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8月LPR下降:提振信心和稳预期 助力稳增长

2022-08-24 22:59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8月22日,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公布,1年期LPR为3.65%、5年期以上LPR为4.3%,分别比上月下降5个、15个基点。这是今年以来LPR第三次下降,有助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激发企业和居民投资、消费需求,更好地稳增长、促发展,巩固实体经济恢复态势和宏观经济大盘稳定。

    本月LPR下降从时间点看并不意外,降幅也基本符合预期。首先,政策利率下降为LPR下降奠定了基础。8月15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和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均下降10个基点。LPR在MLF利率基础上加点而来,MLF利率下降,LPR往往随之下降。从银行方面看,今年以来,央行加强存款利率监管,存款市场利率有所下降,银行负债成本持续降低,银行加点保持稳定。其次,降成本的政策导向一直较为明确。如8月1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和个人消费信贷成本”。LPR是贷款的定价基准,降低信贷成本最直接的是推动LPR下降。因此,本月LPR下降是响应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的具体举措。

    从近期经济金融的形势看,本月LPR下降确有必要。从宏观经济看,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恢复态势并不稳固。7月经济数据显示,PPI同比涨幅回落至4.2%,环比下降1.3%,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从金融数据看,企业和居民有效融资需求不足。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增量同比分别减少3191亿元、4042亿元,增量明显回落,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较为低迷。此外,我国目前物价形势较为温和,也为市场利率下降创造了条件。从7月数据看,CPI同比上涨2.7%,低于市场普遍预期,通胀压力并不大。

    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之下,LPR下降具有多个方面的积极意义。第一,进一步降低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宽信用需要降成本支持,LPR下降之后,将引导金融机构继续降低市场主体融资成本,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激发企业和居民融资需求,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避免出现“信贷塌方”。第二,有助于稳定企业和居民的信心和预期。LPR下降传递出明确信号,表明稳增长仍然被摆在重要位置,有助于提振企业恢复生产、扩大投资的信心,激发居民扩大消费的需求和意愿。在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继续加息进程的情况下,本月LPR下降,表明我国货币政策更加坚持“以我为主”,兼顾外部平衡。

    值得注意的是,本月LPR再次出现非对称下降,即1年期LPR下降5个基点、5年期以上LPR下降15个基点。根据央行公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6月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6%,较去年同期下降0.42个百分点,处于有统计以来低位。因此,1年期LPR下降幅度较小,有助于保持短端贷款利率相对稳定。而5年期以上LPR继5月20日下降15个基点之后,年内第二次以15个基点的较大步幅下降,实际作用和信号意义都十分重要。

    一方面,5年期以上LPR大幅下降,有助于降低企业长期融资成本,稳定企业信心,增强企业进行长期投资的意愿。5年期以上长期贷款往往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重大投资项目等。5年期以上LPR下降之后,将降低基建等重大项目建设成本,配合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基金,有助于稳住和扩大投资需求。

    另一方面,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行,降低居民住房消费负担。个人住房贷款一般以5年期以上LPR作为定价基准。此次5年期以上LPR大幅下降,将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降低新增和存量房贷利率,减轻大多数贷款购房者负担,激发居民住房消费需求,进而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房贷压力减轻,也有助于释放居民日常消费空间,提高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当然,对浮动利率存量房贷而言,下降之后的新利率将在下一个贷款利率重定价日执行。

    从居民消费的视角看,除了住房消费,金融还应在提振大宗消费上加大发力。大宗消费涉及家电、家装、汽车、旅游等,一般的消费信贷产品金额小、期限短,金融对大宗消费的支持服务应进一步加强。一是开发针对性的消费金融产品。如推出更多的家电、家装、汽车、旅游主题消费贷款、信用卡分期等产品,丰富大宗消费金融产品线。二是加强大宗消费金融场景建设。与汽车经销商、电商平台、商场超市等合作,嵌入消费金融产品,方便消费者随时随地获取金融服务。三是提升大宗消费金融发展水平。金融机构应在成本可覆盖的情况下,适度降低利率及收费标准,全面准确披露息费水平,提升消费者体验。随着居民消费意愿和需求上升,汽车已经取代家电成为大宗消费的主战场,目前国家正在采取措施大力促进汽车消费。建议取消消费金融公司在汽车消费场景的限制,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推出汽车消费金融产品,进一步促进消费升级和内需释放。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尽管我国宏观政策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力度,但总体而言货币政策仍然比较稳健,并未实施“大水漫灌”等宽松手段。从这个角度看,我国货币政策仍然还有发力的空间。如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为8.1%,下一步可以继续实施降准;为进一步扩大需求,LPR继续下降的可能性仍然存在。而我国物价水平尽管有所上升,但全年物价水平将保持总体稳定,以及美联储有意放缓加息步伐等,都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提供有利的内外部环境。总之,下一步我国货币政策应从多个方面加大实施力度,更有力地提振信心和预期,更有力地促进经济增长,持续助力经济社会全面恢复。

-证券日报网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