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冀川
9月28日,国家数据局举办“数据要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介绍各地在推进“数据要素×”行动实施的有关情况。
国家数据局政策和规划司负责人、局新闻发言人栾婕介绍了今年“数据要素×”大赛相关情况。她表示,截至目前,大赛已顺利完成地方分赛阶段的激烈角逐,全国报名队伍突破2.2万支,各地共遴选出900多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近日国家数据局将印发总决赛通知,将于10月中下旬在北京、上海两地举办相关赛道的全国总决赛评审,届时将通过线上初评、线下评审两个阶段遴选出各赛道优胜项目并于11月举办颁奖仪式。

“数据要素×”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郭冀川/摄
数实融合加速
驱动产业焕新升级
2023年底,国家数据局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旨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赋能经济社会发展。栾婕表示,各地紧扣国家部署要求、立足区域发展实际,认真落实、高效推进,整体呈现出三个“更”的特点。
首先是支持政策有效,行动落实更有保障。各地加强政策对接,结合实际完善政策,不断夯实“数据要素×”行动实施政策保障。截至目前,山东等10多个省市已经出台了“数据要素×”行动整体或者具体领域工作方案,配套制定了财政资金奖补等专项支持政策。许多地方结合“数据要素×”行动的实施编制了“四库全书”,也就是“项目库、场景库、案例库、专家库”,对入库企业实施“一企一策”,既加大投资、也帮助解难题,还帮助宣传推广,让企业更有获得感。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指导地方持续推进行动走深走实,全面完成行动任务和目标。
其次是基层探索有力,价值释放图景更加显现。各地统筹推进试点建设、大赛牵引、案例推广、场景指引等工作,因地制宜探索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多样化路径。比如,今年办赛动员期间,很多地方请去年大赛企业“现身说法”。在企业数据方面,企业用好内部数据实现降本增效,以产业链供应链数据进一步带动链上企业协同优化,以及融合外部数据创新应用的路径愈加清晰。在公共数据方面,用于提升政府治理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以及通过授权运营开放数据并推进与各方面各领域数据的融合应用,带动一批新应用。在城市治理、应急等领域有很多鲜活的案例。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继续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印发数据要素场景指引,充分激活数据要素价值。
最后是数实融合深入,乘数效应更加澎湃。各地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加速推进数实深度融合,发挥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既让传统产业“发新枝”,又让新兴产业“长成林”。比如,河北发挥钢铁产业集聚优势,大力推进钢铁大模型建设,赋能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又如,许多地方结合数据标注基地、数据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数据企业发展壮大。下一步,国家数据局将继续支持地方深化实数融合,释放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加快形成以数据要素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助力地方高质量发展。
大赛对接产业需求
成为激活区域经济新引擎
多地数据局负责人在会上就举办“数据要素×”大赛情况和数据创新成果回答记者提问。《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江苏分赛市场参与度较高,于是就江苏如何保障赛事需求精准对接、推动数据创新成果落地见效这一问题,向江苏省数据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兼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秀斌提问。
李秀斌表示,今年的14个赛道紧扣地方实际,苏州依靠雄厚的产业基础承办工业制造和医疗健康赛道,常州医疗保障赛道与全省健康医疗公共数据融合开发赛事协同推进,绿色低碳赛道助力盐城打造全省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徐州将应急管理赛道作为推进全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先导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宿迁将商贸流通赛道与第七届电商运河大会紧密结合,涌现出一大批以数据赋能发展提质、降本、增效的优秀场景。
李秀斌介绍,江苏省把有效服务贯穿于办赛始终,努力让参赛主体有更多的获得感。一是推动各地配套人才支持、项目落地和可感可及的政策。给与真金白银的支持,赛事总激励奖金超230万元;二是开通“绿色通道”,对参赛产品优先组织优化,直接能在江苏省数据交易所及13个设区市区域专板上架,帮企业把“赛出来的点子”变成“能变现的产品”;三是顺畅对接资源,组织案例宣贯会、获奖案例展示等活动,比如苏州组织参赛队伍开展数据要素领域产业调研,淮安联合特色企业开展专题交流,帮助企业链接产业上下游。
山东省大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綦琳在会上介绍,山东省建立多维度的激励机制,奖补资金覆盖数据资源开发、算力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领域。2025年省级数据产业资金奖补总规模达1.05亿元,其中“数据要素×”专项奖补3500万元。各市出台奖补措施,济南市设立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市场主体开展数据产品开发和交易;青岛市对获评国家级“数据要素×”典型案例的企业最高奖励100万元,对年度交易额进入全市前十的数据产品和服务企业按比例给予奖励,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的积极性。
重庆市大数据应用发展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胡军国介绍了“数据要素×”大赛推动数据要素与这些优势产业深度融合方面的成果。他表示,大赛更加注重数据要素安全高效流通,有效推动了汽车、医保、摩托车、电子信息等领域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汽车行业可信数据空间聚焦汽车数据“供给难、协作难、加工难”等痛点,创新构建“标准+交易+流量+合规”四位一体的运营管理体系,累计接入汽车数据超18PB,为全行业多家企业提供研发和汽车后市场服务,有效促进了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医保行业可信数据空间针对数据流通中的安全与效率问题,综合运用区块链、隐私计算、数据沙箱等技术,构建安全可控的数据流通环境,实现“医保+商保”数据深度融合,将理赔时间从原来的15天大幅压缩至1天,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和群众体验。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