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企业信息 > 正文

康农种业:把握农业“芯片” 冲刺北交所上市助力公司迈向新征程

2023-11-21 15:08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李万晨曦        

图为康农种业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工作照片 (公司供图)

图为康农种业生产车间繁忙景象 (公司供图)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决定农产品产量及质量的重要内因,被喻为农业的“芯片”。我国种子行业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也涌现出了一批实力突出的优质企业,为全面推进我国农业“芯片”自主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位于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康农种业便是其中一家。如今,康农种业正在北交所IPO过程中。

    11月20日,《证券日报》记者在康农种业生产车间中看到,机器轰鸣声中,工人们正全力加紧完成生产任务,成垛的种子整装待发。

    从门市部到“育繁推一体化”创新型企业

    康农种业主要从事杂交玉米种子的研发、生产、销售。

    种子产业链可分为“育种-制种-推广”三大环节,其中育种是产业链的核心和关键,制种为中游环节,是种子从研发到产成品的过程,推广销售则主要通过经销商和零售商完成。

    康农种业从昔日长阳县的一个小小的门市部成长为如今“育繁推一体化”的科研型企业,正冲刺北交所IPO,有望迎来公司发展新征程。

    2000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主要农作物和主要林木的商品种子生产实行许可制度。2004年,方燕丽开办了长阳禾嘉种业销售门市部,这便是康农种业的雏形。通过免费发给农民种子让其试种,方燕丽迅速打开局面,慢慢发展成每年销量种子几十万公斤的经销商。

    2006年,由于彭绪伟的加入,公司的科研团队开始组建。彭绪伟利用自己的生物工程专业培育自己的种子。到了2007年,宜昌盛世康农种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后来更名为湖北康农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西南玉米产区虽是我国第三大玉米种植区域,但相对北方春播区和黄淮海夏播区而言,存在种质资源匮乏、地域间生态差异大、土壤贫瘠、阴湿寡照、自然灾害频繁、耕作栽培粗放等多重问题,产量极不稳定。

    据康农种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研发培育的种子,具备抗病性、产量高、品质好的优势,在西南各种复杂形态地貌种获得农民认可。

    2010年玉米灰斑病大面积在长阳县爆发,2011年,抗灰斑病玉米新品种“康农玉108”“康农玉901”首先通过湖北省审定,随后相继在西南地区审定或国审,并在四川、贵州等地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迅速占领了西南山区玉米种子市场。这便打响了康农种业自研品种的“第一枪”。

    2012年开始,“康农玉108”品种销售一年上一个台阶,一直热销多年,在种业大洗牌、大整合的背景下,康农种业实现逆势上涨,已然成为驰骋在西南玉米区的一匹“黑马”。

    康农种业自2017年起成了“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是作为湖北省唯一一家玉米种业入选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名单,代表湖北成为全国69家农作物种业领军企业之一。

    种业政策暖风频吹

    冲刺北交所IPO有望再登新台阶

    如果说2021年之前,康农种业实现了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的升级,那么2021年后玉米育种专家彭绪冰的正式加入,则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科研新动力,大大充实了团队的科研力量。此前彭绪冰仅作为政府派驻的专家顾问在为公司服务。

    截至2022年末,康农种业共储备自交系10000个左右,已实现商业化应用的自交系168个;拥有玉米植物新品种权19项,已通过审定的自主选育杂交玉米品种77项。

    在技术储备方面,截至2022年末康农种业已获授权的与玉米种子选育相关的发明专利4项,其中公司独有的“玉米植株全同胞单交种的制种方法”可以大幅提高种子制种产量、降低制种成本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杂交种子种植产量;“一种提高玉米单倍体诱导育种诱导率的方法”系公司在技术成熟的单倍体诱导技术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创新,大幅提高了玉米单倍体育种诱导率进而大幅提升了公司育种效率、缩短育种周期;“玉米植株纹枯病发病的方法”系公司在结合自然选择环境的基础上增加人为干预创新进行抗逆性精确选择,大幅提高了公司抗病自交系及抗病杂交种选育效率及精准度。公司还拥有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特定性状基因突变定向诱导技术、不育化种子生产技术等多项非专利技术,有效地将传统的生物育种与分子育种有效结合,并大幅提高育种效率。

    玉米已经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其不仅保障了粮食供给,而且也是我国饲料和工业的主要原料。然而,当前我国玉米种植行业面临优质种质匮乏、品种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公开数据显示,作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2021年玉米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比例为36.25%。

    2023年2月份发布的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

    而近年来,有关扶持种业发展的政策频频出台,种业政策利好持续,各地方积极响应,种业振兴行动全方位推进,种企政策红利窗口期已至。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在育种研发、差异化竞争、营销体系、现代化服务等方面的突破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一种体现,是衡量企业创新力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决定企业口碑、产品信誉的重要动力。”

    “政府今年多次强调种业发展,对种业企业的发展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敦促和引导作用,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能够促进企业获得超额利润和持续竞争优势,通过核心力量的打造帮助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袁帅表示,接下来,种业企业要强化新品种的研发能力,在市场化端要做好差异化价值营销和精细化服务,打造“育、繁、推”全产业链一体化来应对市场变化和产业发展时代需求。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康农种业此次拟北交所上市预计发行不超过1316万股,拟募集资金不超过2.79亿元,主要用于年产2.5万吨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康农种业表示,公司此前在西南已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而在春播区和夏播区还未发力,此次募集资金一部分还将用于不断优化在北方春播区和黄淮海夏播区的销售团队建设及经销商渠道铺设,提升公司自身和优质品种的知名度。积极选育适宜该地区种植的新产品,逐步拓展市场空间更广阔的北方春播区和黄淮海夏播区,开拓新的收入增长点。

(编辑 上官梦露)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