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亚男
8月11日,江苏长青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青股份”)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83亿元,同比增长7.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27.78万元,同比增长117.75%。
出口销售额增长
长青股份致力于原药、制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产品涵盖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三大系列共40余种原药、150余种制剂,主要产品均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产品。
公告显示,上半年,长青股份加快海外市场登记步伐,实现出口销售10.87亿元,同比增长19.61%。同时,公司重点推进沿江厂区腾退搬迁项目生产调试和安全生产,沿江厂区产能得到有效释放。此外,公司持续推动降本增效工作,通过工艺优化、技术改造和管理升级等措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证券日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长青股份,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上半年,公司净利润增幅较大的原因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
“农药市场此前处于低迷状态,2023年及2024年,国际市场处于去库存状态。2025年开始,国际市场库存接近于正常状态,出口销售也同步开始恢复。”上述工作人员说。
根据最新半年报数据,上半年长青股份出口销售额占营业收入比重达52.18%。
珠海黑崎资本投资管理合伙企业首席战略官陈兴文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农药行业市场在全球经济复苏与粮食安全备受重视的背景下,呈现结构性复苏特征。国内环保政策趋严,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凭借技术升级与环保投入形成护城河,市场份额持续扩张。国际市场方面,‘一带一路’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为农药出口带来新机遇,东南亚水稻区与南美大豆带成为核心增长极。”
募投项目遭遇市场变化
在发布上半年业绩的同时,长青股份还发布了一则募投项目变更的公告。公司拟将2019年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3500吨草铵膦原药项目”变更为“年产1000吨丙硫菌唑原药建设项目”“年产4200吨拟除虫菊酯系列产品建设项目”,实施主体为全资子公司长青(湖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记者查阅公告注意到,截至6月末,长青股份有2.65亿元募集资金用于购买保本型理财,到期日为2025年8月7日。上述用于理财的募集资金主要为“年产3500吨草铵膦原药项目”募集资金余额。
目前,“年产3500吨草铵膦原药项目”主体尚未开始投资建设,已投入道路、消防、外管架、罐区等配套资金3454.30万元。截至2025年7月31日,该项目募集资金余额为2.67亿元(含利息收入),投资进度仅为12.28%,本次变更募集资金金额占募集资金总额的比例为30.79%。
“草铵膦市场正是近两年农药市场的缩影,草铵膦原药价格从2022年左右的高位已跌至目前不足5万元/吨。”上述长青股份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草铵膦原药项目主体未建设,一方面项目从南通地区迁至湖北实施,拉长了建设时间。另一方面,市场变化也是项目进度缓慢的原因。
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隋东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草铵膦作为广谱触杀型除草剂的市场前景呈现阶段性调整与长期向好的双重特征。短期来看,行业确实面临产能过剩带来的价格压力。长期来看,发展逻辑依然稳固。”
根据公告,变更后的“年产1000吨丙硫菌唑原药建设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1.47亿元,“年产4200吨拟除虫菊酯系列产品建设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1.2亿元。
对于变更后的新项目前景,前述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变更后的新项目一个为杀菌剂产品,一个为杀虫剂产品,产品前景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