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钊
今年上半年,血液制品行业身处多重环境交织的格局中。终端医疗需求阶段性波动、集采政策持续影响市场价格体系、浆站资源竞争加剧,行业内上市公司业绩呈现出鲜明的业绩分化特征。天坛生物、华兰生物等头部企业凭借浆站资源优势和产品结构优化实现稳健增长,而部分公司则面临营收下滑与利润承压的双重挑战。
上海爱钛技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容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集采政策持续影响、浆站资源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营业收入的增长质量与净利润的韧性水平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尺,行业正加速向“资源整合+效率提升”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
部分企业业绩短期承压
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证指数行业分类8家血液制品行业上市公司的2025年半年报已悉数披露完毕。
今年上半年,血液制品行业营业收入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化特征,头部企业凭借资源壁垒持续领跑,而中小企业受多重因素影响营收增长乏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的趋势愈发明显。
从营收规模看,行业已形成清晰的梯队划分。上海莱士实现营业收入39.52亿元,公司上半年采浆量同比增长近12%,血浆供应规模保持稳健扩张,为中长期产品释放与市场供应提供坚实保障;天坛生物以31.10亿元的营业收入紧随其后,同比增长9.47%,这主要得益于公司超百家浆站的稳定采浆能力和核心产品批签发量的稳步增长;华兰生物实现营业收入17.98亿元,同比增长8.8%。其血液制品板块单独实现营收17.37亿元,同比增长7.57%。这三家头部企业营收均突破15亿元,合计营收占8家公司总营收的74.64%,行业资源向头部集中的态势明显。
中位梯队公司中,上半年,博雅生物表现亮眼,实现营业收入10.08亿元,同比增长12.51%,成为唯一营收增速超过10%的企业,其吨浆产值稳居行业前列的优势得到充分体现。派林生物和卫光生物分别实现营收9.86亿元和5.18亿元,但同比分别下降13.18%和0.92%,中小企业的营收压力尤为突出。博晖创新上半年营业收入4.0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17.03%,终端血制品需求减少及关联产品受集采影响是主要原因。赛伦生物营收规模相对较小,实现营业收入1.01亿元,同比微增2.82%,其在细分领域的深耕使其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韧性。
营收分化的背后是采浆能力与产品结构的深层差异。头部企业在浆站资源布局上的优势直接转化为营收增长动力,华兰生物上半年采浆量达803.66吨,同比增长5.23%,为营收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相比之下,中小企业普遍面临采浆效率不高、产品结构单一的问题,博晖创新虽新增2家浆站,但采浆效率尚未完全释放,常规产品收入占比过高使其在市场波动中更为脆弱。
盈利韧性面临考验
与营业收入的分化相比,8家血液制品行业上市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表现差异更为显著,仅有2家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正增长。超七成公司利润承压的背后,显示出行业的盈利韧性面临考验。
在头部公司中,上海莱士以10.30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规模领先,不过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负转正,达7.39亿元,显示出强劲的盈利能力。华兰生物表现最为抢眼,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1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19%,其血液制品板块毛利率提升至51.69%,高毛利产品占比提升是利润增长的关键驱动力。值得注意的是,天坛生物虽然营收保持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降12.88%至6.33亿元,主要受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及信用政策变化导致利息收入减少的双重影响,反映出规模扩张过程中成本控制面临的挑战。
博雅生物实现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其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元的分红计划也体现了对股东回报的重视。派林生物归母净利润2.36亿元,同比下降27.89%,主要因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均在推动二期产能扩增,产品供应量同比下降。卫光生物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微降2.02%,血液制品的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3.85%至39.31%,反映出产品价格压力正在逐步传导至利润端。博晖创新的利润表现最为艰难,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1868.82万元,同比大幅下降167.63%,其中人血白蛋白产品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12.19%至30.27%,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产品毛利率较上年同期下降14.90%至29.81%。
归母净利润分化的核心原因在于毛利率管控与费用控制能力的差异。头部企业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有效对冲了部分成本压力。而中小企业受累于费用率的提高,削弱了盈利转化能力。
北京博星证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邢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半年血液制品行业业绩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终端需求阶段性疲软,上半年部分医疗机构因诊疗节奏调整,人血白蛋白、静丙等常规产品采购量同比减少,部分区域型企业受此影响尤为明显;二是集采政策压力犹存,部分企业关联业务收入因价格下降显著下滑,同时血液制品集采的市场预期仍对产品定价形成潜在压力;三是资金与研发压力凸显,企业为拓展浆站、推进新品研发持续投入,资金紧张问题显现,新型血液制品研发进度需加快。
(编辑 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