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公司产业 > 上市公司 > 正文

正荣服务去年营收达13.3亿元 管理层称今年物管行业“更具挑战性”

2022-03-25 20:37  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王丽新

    “2021年,对于物业管理行业,是不平凡的一年。2022年,将是更具挑战性的一年。”3月25日下午,在正荣服务2021年业绩说明会上,正荣服务董事会主席兼非执行董事黄仙枝表示,城市化继续推进物业管理行业高速发展,资本化力量推动物企合纵连横、从大地产行业附属功能到走向独立,相信行业一定能迎来下一个春天。

    3月25日午间,正荣服务交出了2021年业绩成绩单。报告期内,正荣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约21%;毛利约4.28亿元,同比增长11.7%,毛利率为32.0%;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1.74亿元。

    “物企的核心竞争力仍然是高品质的服务能力,因此公司优化服务业务至关重要,需要加强与地产企业的深度合作,增强品牌合作粘性,一定程度上可拥有较为稳定的收入来源。”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梁楠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由于传统住宅物业领域发展已逐步成熟,加之龙头房企大规模布局,对中小物企形成一定的竞争压力。对于类似正荣服务这样规模的物企来说,物业和商业混合的运营模式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营业收入达13.3亿元

    正荣服务的业务模式由“住宅业务+非住宅业务”构成,其收入主要来自于物业管理服务、非业主增值服务、小区增值服务以及商业运营管理服务四大板块。

    财报显示,正荣服务2021年13.3亿元的总收入当中,物业管理服务收入达6.58亿元,同比增长约35.2%,占整体收入的49.3%;非业主增值服务收入达3.71亿元,同比减少约10.6%,收入占比下降至27.8%;小区增值服务收入达2.65亿元,同比增长约31.8%,占整体收入的19.8%;商业运营管理服务收入达0.42亿元,占整体收入的3.1%。

    “在保持住宅业态基本盘扩张的同时,不断开拓非住宅类业态,在管及储备业态更加多元化。”正荣服务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林晓彤表示,目前,非住宅面积占比逐年提升,占总在管面积约48%,其中商办、公建、产业园、学校为主要构成业态。

    着力提升非住宅业务收入的背后,是行业发展方向的驱动。在正荣服务管理层看来,当前,传统住宅物业管理赛道已十分拥挤,“物业+商业”的混业模式已经逐渐成为行业发展新趋势,在商业运营、产业园、城市服务等领域物管企业尚大有可为。

    “通过对非住业态、城市服务等领域的积极拓展,服务范围不断扩大,进而让社区增值服务实现规模和效益的进一步提升。”梁楠表示,预计接下来,公司仍将聚焦物业服务和商业运营两个板块,以实现优势互补,强化其物业和商业混合模式的差异化竞争力。

    正如梁楠所示,正荣服务早在去年就开始发力商业板块布局。2021年5月底,正荣服务通过收购正荣商业,整合内部资源和管控体系,发力商业轻资产拓展,提出轻资产拓展“1+N”模式,即通过一个大型集中式商业+N个小体量商业或社区商业的布局模型加速轻资产项目拓展。

    值得关注的是,从当下物管行业竞争格局来看,房企拆分物管业务板块上市后,一般其募集资金将用于收并购扩规模。根据中物研协统计,2021年共有29家上市物企发起53项收并购,并购金额355.88亿元。由此可见,当下物业行业竞争中,规模增长依然是重要指标。

    第三方业务占比升至近70%

    自2020年7月10日上市以来,正荣服务一直在持续扩规模,并加大第三方业务的外拓力度。

    截至2021年12月底,正荣服务总的在管面积达7098万平方米,同比提升了72%;总合约面积达1.04亿平方米,同比提升19%。

    同时,公司合约面积中来自于第三方外拓的面积达7257万平方米,占比接近70%,同比2020年的6210万平方米提升了17%。从在管面积看,来自第三方的在管面积达5113万平方米,占比达72%,较2020年的2631万平方米实现了94%的大幅增长。

    在业内人士看来,第三方物业项目来源超过关联公司所提供的项目,说明了公司拥有充足的独立性,成长并不依赖关联项目,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能扩大市场份额。

    众所周知,2021年物管行业收并购市场火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于接下来行业发展走势,中指研究院物业事业部总经理牛晓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本轮房地产板块的调整,物业服务企业承压明显,但行业长期发展逻辑未变,行业黄金十年发展正当时。物企的角色正由幕后走向台前,在增量规模扩张与存量价值挖掘双支撑下,行业仍将快速增长。

(编辑 乔川川)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