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志伟
自2019年7月22日正式鸣锣开市,科创板即将迎来三周年。相关数据显示,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目前已经超过430家,近86%的科创板上市企业获得私募股权及创业投资的支持。
“自科创板开市以来,深刻感受到政策对于硬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旦恩资本创始合伙人凌代鸿表示,“科创板让很多硬科技企业更早进入到公开市场,不仅增加了企业多元的融资渠道,吸引更优秀的人才,为企业上市后的新起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让他们在世界的舞台上为全球产业链做出贡献。”
看好“硬科技”赛道
2021年11月,南京生物科技“独角兽”诺唯赞(688105)登陆A股,旦恩资本作为公司的首位机构投资人,投资回报一度超过700倍,让旦恩资本一战成名。
旦恩资本是一家由企业家发起的、贯穿一二级市场的基金,专注于科技领域、生命科学、消费品领域的投资。
旦恩资本十分看好“硬科技”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95%的日本企业人数不超过100人,97%的德国企业人数不超过100人,但它们却可能是某个专业领域的世界冠军。”凌代鸿认为,“在中国,很多拥有‘硬科技’的小企业,正在大企业看不见、看不上、看不起的地方悄悄地、快速地生长,等到某一天突然成为庞然大物的时候,这些大企业想灭它已经来不及了。这就是破坏性创新的威力。”
旦恩资本管理合伙人新纪夫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硬科技”企业像钉子一样在某个行业扎得非常深,它们通过科技创新,完成“卡脖子”技术的突围,非常可贵。这些企业的创始人可能非常执拗,一旦选择了这个行业就要在这里干下去。凭着这股劲,小树苗很可能一不小心就长成参天大树了。
据悉,在“参与科技创业”过程中,旦恩资本看过的企业超过4300多家,但最终投资的不超过50家,占比仅有1%。被投的硬科技企业都在行业内深深扎根,精耕细作。
新纪夫认为,科技和人文是推动社会发展和变迁的两大动力。科技永远是第一生产力,人文则是个慢变量。投资中要时刻把握这两大变量,与时代为伍,与时俱进,把握时代脉搏,做时间朋友。
只投资“天生的科学企业家”
2022年6月,旦恩资本与知名投资人杨向阳共同主导椭圆时空数亿元PreA与A轮融资。成立于2020年的椭圆时空目前已经拥有领先的通导遥一体化卫星核心技术与发明专利,将向全球市场提供即时广域综合感知服务。2021年11月,旦恩资本与杨向阳联合投资的光羿科技完成了数亿美元的C轮融资。光羿科技是一家典型的技术研发创新型企业,公司通过结合自主研发的材料与工艺,将传统电致变色技术的稳定性差、可靠性低、功能单一等问题一一解决,在电致变色技术材料的量产上取得巨大突破。目前公司产品已应用在吉利、比亚迪、广汽等高端车企上。此外,旦恩资本发起成立,并与杨向阳联合投资的新顿科技也于近期完成近亿元融资。
公开资料显示,旦恩资本投资的椭圆时空是由原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专家联合创立;光羿科技团队是全球最新一代电致变色材料的开创者,王朝博士和梅建国博士都是该领域全球顶级的专家;新顿科技CEO张添添博士是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材料系博士、美国伍斯特理工大学机械系博士后,曾主导通用电气、普惠、通用汽车等公司的航空、汽车金属材料开发项目。
不难看出,“天生的科学企业家”的特质是旦恩资本投资企业创始人具备的一个共性。据介绍,旦恩资本投资的60%以上的科学企业家都是清华本科毕业,然后在国内或者海外读博士,并且在全球著名实验室做大科学家。
凌代鸿认为,“科学家要变成企业家,比猿猴变成人类还难。”科学家只要把自己的一技之长发挥到极致,就有可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但是如果他们对企业管理不感兴趣,则很难成为企业家。
新纪夫称,“作为天生的科学企业家不仅要懂人性,还要对趋势有一定的理解,更要对管理要感兴趣,要敢于‘破坏性创新’。”新纪夫还认为,作为科学企业家还要有开放的心态,愿意主动学习。“刻骨铭心地理解自己的短板;愿意向周围的人示弱,特别是你的属下,你要让别人都知道你这方面很弱;愿意接受帮助。只有拥有这三点,才叫心态开放。企业家如果没有心态开放的基础,看再多的书都没用。”新纪夫对此表示。
(编辑 张钰鹏 田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