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昱
财政部10月17日发布消息称,为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多元化购物需求,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印发公告,调整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以下简称“离岛免税政策”),并定于11月1日起实施。
“离岛免税作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独有的财税政策,自2011年试点以来,财政部不断通过制度创新和调整优化激发海南消费市场活力。”财政部关税司副司长吴京芳在10月17日财政部召开的2025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进一步实施了海南离岛免税新政,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新政策实施5年来,离岛免税累计购物金额约1958亿元,购物人数约2858万人次,购物件数约2.4亿件,成为海南旅游消费的强劲增长极和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靓丽新名片,为推动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支持海南旅游消费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
吴京芳表示,今年12月18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将启动全岛封关运作,封关后离岛免税政策将继续实施。为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进一步释放离岛免税政策效应,更好满足旅客多元化购物需求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0月17日上午,财政部联合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发布调整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的公告,主要调整集中在扩大消费需求和丰富商品供给两方面,从消费的需求端和供给端发力,免税政策变得更加便利、更加给力。
具体看,此次调整包括扩大离岛免税商品范围,增加宠物用品、可随身携带的乐器、微型无人机、小家电等商品。优化后的离岛免税商品由45大类提高至47大类。同时,允许服装服饰、鞋帽、陶瓷制品、丝巾、咖啡、茶等国内商品,进入离岛免税店销售,退(免)增值税、消费税。
“新增的宠物用品、微型无人机品类,贴合当下家庭消费、科技消费、个性化兴趣消费等新兴需求,填补了此前免税商品在细分领域的空白。”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宋向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陕西巨丰投资资讯有限责任公司高级投资顾问朱华雷告诉《证券日报》记者,离岛免税商品范围的扩大,将吸引更多消费者前来海南购物,不仅能带动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将带动住宿、餐饮、交通等服务业发展,促进海南消费市场的繁荣。这可以进一步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影响力,促进海南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服装服饰、茶、陶瓷制品等国内商品可进入离岛免税店销售并享受退(免)税政策,一方面能以价格优势吸引离岛及离境旅客,扩大国货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为国潮品牌提供了面向国际游客的展示窗口,助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宋向清表示。
此次调整明确将离岛旅客免税购物年龄由年满16周岁调整为年满18周岁。并允许离境旅客享受离岛免税政策,离岛且离境旅客购买离岛免税商品金额计入其每年10万元人民币免税购物额度,不限次数。此外,对一个自然年度内有离岛记录的岛内居民,在本自然年度内可按“即购即提”提货方式有关要求,不限次数购买离岛免税商品。
宋向清表示,此次政策调整呈现出覆盖维度更广、政策逻辑更优、长远价值更突出的特点。
朱华雷认为,此次政策调整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海南离岛旅客免税购物政策体系,将进一步提升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吸引力,促进海南服务业的全面发展,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和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及海南省,抓好政策实施工作,持续释放政策效应,让消费者享受便利、得到实惠,为释放消费潜能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同时,财政部将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实际和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需要,继续深化税制改革,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吴京芳表示。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