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金融机构 > 互联网金融 > 正文

爬虫技术公司被查引行业反思 消费金融平台风控再造 跨境支付反洗钱核查面临新命题

2019-09-18 06: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一位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风控总监李诚(化名)感慨。

    随着近日多家通过爬虫技术开展大数据信贷风控的公司被查,他所在的平台迅速决定暂停与外部大数据信贷风控公司的所有合作,以免“惹祸上身”。

    然而,平台为此付出的代价也不小。

    “这几天我们发现黑中介与老赖美化个人财务报表套取资金的现象又明显增加。因为他们觉得消费金融平台缺乏外部大数据风控支持,又让他们有机可乘。”他指出,对此,平台内部只能进一步收紧信贷审批门槛,以牺牲部分业务机会为代价避免“踩雷”。

    但他承认,光靠持续收紧信贷审批门槛治标不治本。要在缺乏外部大数据风控支持的情况下防范黑中介与老赖“袭扰”,最根本的解决方法就是将原先外包的大数据风控业务转为“自主研发”。

    “其实,近日多家通过爬虫技术开展大数据信贷风控的公司被查,主要原因是他们涉嫌采取违规手段过度获取用户大量隐私信息,并将这些数据信息转卖给其他机构获利。若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自己能通过合规方式获取这些数据,并仅限于自身风控用途,是可操作的。”一位国内大型P2P平台风控主管表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多方了解到,也正因此,不少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正着手自建借款人数据获取渠道、并完善大数据风控体系,而不再向第三方风控技术输出平台采购“数据”。

    “但这可能是一项苦差事。”一家正在着手自建借款人数据获取渠道的P2P平台负责人向记者坦言,究其原因,他所在的P2P平台缺乏大数据分析与AI建模人才,将这些借款人数据转化成成熟有效的风控模型。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势必加速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优胜劣汰进程,越来越多缺乏自主获取借款人数据渠道以及持续优化风控体系能力的平台将以“更快的速度”离场。

    “多家依托爬虫技术开展大数据风控的公司被查,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可能是下一个波及者。”一位金融科技公司合规部主管认为。

    风控外包时代终结

    李诚告诉记者,此前不少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风控体系,都相当依赖这些借助爬虫技术提供大数据信贷风控的机构。

    比如,这些机构会通过爬虫技术,了解到借款人手机是否下载了多个消费借款APP(存在多头借贷风险),手机通讯记录里是否存在黑中介联系方式与通话记录(存在欺诈风险),是否每天夜晚花费大量时间浏览各类网站(工作未必稳定),是否经常搜索“借款”等字眼(个人借务问题可能恶化需要借新还旧)等,以此作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决定是否给予贷款的重要参考依据。

    他承认,其中不少借款人信息超过了他们所允许的范畴,但它的确对平台风控体系优化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因此每个月平台都会花费数十万元资金采购上述机构提供的,基于爬虫技术所获取的各类借款人隐私数据信息。

    李诚坦言,近期他们发现一些老赖之所以能通过美化个人财务报表成功套取贷款资金,主要原因是平台风控体系缺少外部第三方数据“支持”,无法判断这些“借款人”是否与黑中介存在微信联系,让他们有机可乘。

    因此,他所在的平台决定收紧借款人审核门槛以降低信贷坏账风险。但此举很快招致业务部门的反对,甚至业务部门主管直接找到平台负责人抱怨“业务规模没增长,大家吃不饱(收入减少)闹情绪。”

    上述国内大型P2P平台风控主管也坦言,在多家通过爬虫技术开展大数据信贷风控的公司被查后,当前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正呈现两极分化趋势。

    一方面,将风控外包的平台面临较多风控漏洞盲点,不得不压缩业务规模抬高信贷审核门槛规避坏账风险。另一方面,不少自建借款人信息获取渠道并实现大数据风控的平台依然在快速扩张业务规模。

    “其间我们也考虑过自建借款人数据获取的渠道与技术系统,但我们发现当前擅长借款人行为特征大数据分析与AI建模的人才相当稀缺,即便平台愿意给出高薪也未必能请来。”李诚透露。因此平台正打算收购一家大数据风控公司部分股权“替代”,但前提是这家公司必须完成爬虫技术整改确保合规操作。

    跨境支付反洗钱审查新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通过爬虫技术开展大数据信贷风控的公司被查,也悄然波及第三方支付机构。

    一位从事跨境支付业务的第三方支付机构风控主管向记者透露,当前他们已不大敢获取电商平台提供爬虫技术所提供的消费者各类隐私数据信息,担心此举同样“不合法”。

    “以往,我们之所以要通过合作电商平台获取消费者隐私数据,主要目的是核查他们是否存在洗钱行为。比如当某个消费者有规律地在固定时间反复溢价购买特定的贵重商品,或者频繁变更自己银行账号进行跨境付款,我们就会怀疑他可能存在洗钱行为,并因此加大反洗钱监管。”这位第三方支付机构风控主管告诉记者,若缺乏这些隐私数据,他们对用户洗钱行为的判断能力可能会减弱,反而会遭遇金融监管部门的警告与处罚。

    因此他所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专门讨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一是加大投入购买更多的反洗钱黑名单资料。二是要求合作电商平台明确告知消费者用户,电商平台通过爬虫技术所获取的用户某些隐私信息将被用于跨境支付反洗钱审查。

    “听说还有个别第三方支付机构干脆借鉴去年5月欧盟出台的《通用数据保护条例》(简称GDPR)做法,即要求电商平台在用户每次跨境购物付款时,都要获得用户相应的数据授权协议,允许第三方支付机构使用用户部分隐私数据用于反洗钱审查。”前述风控主管指出,但此举一方面会导致用户消费体验下降,另一方面会令整个合规操作成本大幅提升,在当前跨境支付市场竞争趋于激烈的情况下,其盈利周期又被大幅拉长。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