如何养牛?在华北这一带适合养牛的地方如何养牛的问题,这是我们探索中国的模式。所以说这里面好多利用信息化手段来管理。过去每一个牧场要放一个品控人员做质量管控,帮助牧场做科学的饲喂,科学的防疫,进行挤奶、检测等等工作。现在我们每一个牛都戴上耳标,它的族系,它的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是谁,产地在哪里,它目前的生长期是处于什么阶段,不同的阶段要配备什么样的资料,所以说这些都是用信息采集的方式进行信息化,用手机APP去管理的,这里面就有一个创新。
    在我们的生产环节,比如你要实现质量的管控,实现产品的研发,仅仅依靠我们国内也是不行的,因为我们现在已经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现在伊利集团有欧洲的研发中心,还有中国内蒙的乳业研究院,是一个全球的研发平台。这样的话,我们自己的产品研发实际上也在利用全球的智慧做我们自主研发。因此,在生产环节,不管是提高生产效率,还是为了管控产品质量和安全,也都采用了一些数字化的生产方式。也就是说,我们的工厂都是数字化、智慧化的工厂。
    下一步在销售服务领域里面,我们也用了一些用大数据分析,用互联网思维来不断的投入到有可能非常有效的数据源,来洞察和分析我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创新。我觉得要说产业趋势的话,我觉得创新是所有的行业都涉及到的,更是我们乳业需要的。另外我觉得品质一定是一个保障和基础,不管我们的行业如何升级,发展趋势什么样,品质一定是我们的基础。再一点就是绿色,刚才前面讲过,乳品行业跨三个产业,就需要和整个一二三全产业链的协同,包括环境,所以我觉得绿色也应该是一个趋势。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就讲到这里。

主持人张亮:下面请神华的黄总来介绍一下。中国神华也是咱们的央企,去年国电和神华的重组,大家俗称“中国神电”。请黄总为我们介绍一下煤炭这个产业怎么转型创新,有些什么大的趋势性变化。

黄清:非常感谢大家,也感谢《证券日报》组织了这么好的一个新时代的资本论坛,这可能会成为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品牌。所以我们很荣幸见证第一届2018年的会议。
    刚才张总提到我们的控股股东神华集团和国电集团,去年12月28日成立和联合重组了一个新的公司,叫国家能源集团,网民调侃说叫“中国神电”,其实正式名称是国家能源集团。问到我关于能源行业的变革,我想用一个关键词“科技”来讲,有两句话,一句是科技创造能源未来,另一句是科技创造未来能源,来解释一下今年1月8日我们国家召开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如果大家留心看的话,它分三个奖项,就是奖给成果的,还有一个大奖,那是奖给人的。三个奖项有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和科学发明,与产业最密切的就是科技进步和科学发明。大家看一下,获奖的特等奖科技进步的是关于特高压的,那是能源行业的。具体到我们煤炭行业有关的,在科技进步和科技发明里,一共有四个一等奖,其中有煤电的两个一等奖,一个是煤电的超低排放,也就是燃煤电场三项污染物的排放,就是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比天然气发电还要清洁,这就叫超低排放。另一个就是低发热量的煤炭,怎么用CFB技术,或者是循环流化床技术进行大规模的燃煤发电,就是600兆瓦的燃煤发电,这个技术也获得了一等奖。还有两个是拓宽煤炭使用领域的,大家知道,煤炭是一种能源,但是其实煤炭也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所以这次的两个奖项中,一个就是关于煤质油和煤质烯烃的,或者叫煤化工的一等奖。还有一个是用煤制了甲醇之后,用甲醇制烯烃的一个一等奖。所以一共在煤炭这个领域就有四个一等奖,彰显出我刚才说的主题词“科技”。科技将改变能源的未来,科技也会创造煤炭的未来。科技就是煤炭行业产业变革的驱动力,也是产业变革的主题词。
    我先分享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张亮:接下来有请同方金控的张总发言。刚才上台前也跟张总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同方现在的主营构成里面有三大块,互联网服务与终端、安防和环保。刚刚张总说同方股份是八大产业,我看到主营构成是三个排在前面。张总所在的金融控股在同方股份里面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服务于所有的产业。请张总跟我们分享一下,同方金控的发展趋向和一些动作。

张旗:大家下午好,感谢主办方,感谢主持人张亮,还要感谢我们的老板黄总给我这个机会见到大家。本来今天是我们的副董事长、总经理黄总在这里发言,他出差没有回来,我今天从上海赶过来。
    刚刚张亮总把我们每一家都进行了一些了解和介绍。我在这里特别荣幸有机会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同方。在我介绍之前,我前面两位老总,张轶鹏总和黄清总,不管是从吃的行业还是从用的行业都说了两个字“科技”。我们清华同方是今年上市20周年,它的代码是600100。当时我也就是在20周年庆典的时候加入了同方这个大家庭的。所以我当时就说,我们上市公司的代码是600100。所以我们清华同方的每一个员工都应该尽力把它做成真正的100分的公司,我们从它成立起背靠清华大学,我们就是立足作为一个围绕国家新兴战略板块的高科技公司。所以要说我们目前想做好整个产业,我们有12个字:科技创新、金融创新、管理创新。这是我们上市20年,公司存在将近30年一直走过来的路上面不停的思考、总结和探索我们的这些核心竞争力做的实践。
    刚刚张亮总说同方有三大板块,清华同方跟很多公司有点不一样,比如神华股份上面有神华集团,我们清华下面有一些兄弟公司,比如大家都知道的紫光、启迪、诚志,他们在上市公司上面都有一个集团。但是我们整个清华同方整个公司没有一个集团的说法,所以整个是上市公司。也就是大家现在有人问,你们同方是做什么的?华大基因是做基因的,伊利股份是做奶制品的,大家印象里面他们特别专注。那么清华同方是做什么的?刚刚张亮总介绍了三大板块,但是实际上我们同方不止三大板块,我们同方有八大板块。因为它的缘起,就我这几个月在清华同方的经历,我帮大家做了一个全面的尽调。它是中国这些高校产学研一体化最成规模、最成体系,而且最早成功的一家公司,它所有的板块几乎都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和同学一起在学校的实验室里面创新出来的。
    举几个例子,大家会说,我们现在这几大板块是什么?我上个月参加了申万宏源的年会。专家们讲,2018年最值得投资的一些板块,我一看都在我们同方。这里面包括大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智慧交通、智能家居、安保、军民融合,所有涉及到新旧动能转换,我们的板块都有。实际上学了十九大报告之后我发现,习大大提到的绿水青山也好,建立美好家园也好,整个同方的板块一出去就是建立一个智慧城市。所以这也是我最近在加入同方大家庭里面充分发挥金融作用的方面想思考的,我们应该立足于建立我们的产业,与我们国家的一些城市合作共赢,产城互兴,建设美好家园。
    举个例子,同方跟我们每个人最直接相关、天天用的,如果你们最近在写论文,CNKI,我想大家可能写论文的人每一个都在用,你们交本科论文、硕士论文、博士论文,EMBA的论文,都要去查重,这就是CNKI。CNKI是全球最大的数据知识库,这是毫无疑问的,全球都用的。大家很多人抱怨说,你能不能给我弄个账号?我随便上去一下就一两万块钱,的确它的权威性毋庸置疑。
    我想在座我们每个人都坐过飞机,你在机场走安检会用到同方威视,大家最了解的海康威视已经4千亿了。同方威视正是因为我们同方的缘起历史,我们整个同方是一个A股,所以同方威视现在还在上市公司里面,没有独立,是非常好的一个公司,也是全球最大的大型安检系统的企业。
    其他的方面,在信息披露上,我们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是公开透明,我们每一个动作都需要披露,因为整个都在上市公司下面。我们这个小小的金融控股板块,是整个同方里面最新的一个板块。我们要践行中央金融会议的第一条要求,说金融服务产业,怎么样能够产融互兴。这里面我们现在同方金控有三大块业务:第一是金融控股,我们有各种金融牌照。虽然我们是很新的一个板块,但是清华同方本身就有特别多的金融牌照,现在汇总到整个金融这一块;第二是我们有一些国内外的并购,围绕现在同方这八大板块去做金融并购,做强每一个板块;第三是我的一些资产管理,因为背靠清华大学,它的这种高精尖的人才,不止是在实业板块,在金融板块也非常多。所以我们对很多市场上清华特别好的团队注资,我想如果你们有兴趣的话,也可以来关注。因为我们通常同方的股权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我们团队都可以涉资股权,都可以百分之百控股,混改我们做得很早。

主持人张亮:谢谢张总,具体有什么新的动作,我们第二轮再说,第二轮就是谈到新动作了。习总书记说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这既是一种继往开来的能力,也饱含着更上一层楼的殷殷期待。我想知道,咱们公司在十九大之后都有些什么新动作?或者说有什么创新的举措?我们先从实业公司来说,最后王总来点评一下。

张斌:从我们企业来讲,十九大之后其实战略跟我们上一个5年的战略是一致的,就是融合全产业链。所以我们更重视,十九大之后,包括习总书记提到的精准扶贫这些方面,我们现在更多的是在上游的积极建设,现在在云南有一些珍稀动物的养殖基地,包括一些道地药材的种养殖基地。通过在当地进行一片工厂的建立,跟当地的农户进行紧密的结合。其实更重要的是为工厂在原材料的品质上能够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我们在东北也是包括鹿茸、人参等等也在布局,实际上整个就是要讲绿色,讲环保,从上游原材料的品质上,经济建设上,包括我们在土里面找的所有种植的东西,全部要对它的土壤、农药残留都要进行指标的控制,来去检测农药残留,检测重金属的控制,来提升我们所有产品的品质,因为这也是我们老百姓的一些需求。
    刚刚科大讯飞江总在讲人工智能,我们实际上在中医的人工智能方面也有一些布局。刚才江总说得很正确,其实中医实际上三千年来,他确实也是大数据,很多的舌诊、面诊、脉诊,实际上都是通过不同的人大数据统计出来的。但是中医的古籍太多了,学五年中医的人古籍不一定完全记住,能学一本,把《伤寒论》学懂,都能看几百种病。但是从《黄帝内经》到我们这3000年下来,中医的古籍、典籍、文献,还有包括经方、名方五万多首,没有一个人能够记得住,就是国医大师也记不住。但是机器人不一样,机器人通过学习的能力,把所有的文献通过学习以后,它可以把所有的文献跟经方进行链接,最后能够通过舌诊、脉诊和面诊这些诊断出来之后,能够给你把五万多的经方里面最适合的方子评价出来,所以这个我们也在这方面去做。实际上最终还是要从消费升级来讲,就是满足更多的人对中医的消费需求。现在国医大师才60个,现存的活着的只有45个,好医生太少,需求太大。如果通过机器人能够解决智能的诊断,它把所有的典籍都学会了,可能比很多国医大师都厉害。每一个人都有个体差异,所以我认为,未来的中医机器人跟国医大师可能是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的,不断的相互影响,往智能化方面发展。其实最终想在下游为我们的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智能化服务,中医药的服务。

主持人张亮:下面有请我们江总说说科大讯飞有什么新动作?

江涛:这几年来,科大讯飞做的事情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从能听会说到能理解、会思考。因为科大讯飞18年前成立的时候,当时我们团队定了一个目标,让所有的机器设备,比如说手机、汽车、电视、玩具等等像人一样能听会说,当时我们定了这个目标。这十几年走来,应该说在能听会说方面,机器已经越来越接近人类的水平了。昨天我参加了央视的一个活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一整部六集的电视纪录片叫做《创新中国》,由机器,由人工智能来配音。我当时在台上发言的时候,我说是用这个技术,科学和艺术之间,向已故的配音员李毅老师致敬,做了他的音库。语音识别这几年发展很快,我刚才在台下的时候,很多朋友都说在用我们的语音识别,越来越多的设备能听会说。当前最大的机会是能理解,会思考。说两个术语,在人工智能里面是两个分支,一个分支叫做感知智能,计算机能听会说,能看会说。人工智能学习人的感知的能力,比如我们的耳朵,我们的眼睛是用来感知外界的。但是比这个更有挑战的是认知智能,什么是认知?我们的阅读理解,我们看到文字能理解,逻辑推理、分析归纳、知识表达,这些是人类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机器通过深度学习的算法,通过规模化的数据,认知能力是人工智能突破的点,也是下一步挑战的目标,应该说这几年已经开始苗头出来了。
    我举几个例子。一个是在教育领域,科大讯飞做的人工智能系统,已经能够像老师那样批改孩子写在纸上的作业和卷子,不光是客观题,还包括中英文作文这样的主观题。大家都知道,批改作业,批改卷子是我们一个典型的脑力劳动,这个脑力劳动的过程,通过海量数据的持续推动,通过学习一流专家、一流老师的知识和经验,机器现在在这个点上已经超过了大部分的老师。在医疗领域,去年11月份卫计委正式宣布,2017年的国家医师资格考试,总共53万人参加,这个考试满分600分,如果拿360分就能拿到医师资格证。这个考试里面不是简单的从题库,像我们的驾照考试那样,每年题库都不一样,专家组每年都出新题。这里面就是典型的大量的临床具体问题,比如说病人甲的症状一二三四五,你应该采取哪些诊疗措施。病人乙的化验结果,有这么一个指标,那么一个指标,你应该给他吃什么药。
    现在机器能做到什么程度?去年考试,在卫计委安排的正式进行了公证,我们的人工智能系统在有线、无线的网络全部断网的情况下,现场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要进行推理,最后做出判断,考了456分。这是什么概念?去年参加的有50多万考生,他们都是学了5到8年的专家领域的人士,超过了他们中间的90%多,应该说人工智能系统已经初步具备了当全科医生的潜质。
    现在在很多领域,比如机器看肺部的CT,科大讯飞连续几次刷新了世界纪录,已经达到三级甲等医院放射科医生的水平。前几天这一轮深度学习理论框架的奠基者,在一次会议上他就说,从现在开始,应该停止培养放射科医生,整个进步的速度是很快的。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司法领域,去年在上海高院进行了试点,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他们内部叫206项目,这个项目是解决什么问题?有八大类案子在不断的增长,只要你把这个案子的相关信息输入到系统里面去,这个系统就会告诉你,这个案子的证据链是不是完整,证据链当中有没有自相矛盾的东西,这个案子涉及的类似的案例,从各种案例库中给你找到最接近的。相关的法条,从浩如烟海的各种法律规章当中找出来这几个法条相关。最后给法官三个建议,该定什么类型的罪,该判多少年,该罚多少钱。应该这说套系统极大的节约了这些法官,这些脑力劳动者过去判案要查多少卷宗?现在机器就可以大幅提升他们的脑力劳动生产效率,这些都是依赖于认知智能。
    所以我刚才讲,现在到这个时间点上,人类的脑力劳动产能将会有一个巨大的爆发,核心的突破就在认知智能上,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清晰的看到,未来几年它会深刻的改变每个人的学习,改变每个人的生活,改变每个企业的经营,改变政府的决策方式。当然,对我们整个社会的就业结构,也会带来巨大的影响,人类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主持人张亮:谢谢。接下来我们请伊利集团的张总说一说伊利有什么新的动作?

张轶鹏:刚才有嘉宾在第一轮话题的时候已经点了我们这一轮的题,就是在新时代对于主要矛盾的论断,在十九大已经明确了,就是人们对于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我们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我觉得我们都要面对这个问题。
    对于乳品行业的伊利集团来讲,如何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营养健康的乳制品,如何保证我们的健康,实际上是我们的基本需求,也是终极目标,这个话题,刚才张斌总和各位都提到了。对于我们来讲,对于消费需求的满足,面对消费升级这样一个背景,伊利集团前面有交待,就是我们在不断的洞察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实际上这种洞察也是持续不断的,而且目前的这种洞察的技术手段方法越来越多。除了前面刚才讲的我们利用现在大数据的分析,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去了解、分析我们目前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实际上我们消费者还有很多潜在的消费需求。这种消费需求,是他自己目前也无法画出清晰画像的。我们要用更精准的数据,来不断的挖掘潜在的需求,这个需求实际上是个体消费者说不清的,但是群体消费者是有潜在需求的。
    举个例子,我们刚有固定电话的时候,我们没有想到会有一种产品叫手机。但是有了手机,有了移动通讯工具以后,我们每个人都会使用它。所以说对于乳制品消费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我们通过这样的技术手段,要画出未来消费者精细的消费需求的画像。另外,有了我们的目标,我们对于产品研发的技术,其实前面也提到了这样的话题,这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怎么去实现创新?怎么去实现产品研发?我觉得不仅仅要依靠我们全球的技术手段,我们全球的智慧资源。更重要的,我们还要结合不同的消费群体,实现不同的创新。也就是说,在需求端是满足供给端的,这是起点,是原点。所以我们觉得,这方面的创新应该是需求端创新,捕捉消费者,洞察消费者的技术创新手段很重要。
    我们的研发能力实际上也随着对生命科学,对我们产品不断的创新,也不断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我们在聚集全球资源的同时,实际上我们也输出了一些自己的管理方法。实际上我们在实行国际化战略的同时,我们也有汲取和分享,是这样一个过程。讲到全球化的问题,实际上伊利集团这几年全球化的步伐从亚欧美到大洋洲都实现了布局。织了这么几张网,一个是前面讲到的智慧创新的网,另外一个就是一张营销的网,还有就是产业布局的一个网。这三张骨干大网,实际上已经让我们在这四大洲实现了国际化的布局。未来如果有什么新动作的话,实际上我们在国际化的战略发展方面还会更深入和更具体。实际上这也是在新时代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我们一直在做的。总书记也说,“一带一路”沿线是流淌着蜂蜜和牛奶的地方,而且“一带一路”沿线也是为了更好的满足更多人的健康需求。董事长潘先生在2017年有一个自己的愿望,这个愿望也是我们所有伊利人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共享健康。我想未来这个愿望,2018年会有很多新的动作。

黄清:在新时代我们的关键词是高质量发展,我们的关键句是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能源企业。具体我们怎么做?我们一个就是要成为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先锋队。大家知道,一是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与我们传统能源的科技创新是紧密相关;二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力军,因为我们的煤炭行业,煤电行业都是这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行业;三是振兴实体经济的顶梁柱,因为我们的煤炭、煤电、煤化工、物流都是中国最基础的实体经济;四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国家队,刚才我也介绍了,在这次1月8日的奖励大会上,我们有两项科技成果获得了一等奖;五是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排头兵,“一带一路”的建设是我们国际化的一个核心战略,我们在全球的布局就是围绕着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
    具体我们重点抓一项工作,一是扎实推进战略性重组,刚才张总说了,我就不多介绍了;二是要积极的推进专业化整合,重组了之后整合是关键;三是加强和改进董事会的建设;四是严控投资的风险;五是积极承担国家重大的战略科研任务;六是大家很关心的,要加强市值关系,增加股东回报。
    由于时间原因,我就不展开来给大家汇报了。

张旗:我们是二三十年的企业了,在践行产业升级和转化上面我们也在不停的努力。在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上面,我们建设青山绿水环保上面,我们有能力,也会努力做更多。刚刚黄总说煤炭企业要做节能环保,同时我们也另外增加一道保护线,因为我们在土壤的、空气的整个环保产业,在海绵城市的建设上面技术非常好,在很多省的新旧动能转换上面也做了很多贡献。还有在整个影响中国整体经济发展的高铁上面的高铁智能化上,整个同方占的市场比例和做的贡献也非常好。所以在2018年开始,我们准备金融和产业希望能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主持人张亮:刚才五位所在的公司都有些新的动作,他们都介绍了。王总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又是重阳的投资总裁,在你眼里面,在经济学家的眼里面优质的上市公司是什么样的?你关注他们哪些新动作?有没有值得你关注的新动作?

王庆:几位企业家讲的时候我听得特别认真,也记了一些要点。我今天是带着问题来的,所以我就喧宾夺主问几位企业家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我是在座的里面唯一一个二级市场投资的,我就问可能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几位企业家在合规的基础上能够给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广誉远,我想问一下张总,您特别强调中药生产链过程中的天然。在保证天然原材料供应的基础上,我们广誉远这样的上市公司,作为投资者来讲,还是关注我们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在这个基础上成长性是怎么获得的?在您看来,量和价两方面是怎么考虑的?

张斌:消费升级首先是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这个市场是存在的。所以作为我们来讲,我们有三个极致:一是要专注去做极致的产品,从原材料上要保证产品极致;二是在服务端,我们要让消费者能够感受到极致的客户体验;三是刚刚王总问的关键点,就是我们要去做极致的品牌传播。所以从去年开始,我们在产品和下游的客户体验方面也做了很多,之后做了大量的在品牌传播、提升品牌价值方面的工作,在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方面,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一些媒体,来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因为知名度的提升,过去都吃龟苓膏,现在产品知名度提升起来之后,大家都知道有这么好的功效。随着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产品市场也不断有了保证,有一个很快速的增长。

王庆:我再问一下科大讯飞的江总。人工智能技术对社会的贡献是不可限量的。具体来讲,我们关注二级市场的相对来讲比较具体。您觉得这些技术从科大讯飞角度来讲,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商业化?或者是能够在商业利润上发力?

江涛:其实从2015年开始,我们在对外的公告中就已经明确,未来几年科大讯飞我们管理团队最关注,董事会对管理团队的考核最重要的几个方面:一是保持核心技术的全球领先;二是用户规模的持续扩大。讯飞把我们人工智能的能力做成开放平台,这几年用户规模和请求数,数据规模增长的非常快。过去一年我们平台上新增的开发者数目比过去4年总和还多,每天增加的请求数比过去4年的总和也还多,进入了一个高增长阶段;三是销售收入和毛利的快速增长,我们最近一次的报告是三季报,我们就给投资者讲,前三季度相对去年我们多挣了这么多个亿。但是我们把它全部都投入到研发和市场布局中间去了,我们的研发占销售收入的占比一直保持20%多,现在都是属于高强度投入的阶段。从利润上面,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我们相信,讯飞所做的事情都是扎扎实实的提升核心竞争力,不容易短期内用时间和能力复制的事情。所以我们对于未来还是很有信心。

王庆:我想问一下伊利的张总,您觉得我们国家和像美国这样国家的消费者,对于乳制品需求方面有什么最大的不一样?

张轶鹏:全球的乳制品市场,目前潜力最大的市场在中国。所以我们人均饮奶量不足欧洲的三分之一,不足亚洲的二分之一,实际上我们很是有潜力的。另外一个就是除了乳制品之外,伊利集团也在不断的研发一些其它产品,因为伊利集团的愿景就是成为世界一流的健康食品提供者。今年我们上市的植选,是一款植物蛋白饮品,也是一款新研发的产品。

王庆:最后一个问题留给黄总,您对煤价怎么看?很具体。

黄清:因为现在正在编年度报告,你直接问煤价,在提问之前又提醒我,说你们是上市公司,要合法合规。所以我想请大家到3月份我们年报公布了之后,我们会有关于我们对煤炭行业的供需形势怎么看,对煤价的走势怎么看的答案,欢迎大家关注我们的年报,谢谢大家!

主持人张亮:我们的会议信息发布出去之后,大家的问题有很多,我这里有很多问题,王总代我问了几个问题。其中有几个问题是很刺激的,比如对于科大讯飞的,有网友说,对于科大讯飞千亿市值,市场上有不同的声音,你认为公司的股票贵不贵。还有的问到,科大讯飞也面向个人消费者推出了各种硬件产品,会看到公司正在朝着这个方向突破。除了翻译机这一类的设备,未来公司是否会推出更主流的硬件设备?比如说手机。广誉远在中医药国际化方面有什么规划?有六个问题。给伊利的问题跟股价很有关系,说去年股价翻了一倍了,2018年可以买吗?这个没法回答你。给神华的问题也很多,我就不一一说了,要关注这些话题,请关注《证券日报》,我们后面对这些话题在进行深入的采访,会陆续的回答。
    通过与各位嘉宾的互动,我觉得咱们中国企业只要勇于变革,敢于创新,我想一定会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我也坚信,按照“两步走”的目标,咱们2035年,我坚信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跻身创新型国家的前列。让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起努力,谢谢大家!

主持人袁华: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欢迎回到论坛的现场。我是《证券日报》的袁华,相信大家经过了大半天的会程,特别是刚才产业公司代表的思想碰撞,再来到我们第二个专题论坛金融机构专场应该会有新的期待。
    作为第一届新时代资本论坛的压轴环节,我们这个分论坛的主题是“直击改革痛点,回归金融本源”。金融的天职是服务实体经济,金融机构的所有出发点都应该回归本源,追求质量。为此,我们邀请了6位金融界、金融科技界和学界的代表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对这一主题的思考。
    对于金融本源和改革痛点的联系,我们也有一点自己的认识,在这里跟大家分享。在开会之前,我曾经做了一个小的调查,请证券日报社负责金融机构报道的主编们给我一到两个他们所负责报道领域的行业痛点,他们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
    银行的主编告诉我说,占我国金融资产总量80%以上,拥有200多万亿资产的银行业痛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强监管和规范化发展对银行业的转型提出了要求;二是银行业自身业务模式和人员结构受到了金融新业态的冲击。
    保险主编告诉我说,保险的痛点是中小保险公司在寻找细分领域及特色经营之路上举步维艰。
    信托则是另外一个观点,信托的主编告诉我说,信托的规模增长过快,通道业务,特别是银信通道业务增长过快,削弱了信贷政策的执行效果。
    券商的主编说,主要痛点有两个:一是券商开展了多项业务成本提升;二是目前发展火热的智能投顾,却没有清晰的、可持续化的盈利模式。
    基金主编说,痛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基金净值增长,但是基金投资人却没有获得感;二是权益类的基金规模萎缩。早在10年前,基金的权益类产品就是两万多亿的规模,如今在整个公募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0万亿的情况下,权益类基金的规模还不到1万亿。
    期货的主编认为,最主要的痛点是市场参与度不够,特别是国内企业参与期货市场不够充分,期货市场功能发挥有待提升。
    互联网金融的主编说,互金理财的投资者教育工作是他的痛点。我们目前的互金投资者盲目追求理财高回报,对以金融理财为名的各种诈骗缺乏基本的识别能力。
    我拿到这样一个调查自己做了一个归纳,我认为主编眼里的痛点主要来自于两类压力:一类是金融机构的外部环境压力,具体主要来自严管压力;另一类是市场压力,主要来自客户的认知。我们先来看外部压力带来的痛点,即严管压力。如果说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最严监管年的话,那么我们现在到来的2018年就是一个更严的监管年。以保险为例,我们的保险主编告诉我说,一月刚过了一半,就有40多家保险机构被处罚了。当然这些案例也成为了包括本报在内许多媒体的报道题目。
    所以顺理成章的就是下面一个问题,如何看待严管对于金融行业发展的影响。我们认为,跟科技能够为金融赋能一样,严管一样可以为金融赋能。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核心,也是经济资源配置的纽带,把社会资本引导配置到实体经济,紧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改革的总体方向,既是金融机构的责任,也是金融机构的功能价值所在。
    首先,严管是新时代的需要。
    在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会议已经明确了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意味着,在制度和机制等方面,都要有相应的重大调整,从而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对金融行业的严管,我们认为就是这种调整的组成部分之一。
    其次,严管是对金融乱象的纠偏,是对以往存在的市场秩序不规范、市场竞争不充分、市场规则不统一等等问题的回应。
    第三,严管是对规范运作的金融机构的褒奖。
    在严管的态势下,规范运作的金融机构会成为市场的赢家。那些通过引导客户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念而实现业务稳定增长的行为将成为市场主流。资产配置和组合投资概念将大行其道,客户将有更多的机会得到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那些社会刚兑挤出效应而萎缩的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规范金融产品,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时代。而那些通过蒙蔽投资者而达成的金融产品的销售行为,将越来越没有生存空间。
    总之,严管可以让金融机构行为正常化,让金融回到本源,实现各自的功能价值。另一个带来痛点的压力主要来自客户,在这一点上,科技可以做得更多。中国有庞大的中等收入人群,有最好的互联网应用和场景。有人提出,就像我们在移动支付领域全面超车美国一样,在中国是非常有可能在智能投顾等领域弯道超车的。无论是在信息透明化还是投资便利化以及资产配置方面,科技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的嘉宾接下来会对这些方面都做充分的阐释。
    以上就是我们对于金融行业痛点和金融本源关系的一点认识,我们期待接下来六位嘉宾对此将有更深入的解答。下面,有请本次论坛的第一位嘉宾,中泰证券副总裁黄华先生。黄华先生在经济业务领域深耕多年,是券商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先行者之一。早在2012年就构建了成建制的互联网金融团队,2014年8月,黄华先生加入中泰证券,担任副总裁。黄华先生的演讲题目是《新零售—证券经纪业务转型之路》,大家欢迎!

黄华:各位下午好,刚才听主持人讲了很多,我感觉我们做的事情跟这个大题目来说确实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但是确实作为我个人来说,作为我们团队来说,这么多年以来,其实在做的事情也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但是这个小的部分也是离不开整个大的社会背景变化。今天我用的这个题目是新零售——证券经纪业务的转型,试图利用这个标题找到经纪业务转型的一条路。确实证券经纪业务是证券公司的业务范围当中,到目前来看仍然是收入最大的一部分,但是也是最难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相对来说,很多人认为不是那么高大上的部分。但是证券公司在过去的20多年当中,证券经纪业务的主要来源还是零售业务,是面向个人的销售,90%的销售大概来自于个人投资者的贡献。今天我分四个部分来介绍。
    第一,行业发展趋势。
    我用“新零售”这个题目,也是最近受很多媒体报道的影响。我做了一些研究,这个新零售的概念是马云在2016年10月在互联网大会上首次提出来的。马云说未来10年、20年就没有电商的概念了,只有“新零售”这个概念。我想他提出来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大家对这个新零售的概念是模模糊糊的。这两年我觉得不光是证券公司,实际上大的零售服务行业所面临的竞争远远比我们证券公司大得多。就证券公司、银行,传统金融机构而言,我一直有一个观点,就是有牌照的行业,它也是管制的,牌照不是每个人想申请就申请的,有管制的行业,它相对发展是落后一些的。对于有牌照红利在里面,我们往往按于红利,它的变革往往是滞后的。所以对于证券公司传统金融机构,它虽然是滞后,但是这个变革中会到来。所以你如果希望做得更优秀,做得不那么落后,你就要关注那些非管制行业的变革。在百货业、在零售行业,这些变革实际上远远走在前面。这几年以来,证券公司也面临着巨大的冲击,特别是互联网金融对于我们的一些冲击,我觉得这些变革其实可以从零售行业的转型路径当中找到我们的解决方案。
    我用两张图来演示,过去零售百货,我们形象的说王府井百货,2012年前我也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在电商没有出来之前也是非常好的,业绩非常优秀。我用王府井这样一个模式来代表百货行业,随着淘宝为代表的模式出来之后,确实颠覆了我们传统的百货业。但是按照马云的说未来可能不再是一个传统的百货业或者电商的竞争,他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这个逻辑我认为,就是在新的零售的竞争背景下,线上的电商不断的冲击线下行业,但是随着这种冲击到了一定程度,线上的红利也逐步的消失。这种时候,线上的百货业,以淘宝为主的电商也遇到了发展困境,遇到了在百货业当中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物流的问题,比如说信贷的问题,假货的问题,所以更多的是需要跟线下的结合。百货零售业的本质是把合适的产品销给合适的人,需要的人。对于证券公司的零售服务行业本质也是一样的,把合适的产品销给合适的人。特别是在过去三四年当中,证券公司正在经历一场非常大的变革,冲击最大的也是来自于互联网金融。我们从传统的以线下网点为主的这样一种营销服务模式,正在向互联网金融的方式转变。这个转变过程当中,过去三四年可以说互联网金融的冲击是非常大的。
    2012年之前我在银河证券,原来银河证券也是中国国内最大的No.1的券商。但是2012年我就离开了银河,当时我印象很深,2012年我们跟华泰的资产份额是差不多的。但是在2012年之后,华泰证券采取了非常激进的IT产业,到2013年利用非现场开户,放开网点的机遇,华泰证券现在是7%多,成为领头的券商。这个过程当中,实际上跟百货业的颠覆差不多。但是到了2016年、2017年,线上互联网金融颠覆的红利也慢慢的减少,互联网引流这件事情实际上已经变得成本越来越高了。所以我讲,未来跟百货业是一样的,我们也面临一个新零售的概念。前面我说了,新零售跟老的零售到底区别在哪里?我理解核心是新零售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和融合,更多的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这些技术来将零售服务业进入数据分析的时代。所以中泰证券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和思考。今天也是基于思考,为各位做一些简要的汇报。
    所以我认为,证券行业的新零售时代已经来临了。当然百货业的新零售到底是什么,是盒马鲜生,还是现在新的百货业,我们很难判断。据我的观察,真正的新零售模式也并没有形成,大家都觉得有O2O的结合。就证券行业而言,到底什么样的模式是未来的新零售模式,到底怎么样我们很难判断。但是我觉得,新零售模式,线上线下结合,未来一定是证券经纪业务的重要方向,里面蕴含着一些大的机遇,市场机遇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
    第二,我们的解决方案。
    中泰证券提出来O2O,就是新零售模式的一个解决方案,我们用九个字来形容,就是线上化、数字化、智能化。经纪业务的本质跟零售业务的本质也是一样,就是在营销服务的效率上,希望通过无论是科技的赋能还是我们一种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本质上是希望通过智能化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是这个智能化的运用是有一个前提的,大家都知道,机器人跟人一样,是要用数据来支撑的,就像人是要吃食物的。对于机器人来说,他的食物就是大数据。大数据来自于哪里?首先如果业务不能线上化,客户的行为就不能数字化。没有数字化,就没有智能化的运用。对于传统金融机构的变革,第一步不是去做人工智能去研究,我觉得第一步是要想办法把客户行为,包括员工行为尽可能的线上化,也就是网络化。通过线上化之后,从而形成了客户行为的数字化。在客户行为数字化的基础上,我们就拿到了AI的入场券,智能化就有了一个应用的空间这样一个发展思路。
    当然并不是说一定要等着所有的业务都线上化之后才能够去智能化的探索。实际上证券公司在线上化的探索过程当中,其实从20多年之前,最早的电话下单,后来到电话委托,后来到了网上交易,其实交易的线上化,证券公司比银行和金融机构是走在前面的。但是由于网上开户一直到了2013年、2014年才放开,实际上券商业务在开户领域,原来是跟客户联系的纽带,网点是一个重要的纽带,所以网点是在过去的这20多年经纪业务发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因为你必须到现场进行开户。所有的产品销售开户,第一次接触都在网点进行。随着2013年网上开户业务的线上化变成了一个趋势,随着业务办理的线上化之后,越来越营销服务的线上化,导致我们证券公司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把更多的产品业务,包括产品销售、投资顾问服务都放到线上去进行。我们中泰证券提出来线上化的思路,我们是4+2,所谓4项基础业务,加上2项辅助业务。
    四项基础业务包括:一是运营流程集中,把传统的柜面业务集中到互联网柜台来进行办理,这项集中过程当中,这是一个大致的方案,这是我们应用的一些云平台技术,用到人脸识别的一些技术,因为时间关系,就不多介绍了,这是我们的一个方案;二是齐富通答,这是两年多前我们借鉴了滴滴打车的模式,客户在移动端进行提问,对这种问题搜集,数千名员工在移动端进行抢答的方式进行基础服务。齐富通答是第一个O2O的产品,围绕守住网点改变到了线上,以手机端为主;三是智能投顾,实际上投资顾问到我们的移动端APP端开店,通过微店、直播间、微课等工具,不断的跟中小客户进行交互,通过线上服务来构建一个传统的投资顾问服务,通过线上提高服务效率。我们在业务线上化的过程当中开始逐步探索智能投顾,这是我们一系列上线的画面。我们在基于这些对客户的O2O的营销过程当中,把很多业务的办理放到网上之后,就形成了客户的大数据。我们进行了大数据的分析,在这个基础上,比如智能客服,在过去2017年,我们的齐富通答累计回答客户问题超过50万条,就构成了大量智能客服一些数据的支持;四是电子钱包,我们通过绩效考核的调整,为每个客户经理构建“我的钱包”,相当于通过线上的营销服务,来及时的进行考核,跟客户的满意度及时的进行挂钩,客户可以通过投顾的微店跟员工进行及时的互动交流,形成一个绩效考核。从线上到线下,从总分的考核到对个人的点到点的考核。智慧网点打造,对于传统网点的改造是一个图形。
    第三,中泰模式的效果。
    在过去的两年过程当中,我们主要是通过移动APP把我们的理念加载上去,把核心的一些经营思路放在APP上进行转型变革。过去两年多,我们的APP从0到1,从无到有,表现是不错的。最新的数据月活达到236万,在证券行业排名第九,全网百名第20%多,我们平均客户时长是行业第三名,过去两年当中,我们通过APP跟客户构建了非常强的黏性。
    我们的齐富通答累计回答问题超过50万个,我们借鉴滴滴打车的模式,每天问题的回答量3千多个。我们的通答已经大大的超越了我们的传统呼叫中心,我们的呼叫中心在过去两年当中坐席数量是下降的,而不是上升的,客户的服务效率是大量的上升的。包括我们的一些牛人领航,一些产品的推荐,也给我们的客户带来了一些非常有效的体验,这是我们过去的一些智能化的产品,Level2智能产品的一些工具。
    第四,行业参考价值。
    通过我们在O2O新零售模式的探索,对于行业的经纪业务来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模式探索,我们认为能够找到证券经纪业务的转型方向。但是这个不是说每一家券商都适用这样一个方式。对于中泰证券来说,拥有200多的分支机构,五六千的线下员工,拥有庞大的业务体量,我们这种变革转型,利用O2O的结合,充分运用大数据指导我们的线下员工,把原来传统工作的地点搬到App上,时间从原来的8小时变成了72小时。这种变革,确实我觉得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受益的。前两天我们这个也是作为课题在协会进行答辩,争取能够成为优秀课题。答辩过程当中,我记得评委问我们,说你们这样一个模式尝试效果怎么样?我说这个效果确实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比我们当初的设想预期要好得多,不仅仅是我们得到了一些创收,投顾服务的模式服务的增加,而且对于我们客户的黏性,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服务效率和成本都得到了大幅下降。我想在智能化时代,在AI时代,我们通过这样的模式探索,为我们找到了这样一条非常好的契合我们自身的变革之路。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讲到这里,不到位的请大家理解,谢谢大家!

主持人袁华:刚才黄华先生的演讲虽然比较紧凑,但是也向我们展示了券商新零售的实践,实践的结果是非常令人振奋的,感谢黄华先生的精彩开篇。
    接下来我们要请长盛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王宁先生,他是2005年8月加入长盛基金公司。王宁先生担任过10多只公募基金的经理,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是基金业名副其实的长跑健将。大家都知道,长盛基金是我国成立时间最早的老十佳基金公司之一,整个公司发展居于行业前列。现在有请王宁先生!

王宁: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新的时代,回归初心》。这应该和咱们主办方的题目是相扣的。我长期从事二级市场投资工作,所以给大家汇报演讲可能偏重一些实际操作方面,也结合一些现在的理论发展情况。
    我为什么取《新的时代,回归初心》这个题目?因为我感觉我们整个资本市场,尤其是我日常工作的二级市场发生了非常深刻的变化。先讲讲为什么是新的时代,我自己通过研究发现,2015年的股票市场,实际上是对股票市场前25年,或者说是前10年的一个总结。这个总结我觉得体现在整个二级市场上最大的表现就是,2015年的股市发生了巨大的波动,我们站在2018年初,回过头来再看,它意味是非常深远和深刻的。我自己觉得,它有可能超出了我们二级市场的范围,深深的影响了我们整个资本市场的监管模式以及监管方式。从具体的表现来看,就是2015年之后,创造新高的行业和2015年之前是完全不一样的,是完全相反的。我做了一个统计,2015年到2018年初,82个二级行业,有5到6个二级行业创造历史新高,是白色家电、白酒、汽车、保险、股份制银行,到了这个月是国有银行,也创了历史新高。大家听听这6个行业,可能在我们平时二级市场的运作中,其实前25年大家是不太关注的。或者说从我们内心,可能习惯性会把这些股票屏蔽掉,因为觉得它们大,觉得它们沉,觉得它们没有新意。所以我举这个例子就想说,恰恰是这6个创造新高的行业,颠覆了我们前25年对于整个二级市场习惯性的思维模式。比如说前25年我们可能觉得要选小,要选新,要选特。而这个趋势,我觉得从2015年下半年到现在,其实是刚刚开始。
    回归初心,在这种创新高的二级市场,二级行业,跟前25年不一样的情况下,我自己感觉它最大的变化是我们要回归初心。记得有一句话叫做,因为我们走得太远,忘了为什么出发。回归初心,我自己大概总结一下,比如现在讲房子是用来住的,其实这就是一种初心。银行是做贷款的,是存款的,这可能是一种初心。我们做基金的从业人员,为客户创造业绩,利用价值发现的方法也是一种初心,保险姓保也是一种初心。可能是因为我们前25年这个市场过于绚烂,所以可能使我们忘掉了这些。
    新的时代回归初心,我觉得既有监管形势的压力,其实还有更大的全球和中国的宏观背景。这里面我做一个简单的阐述,一个是外部的约束,就是全球的金融,以美国为代表都在进行大的变革,比如美国的加息,美国的税收政策变化,这些变化和我们前20几年来想的这种不断的降息是完全相反的,这是一种外部约束,这种外部约束使我们觉得钱源源不断的向我们涌来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另外是内部的压力,这种内部的压力,最近大家可能在一些媒体也看到了,就是2017年可能是我们新的一段人口出生的高峰的高点。如果我们把时间拉得更长,那就是中国进入了老龄化时代。这个老龄化时代,实际上对于我们原来传统的一些产业不断的扩张,不断的人口扩张可能是完全相反的。所以我自己觉得,大的宏观形势,外部的约束和内部的压力,其实使我们必须要回归初心。
    金融市场的变革,我自己认为是从金融供给侧改革开始的,金融供给侧改革对应的其实是实业的供给侧改革,这两者之间是相互共振的,其实也反映在我们二级市场的操作上。我这里面列了一张图,这是我自己分析画的,我觉得在经过我们这次大的中国的金融供给侧改革和实业的供给侧改革结束以后,我们中国的传统实业和中国的金融产业将发生非常大的巨变,我们刚刚在路上。这个巨变最大的变化我自己感觉就是中国将形成真正的基础资产和真正的基础资金,两者产生相互对应的一种关系,而这种相互对应的配套关系是在我们前25年的金融市场看不到的。我自己觉得我们前25年的金融市场可能强调的是交易,可能强调的是兑现,可能强调的是套利,没有形成庞大的基础资金。这个时候可能也会有朋友问我,我们为什么这么做?因为没有强大坚实的基础资产,我们不可能去做基础资金为它对应。我利用这张图恰恰想说明,实业的金融改革为我们提供了长期坚实的基础资产。
    这里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可能也都知道是哪个公司。比如有一家煤炭公司,作为一个长线资金我要买它,肯定要考验如果煤价跌了怎么办?如果有一家电力公司,长期资金会买,会想如果煤价涨了我会怎么办?算了,我还是去做交易。但是实业的供给侧改革,可能会把煤电运打造成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实际上就把整个资产价格的波动滤掉,而这时候,我们金融供给侧改革提供了这种长线资金,两者一匹配,其实产生了我们未来正在路上的整个金融二级市场最大的变化,就是基础资金对应基础资产。我觉得如果我们不适应这个形势的话,可能很难理解现在二级市场的变化。
    举一个例子,最近大家可以看到,二级市场很多基金是在火爆的发行。大家不知道关注到没有,这些基金火爆的发行背后,在运作模式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这些资金可能是封闭的。封闭的庞大资金,实际上就是一种基础资产,它对应的是我称之为叫长周期、大规模、低成本。
    我个人认为,基础资金+基础资产的配套是我们二级市场全面回暖的一个基础,是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与之对应的其实就是2000年到2005年股市,大家听完之后就想,你举这个例子是不是不太恰当,当时上证指数跌了50%,但是把上证指数拆分一下就会发现,其实当时中国与之对应的,比如说出口性行业一直是在创历史新高的。当时金融在进行庞大的整顿,我想咱们在座老的二级市场投资者都知道,汇金都是那个时候产生的,包括大规模的券商整顿,信托公司最后剩下74个牌照,都是在这5年中产生的。所以2000年到2005年,金融是一个庞大的整肃年,但是不影响出现五朵金花的行情。
    最后我做一个总结。我觉得当我们整个基础资金和基础资产这个配置过程结束以后,我们市场自然就全面回暖了。因为我自己理解,基础资金实际上在2005年已经入世了,当然我们对于这一类的资金,现在市场上可能对它还有分歧。但是实际上,它就是基础资金的代表。包括去年的养老金,包括现在我们基金业协会非常重点推的,比如抵税型养老的,其实都是基础资金。基础资金和实业的基础资产对应的时候,我们市场就自然全面回暖了。即使市场全面回暖,也离不开我们这样的专业投资者。因为大家看到,2007年到2017年这10年,我们传统的一些行业也并没有创历史新高,谢谢大家!

主持人袁华:王宁先生向我们展示了真正的基础资产和基础资金做到对应、各就其位以后,我们能够看到的乐观的市场前景,谢谢王宁先生的分享!
    第三位演讲的是百度副总裁黄爽女士。黄女士是在国内外拥有20多年的金融服务从业经验,她曾经是渣打银行的中国零售业创始人之一,在分析风险管理、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和金融工程方面经验丰富。她为我们带来的演讲题目是《直击改革痛点,开启智能金融》,有请黄女士!

黄爽:我在传统金融工作了10多年,大概是三年多以前去了陆金所,一年多以前去了百度,我想结合自己传统金融的一些工作经验,特别是在百度这样一个工作实践,今天可能时间有限,15分钟的时间,所以很难给大家做一个完整的体系性的介绍。更多的可能是我们在工作中摸索的一些实例,来讲讲在今天我们这个新的时代,当我们面临更高质量发展的时候,智能金融能给大家做些什么。
    应主办方的要求,由于是讲讲痛点,我觉得这个主题还是非常一致的,可能我讲市场面多一些。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可能是过去几年的一个大基调,当经济的结构在调整的时候,很多传统的智慧可能并不能很快告诉你好资产是长什么样子的,很多传统的信息也不能够用于评估这个资产的收益和风险。我们也发现其实在大消费、大健康整个消费升级的概念下,金融也是同时共振的,个人业务在金融整体的占比是逐步提高的。新金融这一方面在产生一些冲击,但是冲击刚刚来临的时候,可能也会出现一些初步的乱象,这也就迎来了一些新的监管,这些可能都是痛点。
    当个人业务比重逐渐增加的时候,我们怎么能够回归本源,更加有序、健康的把这一块做起来。现在看起来,在去发展这个过程当中,也是有就个人业务本身产生的痛点的。比如说个人在中国有一个非常有利的现象是中国的移动占有率非常高,中国的客户可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客户,包括美国的客户在手机上沉淀的数据要更多一些。但是这些数据有没有非常完整和有效的运用到我们的金融布局当中。
    另外我想特别讲一下金融需求的问题,很多乱象其实和金融的真实性有非常大的关系。比如金融,你每天都要消费,每天都要注重健康,可是大家不会每天都去买理财产品,也不会每天都去借钱。那就出现一个问题,你可能要抓住这个人需求的时机,让这个需求的满足更加有效。另外是你可能对他的定价和他是不是真的需要这个东西还是受你的“蒙蔽”去做了这个东西,做很准确的评估。很多高利贷是在哄骗客户的情况下产生的,所以金融风险的评估和金融本身的评估是同样重要的,我想这也是新金融可能会给大家带来一些促进的地方。最终我想做金融的都关心的就是一个风险定价的问题,所以我可能更多的是从这几个方面去看待我们今天的痛点。
    我们提出了一个智能金融的概念,其实这也是在整个百度对人工智能进行一个非常大的投入这么一个大前提下,刚好今天我们Robin的帅照也上了《时代周刊》的封面,好像上一期是习大大。他主要讲的是说,中国在人工智能上的投入和创新已经给美国的硅谷造成了一些冲击,因为刚好我们前一阵子做了中国无人车的技术在硅谷的演练,所以可能也造成了一定的科技界的影响。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怎么能把人工智能应用到金融界?所以我们提出了智能金融的这样一个概念。智能金融我觉得它可能具备两大系列的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它就是在一个数据极大的丰富、算法到了一定的水平、算力到了一定水平的时候,以至于这些数据可以用在这样一个金融产品的设计和金融业务的模式里面,这是数据、算法、算力的问题;第二个特点,人工智能有很多类别,最先能够影响到,或者最先能够商业化的类别,其实很多时候是对传统产业的一个改造,也是对我们传统产业全链条的改造,不仅仅影响到我们从资产到资金各个环节的。实际上很可能把这些环节分割的更细一些,今天可能我不做全面的阐述,重点讲一下获客和风控这两个方面。
    获客其实刚才也提到了一个需求的评估,不仅仅是获客成本的问题,也和我讲的画像前置和金融产品本身的设计有关系。另外这样一个风控其实是我们讲的具体的风险评估的应用,以及反欺诈的一些方法,这是讲一个智能金融的概念。
    其实很多互联网公司都会讲人群画像,你去阿里,他会给你讲人群画像在营销上的应用,很多互金公司会讲人群画像在风险上的应用。我个人认为,人群画像本身对风险的评估是比较有限的。但是人群画像其实是对金融产品的设计,对金融产品的本身会不会满足这个人的需求是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的。人群怎么画像?或者他怎么改变了一些传统的东西。首先讲讲我们有什么,对于百度来说,他可能有60亿的日搜索的请求,14款上亿用户的APP,10个亿移动设备的行为。刚才讲的所谓的智能金融,首先要建立在数据够多的情况下。当然了,你要有算法去处理,抽取出这些数据里面隐含的东西。抽取出什么?最早很多人说百度不能做金融,不能提炼对金融有意义的事情上。可以在过去一年半里面,很多的时间是花在提取对于金融有意义的标签上的,比如关系数据,谁和谁是朋友,谁和谁互相关注了,照片上可能有互相的熟人,或者在贴吧上其实是在一个吧里面的。身份信息,大部分时候还是实名的,或者和一个设备串在一起,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是把人、设备和信息串在一起。设备号本身能够代表的这种信息串起来的这种能力,其实可能比手机号还要重要一些。还有一些金融属性,比如说有没有车,经常出现在什么地方,LBS的一些数据,这些都能够帮助我们形成一些金融数据的标签。
    在标签的基础上,我们再去跟人群画像,这个画像其实未见得是百分之百准确的,但是如果你想他是90%准确的时候,对你金融产品的设计和营销其实已经是非常大的促进了。我比较喜欢用的一个例子,可能大家都能明白,就是讲一个500强的员工,以前你可能要问他要张名片,现在你可能只需要他每天开车是不是去这个地方,还有他用的Wi-Fi。你知道这个人是不是一个500强企业的员工,在一个新金融的环境里面你不需要见到他,就可以给他一个金融产品的设计,要容易得多。
    需求的评估,我们常常说搜索是一个人需求非常真实的表达,你朋友圈发的是不是真实的自己我们不知道,但是你搜的东西通常是你最真实的需求的表达。关于这个人需要什么,比如他是有贷款的需求,有旅游,有各类的消费需求,包括他可能在什么样的渠道或者什么样的一个App上跟我们有一个更好的互动,这些其实都会直接影响到他想要什么东西,以及他有多想要这个东西。
    刚才讲到,金融产品毕竟是一个低频的东西,所以及时性和延时性也是很重要的。就是有些东西的决策周期是很短的,比如说你因为租房需要钱,你租房的决定估计两三天就决定了,等你真正查租房这件事的时候,你就需要住了。当一个人开始考虑装修到装修结束几个月,第一天跟他讲装修借钱的事一点用都没有。所以你深度分析这些数据的时候,你会形成一些及时响应的模型和延时响应的模型,可能对他们的展业会产生很大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更好的金融产品,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已经实际应用到了我们的资金端和产业端,从资金端角度来说,可以降低获客成本,你找到一个合适的顾客,找到一个合适的时机,能够让他有效的对你响应。所以理财金用户的获客成本一般是我们的常规渠道,大概是1/10到1/30。而我们信贷的用户,其实也是最高的20%和最低的20%,大概相差10%。如果最高的1%和最低的1%,可能是相差90%,如果我们做一个所谓的需求评估模型,是有非常大的区分度的。
    刚才讲了一个需求的评估,现在讲一个更加传统的信用风险的评估。信用风险的评估我想讲的是,也作为一个传统金融的从业者,我们其实一方面是在用很多的百度数据,一方面我们认为,数据本身,或者也不是全部,还是要集合很多其他的信息,还要进行信息的厚度对用户进行分层。现在看起来,这个分层也是有效的,时间有限,我就不多说了。
    企业其实也是一个有同样的应用,企业的应用比如说一个商圈的人流或者车流,一个商店的人流和车流,一个城市的开发区人流和车流,本身可能并不能完整的评估什么。可是刚才我们讲缺少一定的透明度,至少是可以呈现一个检验的验真或者补充的作用,不管从保护投资者,还是对这种财务风险进行一个有效的参考,都是具有实践意义的。
    这一张虽然是讲的反欺诈,其实我想讲的更大的一个意义在于这是一个线上的能力应用到线下。这是什么东西?我们内部把这个叫“癌症图”。第一个就是线下有一个机构,它是一个正常的机构,每天正常的作业,我正常的跟他合作进行一个信贷的服务。第二个是一个骗贷的机构,你就会发现,所有的人流里面,人和人的相关性突然变大了。就是如果有相关的会变颜色,但是如果你把所有的机构加在一起,以前所有骗贷的人,逾期人员都放在一个同样的关联网络里面,就会发现,同样一个机构就会长成第三张图那个样子,也就是说,当我掌握了一定的骗贷数据以后,他每天都可以告诉我,我面对的这个线下的机构是健康的,线下的机构这个客群和来申请我金融产品的客群是不是健康的,如果是健康的,应该长得像一个正常的细胞,如果是不健康的,他长的更像一个癌症的细胞。我想这也代表一种趋势,越来越多的线上能力,其实可以应用于传统的线下机构。
    刚才讲的是第二个特点,贯穿在整个业务链条里面。实际上我们在整个链条里面也是有非常多的实践和输出,左边的这种大型金融机构是整体的解决方案,我们跟农行在做一些金融实验室,不仅仅是从模型的角度,还有从具体的一些感知方面的引擎,像柜面的文字,在线的一些东西,包括我们有很多远程授信,还有一些营销的场景,比较全面的一些应用。中小型的机构,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菜单型的东西,还包括我们的区块链也都已经应用到我们自己发行的证券化的产品里面,这样我们在律所、信托公司资产方之间和投资人之间,都会形成一些智能的合约。
    如果总结一下今天的发言,还是在讲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在业务里面,不管是从资金端还是资产端都有更多的实践。这些产生的解决方案,其实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刚才讲的需求真实的评估,线上的数据更广泛的应用,能够增加资产的透明度,包括资金资产更多的匹配。我想即使百度是一个数据大咖,但是我想它的数据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常常对无真性人群百度的数据有很好的评估能力,对于有真性人群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所以很多时候,我相信如果是一个共建生态的概念,我觉得智能金融也可以走得更远。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袁华:谢谢黄爽女士的精彩演讲。她向我们分享了传统的改造和初心的回归,可以成就新金融,让我们对黄爽女士干货满满的演讲表示感谢。
    下一位演讲的是北京京东金融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尚荣先生。李先生拥有20多年银行的工作经验,对金融产生创新、信息技术在银行应用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李尚荣先生演讲的题目是《以数字能力践行普惠金融》,有请!

李尚荣: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下午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通过以数据化能力践行普惠金融,主要想跟大家谈一下我们京东金融如何借助科技能力,如何利用数字化的技术来推动农村金融的发展,推动普惠金融的发展。
    2018年我个人认为金融行业有两项最主要的工作,一个就是服务实体经济,包括普惠金融。另一个方面是严格控制风险。从普惠金融来看,大家都知道,实际上它面临两个最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怎么样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另外一方面,就是我们怎么样能够降低成本,控制风险。这个目标非常简单,但是做起来非常难,可以说它是一个全世界的难题。
    我们感觉在这里面,最重要的除了依靠监管部门全体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之外,我们觉得信息技术是最核心的驱动力。因为信息技术不仅仅能够改变我们普惠金融服务的方法和手段,而且极大的扩充了我们服务的场景和运用,让我们金融服务能力更加有效的触达到三农和小微企业,让普惠金融变得更加无界。
    京东金融作为一家金融科技公司,我们的目标是遵循金融的本质,以数据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为金融机构赋能,共同的提高我们金融服务的效能。从过去的第三季度,2017年三季度来看,我们整个各类交易规模累计和2014年相比增长了24倍,我们现在累计服务超过800万左右的商户以及3.6亿的个人用户。为什么我们能够取得这样的发展或者这么一个进步?这主要是依托我们长期形成的核心优势,也就是场景、技术和数据。
    从场景来看,京东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作为一个电商企业发家,无论从零售到仓储物流,到供应链,或者从校园到农村到城市,我们都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在整个场景的应用中,我们更加强调的是在供应链端的改造,我们希望通过对于供应链端的改造,来减少一些冗余环节,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效率。
    从数据方面来讲,数据也是我们持续发力的一个领域,无论在数据源、数据量还是数据处理能力方面,相信我们都是国际上做得最好的一家企业。我们现在的数据已经有超过30个数据源,用户标签已经超过3万个,而且我们每天的数量增量达到200TB,这个数据大概相当于一个小型科技公司全年的新增量。
    从技术角度来讲,通常我们说的人工智能、云和大数据方面,我们也逐渐建立了自己的优势。从云技术的角度来说,因为京东金融从第一天开始,整个系统架构就建立在云和分布式的基础上。从大数据角度来讲,我们有先天的作为一个电商,作为一个互联网企业拥有海量的数据优势。从人工智能来讲,也是我们继去年以来发力的重点。我们去年在硅谷成立了一个AI实验室,引进了行业的一些大咖,持续提升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
    通过这些数据和技术的应用,我们现在已经建立起来风险量化的模型体系、智能投顾的模型体系、精准营销和用户洞察的模型体系。这四大体系我们不仅为金融机构输出,也为所有的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一个直接的金融服务。
    接下来我来介绍一下我们京东的农村金融。我们早在2015年,京东就提出来3F的战略,从农村金融角度来讲,我们主要是围绕着农产品进城和电商下乡两个角度。我们依托互联网的平台,依托我们的渠道优势,为广大客户提供包括金融贷、白条、众筹、理财等一揽子的金融服务。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实际上我们已经为全国1700个行政县,超过30万的行政村提供了各种农村金融服务。可以说我们是国内覆盖范围最广,为农户服务最多的一家金融科技企业。而且在整个服务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服务国家的精准扶贫要求,所以这里面我们有一些数字大家可以看出,从2016年1月份,我们与国务院扶贫办签定协议,在这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在农村普惠金融体系里面,我们重点是围绕两个方面进行创新,一个是产业链,另外一个是数字化经营。从产业链的角度来讲,我们除了传统的以核心企业+农户的方式之外,更加强调的就是通过借助我们京东的平台,通过我们的金融服务来贯通整个全产业链。也就是说,我们给广大的农村提供的服务不仅仅是一个金融服务,我们更希望输出我们的供应链服务,输出我们的技术能力,来减少供应链的环节和噪音,让整个供应链能够运转的更加高效和顺畅。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不仅提高了整个农业的产出水平,我们通过建立更紧凑的产业链体系,也为我们农村金融的风控提供了一个更好的手段。
    数字化建设方面是我们现在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觉得农村金融或者普惠金融,尤其面向农村,它难在什么地方?难的核心就是没有担保抵押,缺少信用数据,熟人经济的成本又很高。我们觉得,这种数字化的应用能力是未来我们解决农村金融,解决普惠金融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这里面我们举一个案例来说,随着目前大家都知道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这些技术,实际上发展的非常快,而且现在这种传感设备,这种硬件设备的成本降低也很多。这样就使我们一些新技术在农村的应用,在10年前我们可能不敢想像,在现在就成为了一种可能。所以我们怎么样通过这种数字化能力建设,提高农村的生产水平,同时也为我们金融获取数据,实际上这是我们探索的路子。
    在2016年,京东金融在行业首先创新了一个“数字农贷”的产品。这个产品有三个特点:第一我们是基于农业生产的养殖数据,建立了一个量化的养殖模型。根据这个模型,我们给农民进行授信,是无担保、无抵押的;第二在贷款的投放过程中,我们结合养殖行业的成本曲线,按时、定量的去做信贷投放。所以这样就导致了农民每一分贷款都没有浪费,因为在传统金融机构放款的时候,如果需要100万,第一天100万给了农户,实际上他中间并用不了这么多钱;第三是借助我们风险管理的体系,帮助农民进行风险管理,同时也辅助提高他养殖生产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的水平。我们的数字农贷发放一年多以来,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笔逾期,一分钱的欠息都没有,一分钱的本金逾期都没有,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它的好处就在于降低了农民的信贷成本,而且减少了农民挪用资金的风险。
    我们觉得信息技术,新技术在农村的运用远远不止上面这样一些范围,我们觉得它的应用场景非常广阔。未来我们可以想到,我们可以把养殖行业跟物联网相结合,把两个结合在一起,也就是我们建立这种量化的生产模型,可以跟农民的养殖管理系统,农民的棚社管理系统结合在一起。这样实际上借助人工智能的算法,为这些养殖户建立了一个微型的智能生态系统。我们不仅能够实现定量的投食,定量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而且可以监测到动物的用料水平,甚至可以帮它去提早发现病情。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不仅仅提高了农民的养殖水平产出,更重要的我们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这就使我们未来的普惠金融为农民做信贷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京东我们作为一个金融科技企业,我们也非常愿意跟农民朋友一起提高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相信通过这样应用,不仅为农业现代化生产提供了一些新的元素和活力,而且也为我们普惠金融提供一个新的可能。谢谢大家。

主持人袁华:谢谢李尚荣先生带来的有温度的普惠金融实践分享。
    接下来演讲的是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游宇先生。游宇先生2013年加入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现任中融信托常务副总裁。曾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从事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和业务工作22年,有请!

游宇:尊敬的各位嘉宾:
    大家下午好!很荣幸有机会与大家分享交流。
    “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句话是习主席在2017年末接见全体驻外使节时说的。过往几年,我们看到从海外到国内,从实体经济到金融市场,从大类资产到监管政策,无一不在发生着变化,这些变化相互交织,最终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变局。这就是我们所面临的新时代的前奏。
    对金融企业而言,如何穿越变局、回归本源,如何继续保持定力、推进改革、铺垫未来?就成为进入新时代的首要任务,也是开创新业绩的基础。
    金融行业正在经历一场自上而下的变革。刚刚过去的2017年是金融监管大年,一行三会等监管机构针对资管行业、银行、公募、私募、保险等出台了一系列金融监管政策。今年以来,金融行业监管依然保持着严格的态势。开年短短几周以来,一行三会陆续公布了规范债券交易业务的302号文及其配套文件89号文、规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的2号文、“三类股东”的认定和规范政策,基金业协会还停止了对参与借贷活动的私募基金的备案。1月13日,银监会又下发了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通知的4号文,延续了2017年“三三四十”监管检查脉络,继续规范引导银行业回归本源、合规经营、稳健发展。
    这些政策从不同业务角度进行严格监管,其核心逻辑依然秉承了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三任务”(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四原则”(回归本源、优化结构、强化监管、市场导向)的主题。这些政策组合拳的出台,高度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支持实体经济、严防市场风险、加强监管协作、统一监管标准的基本立场和坚定信心。上层制度建设的加强,短期内对金融机构的传统业可能会受到影响;但中长期看,统一监管有利于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信托、券商、保险资管、基金等向各自本源业务回归,促进金融系统整体健康发展,有效降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在新形势下,对于金融业来说,已经不是转不转型的问题了,而是如何转得更好,做得更好。客观的说,信托行业转型有着较好的基础,信托行业在金融业中也仍具有相对的制度优势。时至今日,信托行业已有近40年发展历程,已逐步建立起了一整套适合自身发展的业务模式和监管体系框架,尤其是2015年银监会信托部成立以来,大力推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信托产品登记制度、信托行业保障机制及慈善信托业务等信托基础制度安排迅速落地,信托监管的专业化水平达到了新高度。对比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信托公司目前已经发展为资管市场上业务发展最久、规制最完善的机构,多年积累的经验、历史业绩和客户基础,也都为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中融信托而言,在与行业共成长的30余年里,公司逐渐由一家小型地方性信托公司成长为业务覆盖全国的大型信托公司。发展中,中融信托顺应市场变化,不断进取,并于2014年底主动寻求转型。转型不易,是“啃硬骨头”。在当时,这样的选择意味着我们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而且前景到底如何?谁也不敢下定论。
    这3年来,在“从单纯的资金提供者转型成为集私募投行、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金融服务提供者”的转型战略下,中融信托持续调结构、控规模,加强主动管理能力。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转型期需要承受的阵痛,业务转型的效果也在2017年得以逐步体现。
    具体到业务,在私募投行方面,中融不放弃传统业务,但坚持“稳中收缩”的原则,在结构上收缩传统融资类业务,并严格业务标准,一事一议,收缩以单纯融资为目的的业务,尤其是非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融资业务。资产管理方面,中融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大方向,加强主动管理能力,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一方面围绕资本市场开展包括上市公司定向增发、并购重组、IPO等业务;另一方面响应国家产业政策,与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产业基金,参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开展城市更新业务。此外,还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主动管理型资产证券化业务。
    财富管理方面,中融信托也是在行业里最先开始建设直销团队的,依托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和强大的投顾团队,中融服务着数万名高净值人群和国内主流金融机构客户。(目前,中融信托已经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30个主要城市,拥有一只金融行业从业背景超过90%的,高素质、专业的理财团队)可以根据客户的理财需求、资金体量、风险偏好等综合因素,为客户匹配精选产品,制定专属的资产配置方案。在转型进程中,中融还加大了家族信托业务的发展,专门设立家族办公室,推出标准化家族信托产品和系列客制化家族信托产品。2017年,家族信托业务受到客户追捧。在全国20个城市举办家族信托主题客户沙龙达60场,收到近百名客户提交意向需求。
    对于转型,我们仍在路上,虽“道阻且长”,但我们相信“行则必至”。被迫转型,还是拥抱变化、抓住机遇引领转型,不同的思维也将决定不同的未来。
    未来,中融将不忘初心,继续推进业务转型,积极服务实体经济,助力新旧动能转换,还将在业务发展中不断提高自身主动管理能力,在股权投资、财富管理等领域寻找新的突破。在业务选择上,我们持续看好财富管理业务,将通过发展家族信托、慈善信托等业务,让财富人群能够在中国本土获得更好的财富传承服务。期间,我们将始终把合规管理、风险控制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对客户负责、对市场负责。
    百舸争流千帆竞,攻坚克难奋者先。在2018年这个中国经济结构重塑的开局之年,中融信托将与全行业一起,用信心和行动去迎接挑战,助力提升金融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为建设融资功能完备、基础制度扎实、市场监管有效、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的多层次金融体系贡献力量,以积极的心态和行动去迎接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的到来。

主持人袁华:谢谢游宇先生分享给我们关于非银金融行业未来的深入思考。下一位演讲的嘉宾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的院务委员兼宏观研究部主任贾晋京先生,有请!

贾晋京:谢谢主持人,大家好!
    为了不忘初心,所以我打算首先回顾一下我们今天这个论坛的主题是什么,今天是第一届新时代资本论坛,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直击改革痛点,回归金融本源”。所以我的破题就是,我们来看一看当今是一个什么样的对于金融来说的新时代,而且非常适合在当今这个时间点上来破这个题。我们要首先从当今的改革痛点来看,最后探索回归金融本源的方式。
    我今天这个题目叫做《从“三个人”看金融格局巨变》,可能大家比较好奇是哪三个人。今天上午在报告发布环节,发布了我院的研究报告,《大接替:国际金融危机十周年来的世界经济动能转换》,这份报告相信上午开幕式的时候大家已经拿到手里了。这份报告讲了当今金融危机十周年这个时间点上,过去全世界经济和金融发生的大的宏观层面的变化在哪里。从“三个人”来看当今直接的金融变化,实际上是对于下一步要发生事情的一点剧透,非常适合于在金融危机十周年的这个时间点来看。
    当今世界有三个人改变了世界的金融。哪三个人?第一个人是“野蛮人”;第二个人是“隐身人”;第三个人是“机器人”。为什么说这三个人深刻的改变了当今世界的金融,并且会在未来给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改变?这是什么原因?
    我们首先来看“野蛮人”。如果说什么事情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地球上人类社会发生最大变化,什么事情是2008年到现在金融危机10年来发生的最大变化,实际上这个变化是很明显的。今天在座的基本上都是搞金融的,搞金融的往往有一点是身在其中,不太注意到这种变化。我经常接触一些不是搞金融的人,说到这种变化的时候,不是搞金融的人就会感到非常惊诧,没有想到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这个变化就是,实际上2001年之后21世纪才发生了一个现象,就是钱的数量,货币数量论,钱的数量变得远远大于实体经济活动的数量。而在此之前,这个情况事实上是没有发生的。现在这个钱的数量变成是一个远远的大于实体经济数量的年代,基本上有这么几个大的数据。
    全世界的角度来看,衍生金融的数量,场外衍生大概是700万亿美元,场内大概是300万亿美元,全世界的金融机构总资产大约是200到300万亿美元。世界上实体经济一年的全球总的GDP大约75到80万亿美元的样子,根本就不在同一个数量级上面。这个里面会产生的一个直接的我们可以用现象来观察的,就是当今世界并购的数量,这是《证券日报》昨天的报道,全世界并购的数量连续三年,预计很快就会变成连续四年超过3万亿美元。并购大规模的发生,我们说并购的时候,经常用“野蛮人”这个词来讲,这个是反映了当今世界金融的活跃程度,它是一个表征。当然,背后实质的现象就是钱的数量远远大于实体经济活动的总量。
    第二个人是“隐身人”。实际上带来的深刻影响远远不止是会发生并购这样的一些表征明确的现象。我们知道,人和经济当中最直接的关系就是人的经济行为,所有人的经济行为加起来就是经济。人的经济行为是要通过什么呢?通过就业和通过公司来看。但是现在世界上有一个大的现象在于,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以及包括西方所有的主要经济体在内,美欧日全都是每年的新增注册公司的数量在大幅度的上升。但是与此同时,如果我们看所有的总的就业人数,比如说美国这个数据叫做劳动参与率,也就是参与劳动的人口在总人口当中的比例是常年持续下降的,在大接替报告里面有这个数据,美欧日都是这样一种数据上的体现。工作的人口总数占总人口当中的比例常年在持续下降,并且如果涉及到西方大公司的新闻,往往是这些公司在大幅度的裁员。这里就产生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工作的人总数在下降,但是公司的数量却在飞快的上涨。这个里面难道不是存在一些“隐身人”吗?因为总要有人才能支撑公司的数量。事实上如果我们从单独的公司来看也能够看得到,现在我们说一个企业集团,过去的年代一个企业集团可能就是一个法人。但是现在世界上大多数的企业集团是N多个公司的集合体,这个公司的数量往往一个大的企业集团,不说具体的名字,凡是最著名的大企业集团,往往可能注册了几千家,甚至是几万家公司。而绝大多数的几千家,几万家公司,实际上都可以简单的去注册,并且同时也可以简单的去注销,它发挥一个法律上法人的角色。也就是在法律上面,他就可以融资了,他就可以往外借钱,可以借别人的钱。我们可以看到,这里面实际上“隐身人”现象反映的是当今直接经济大的循环当中,金融本身自身可以构成它的循环,它就可以由一些法人来承担循环当中主体的角色,而不一定对应着真实的自然人。
    第三是“机器人”。实际上刚才我认为,前面几位演讲嘉宾讲的已经相当充分了。所以现在我们面对着这样一个世界,钱的总数要比实体经济的活动量大,当然实体经济的活动量是跟统计的规则有关系的。钱物的总数比实体经济的活动量要大,更大的钱的总数里面的行为主体是一些法人,法人不一定对应自然人。这些法人通过什么样的一些方式在行为呢?完全可以通过机器人产生他的行为。这个世界就有意思了,就相当于变成了一个人的实体经济行为是一个世界,而机器人的虚拟经济行为,事实上可以构成另外一个世界。这就好像阿尔法狗构成了一个跟自然人下的围棋完全不同的围棋世界一样,事实上这种事情在全世界,如果从国际的角度来看,并不稀罕,并不奇怪。比如我举美国一个典型的超大型的对冲基金的例子,美国很多靠量化投资自动交易的对冲基金,90%以上的员工是工程师,为了维护电脑,你也可以理解成为了维护机器人。他的这个机器人管理的交易量,一个对冲基金的内部黑池,也就是内部引导用户,指导用户进行交易,形成的黑池的这个交易量,公司内部交易量要大于纽交所的交易量。为什么公司内部交易量会大于纽交所的交易量?因为它可以在全球1000多个市场,不光是纽交所这一个市场,还有商品市场,纯粹的衍生金融市场以及黄金市场等多个市场。在这多个市场之间,一个公司内部形成的交易量大于纽交所的交易量。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经济行为,把这种金融活动看成是一种存在于人类自然人构成的实体经济之外的另外一个世界。这种事情当然是过度的衍生化,所以我们现在讲如何从这个现象再来看回归金融本源,实际上这些是当今谁也绕不开的。
    前面讲了这三个人的问题,是当跟谁也绕不开的金融这么一个客观的新时代。并且下一步,随着人工智能,随着机器人的发展,这个情况还会继续深化。但是恰恰告诉了我们一个如何回归金融本源的,不忘初心的新的可能性。这个新的可能性在哪儿?实际上爱情要看这“三个人,这个现象最初来源于哪里?实际上最初来源于世界上三个分化:第一个分化,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形成的虚拟经济体系跟他们的实体经济体系分化;第二个分化,全世界的实体经济的中心,也就是工业中心跟西方之间的分化,中国成了这个工业中心,所以这是第二个分化;第三个分化,人工智能创造的经济活动将会跟人类的经济活动之间产生一个比较大的分化。但是这个并不必然导致更进一步的虚拟化和金融化,因为如果我们看中国的经济来说,中国在虚拟经济这一块,其实并没有走得那么远,所以就会产生一个现象。
    我们中国绝大多数的资产并没有被纳入到越来越金融深化,越来越虚拟化的这种轨道上。同时我们中国的实体经济也并没有大规模的脱实向虚,与此同时,我们中国现在成了新的工业中心,就存在什么样的可能性?我们能够通过一种新的大规模的,跟实体经济密切结合的新的可能性,类似于现在的共享经济里面的共享单车这样的可能性,创造出一些引导那些虚拟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的新的方向和可能性。
    举一个例子能够说明这个问题,比如京东方生产液晶面板,它的特点是必须投资几百亿的人民币去砸这个项目,你才知道未来能不能砸得出来。并且还不是说你砸了几百亿,你知道它肯定能砸得出来吗?不可能。过去的实体经济和这种完全是传统的金融手段的条件下,京东方是靠贷款来支撑的。但是现在有巨大的钱的总量,同时有真实的需求支撑,中国最关键的是有巨大的需求支撑量,我们就可以为像京东方这样,为人类开辟未来新的美好生活的项目,提供一种新的资金的去处,从而开辟一并不是脱实向虚走向虚拟经济深化的一条道路,这就是未来有可能会在中国产生的一个金融回归本源的新型现代化道路。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

主持人袁华:贾晋京先生的演讲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广阔的视野,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审视经济,审视金融的价值。同时,贾晋京先生的演讲也给我们分的论坛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非常感谢。也感谢六位嘉宾对我们的倾情分享,还要感谢各位嘉宾全程参与,主动配合,与我们一起圆满的完成了证券日报社第一届新时代资本论坛活动,感谢大家!

网络直播主持人:本次网络直播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