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微信

证券日报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上半年业绩承压 上市乳企多举措谋突围

2025-09-02 00:02  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梁傲男

    目前,28家A股及H股上市乳企2025年半年报已披露完毕。综合来看,受多重因素影响,国内乳制品行业整体面临较大压力,超六成企业营收同比下滑,净利润呈现涨跌各半的局面。

    “上半年乳企普遍以利润为核心调整业务策略,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头部企业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在净利润方面保持增长,基本盘保持稳定。”中国农垦乳业联盟专家组组长宋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头部企业优势明显

    上半年,28家上市乳企实现营收总额1901.48亿元,同比下降1.0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123.99亿元,同比下降14.8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49.41亿元,同比下降31.72%;研发费用合计6.97亿元,同比增长14.99%;存货合计370.18亿元,同比下降6.18%。

    具体来看,营收超百亿元的企业共5家,包括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利”)、中国蒙牛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蒙牛”)、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明乳业”)、中国旺旺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旺旺”)和中国优然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然牧业”)。净利润超过10亿元的有4家,分别为伊利、蒙牛、中国旺旺和中国飞鹤有限公司。

    伊利和蒙牛依然占据行业主导地位,两家企业营收合计1033亿元,占28家企业总收入的54%;净利润合计92.46亿元,占比达74.6%。

    从变动趋势来看,28家企业中,有17家营收同比下滑,仅2家同比增长10%以上。净利润方面,14家企业实现同比正增长,其中,品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181.65%的净利润增速领先;另有13家企业净利润降幅超过10%,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现代牧业”)和皇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300%和549.66%。

    业内专家认为,当前乳业仍面临供需矛盾突出、消费需求与零售渠道持续变革等多重挑战。乳企通过产品创新与结构优化,推出高附加值产品以应对市场变化,成效正在显现。

    以伊利为例,上半年,其液态奶业务营收同比下降11.22%,但冰淇淋、奶粉及奶酪等其他业务营收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宋亮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拥有高附加值产品并以利润为导向的企业,展现出更强的发展韧性。

    原奶企业仍处调整期

    上半年,原奶板块仍未能走出亏损困境,相关企业业绩承压明显。头部企业通过成本管控、技术革新和战略调整,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亏损幅度有所收窄。

    具体而言,现代牧业尽管盈利端承压,但公司现金流保持稳健,核心指标“现金EBITDA”与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23.3%。在成本端,公司通过精准饲喂、优化饲料配方及集约采购,实现公斤奶销售成本同比下降10.1%,饲料成本下降11.4%,凸显出高效运营管理能力。

    中国圣牧有机奶业有限公司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3.11%,亏损同比收窄66.37%。公司聚焦有机奶细分赛道,发挥“种养结合”模式优势,有效降低饲草成本。同时,通过持续优化牛群结构、提升单产,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奶价下行的压力。

    优然牧业营收同比增长2.28%,实现逆势增长;亏损同比减少47%。公司推行“科技赋能战略”,使单公斤饲料成本下降12%,不仅缓解了自身经营压力,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降本方案。

    “当前原奶行业仍处于深度调整阶段,但头部企业凭借全产业链布局、技术投入和精细化管理,正在积极应对行业低谷。从头部企业的财报中可以看出,行业供需关系已出现改善信号,预计周期拐点即将到来。”宋亮表示。

    奶粉、冰品业务表现亮眼

    整体来看,上市乳企的奶粉板块表现亮眼。2025年上半年,该板块呈现企稳回升势头。

    例如,伊利奶粉及奶制品业务实现营收165.78亿元,同比增长14.26%,其婴幼儿奶粉零售市场份额达到18.1%,首次成为中国婴配粉市场第一。蒙牛奶粉业务收入16.76亿元,同比小幅增长。其中,瑞哺恩婴配粉凭借全球首创的母源MLCT技术,显著提升DHA含量与吸收率,线上电商市场份额跃居行业首位。

    此外,健合(H&H)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的婴幼儿营养及护理用品(BNC)业务营收25.0亿元,合生元超高端奶粉市场份额提升至15.9%,创历史新高;澳优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营收约38.87亿元,同比增长5.6%,净利润同比增长24.1%,也保持了良好增长态势。

    有券商分析师认为,婴配粉需求有望进一步改善,但企业竞争重心应从“流量争夺”转向“价值深耕”。龙头企业凭借全渠道运营与多元化产品矩阵,已建立起较强的抗风险能力。随着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奶粉行业回暖趋势有望延续。如何在全家营养赛道中找到差异化优势,将成为乳企持续探索的核心问题。

    此外,受高温天气影响,上半年冰淇淋市场迎来销售热潮,成为乳企中报业绩一大亮点。

    数据显示,上半年,蒙牛冰淇淋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0%,达到38.79亿元,占总收入的9.3%。伊利冷饮业务继续领跑市场,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2.29亿元,同比增长12.39%,保持行业第一。“近年来,公司冷饮业务通过技术工艺的持续创新,引领市场消费风向,不断拓宽消费场景。”伊利股份表示。

    其他乳企也纷纷发力冰品市场。例如,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冰淇淋及其他业务收入达8.85亿元;光明乳业坚持经典与创新并行,推出了“菠萝沙沙”“荔浦芋头奶昔杯”“优倍鲜奶雪糕抹茶味”等多款夏日新品,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

    综合来看,2025年上半年,头部乳企凭借全产业链布局与技术创新稳住了基本盘,奶粉板块在政策与产品双驱动下逐步回暖,冰品则依托天气红利和场景创新实现快速增长。原奶企业虽仍未摆脱亏损,但通过降本增效和现金流管理,已释放出周期拐点将至的积极信号。

    一位不愿具名的乳制品行业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乳企需进一步平衡“价值深耕”与“差异化竞争”,以科技赋能和全渠道运营构建长期竞争力,在消费变化中把握先机。

-证券日报网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社有限责任公司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240020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京B2-20250455

京公网安备 11010602201377号京ICP备19002521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户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