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投资的第一步是要认清自己,你信什么就会看到什么。”大成基金股票投资部总监助理刘旭告诉记者,作为价值投资的忠实信徒,不论市场风向如何,自己都坚定地从分析企业价值出发,立足估值水平。未来将继续以发现卓越公司和投资机会为目标,尽量减少交易性操作,基于企业长期价值开展深入研究,不断积累成长。刘旭还表示,随着国内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推进,优质公司集中的赛道也正在发生改变,预计未来在制造、科技、医药等领域将涌现出更多的十倍股。
部分好公司股价已合理
刘旭表示,经过此轮上涨后,部分好公司的股价目前已经达到了未来一到两年的合理位置。“站在当前位置,我认为经过一轮普涨之后,A股的投资价值是向下的,我的仓位也会随之下降。”事实上,他所管理的基金仓位最高的时候恰恰是2016年2月的市场低点,彼时他确信不少优质公司遭到了错杀。
在周围人眼中,换手率极低的刘旭是一个对外界事物不太敏感的人,他永远在埋头研究,不管外部市场如何风起云涌。“选股通常基于对未来3到5年的预期,目前单只股票最长持仓已有11个季度。”刘旭表示,自己不会特别考虑牛市该怎么投资,或者熊市该怎么配置,只有在判断长期上涨空间发生了变化时,才会对投资组合进行调整。他说,长期来看,公募基金做波段、频繁换仓意义不大,反而容易给投资组合带来损失。
“我的仓位是由比较确定的个股凑起来的。”据刘旭透露,他在构建组合时完全从个股出发,并不会特别进行择时操作,或者针对进攻还是防御、白马蓝筹还是小盘成长来进行组合配置。他说,这样做是希望自己能够对不同的行业和公司进行深度研究和思考,而不是一味追求组合的短期收益率,轻易为外界声音所扰动。
在刘旭看来,中国制造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产业链中仍处于成本导向环节,外来冲击短期提高了成本,背后是长期加大了产业升级的人才及体系的不确定性。他说,“作为基金管理人应该意识到,人口结构是中国经济长周期的内在最核心问题,它将在下个十年逐步改变每个生意的收入、成本及行为方式,未来我会以此为重要变量来构造选股框架。”
科技医药行业有望涌现十倍股
“产业发展趋势很难判断,未来行情也难以预料,因此决定买入一家公司唯一的理由就是——这是一家被低估的好公司。”刘旭表示,自己一直坚持以企业的长期经营价值为核心,专注于发现因企业价值被低估而出现的上涨机会。相比于预测市场反弹还是反转,他更愿意去思考某个商业模式有没有创造超额收益的可能,或者一家公司的管理架构能否应对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结合历史经验来看,刘旭认为,国内一些好的“赛道”确实容易出现好公司,尤其是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或众多小型企业的行业。“这意味着公司在产业链上具有更高议价能力。”他指出,过去20年,中国内需市场的确定性和议价能力都很高,因此孕育了众多十倍股。但展望未来,随着产业动能的转换,科技、制造、医药等行业或将涌现出更多的十倍股。
在刘旭看来,除了选对赛道,还要结合行业格局、企业竞争力等角度,综合判断个股价值。其中,考量企业价值可以分为三个维度。首先是商业模式,重点关注客户结构和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产业链地位和议价能力是否占据优势,公司是否具备规模效应和竞争壁垒等等;其次是企业决策,主要考量在所处行业的不同发展时期,企业所作出的战略选择是否合理,是否具备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此外还有公司治理,要慎重考量企业治理结构瑕疵程度、经营理念、历史上专注程度、与同行管理层的差异度等。
或许是受到过去从事审计和卖方研究的经历影响,刘旭在投研工作中始终保持着谨慎专注的态度,不赚自己不懂的钱,在自己较为熟悉擅长家电、汽车等领域进行了较多配置。他表示,投资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自己目前对很多企业价值的理解、长周期等因素的判断都还在学习中。目前自己正在努力做减法,把有限的精力集中到核心资产上去,以期建立一个数十只股票组成的长期跟踪体系,通过对核心股票深入研究理解,尽可能多地及时把握住低估值买入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