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财经频道 > 宏观经济 > 正文

国资委:支持国有科技型企业上市

2022-06-09 00:23  来源:证券日报 

    专家建议,“科改示范企业”应在原创技术突破上担当主力军

    本报记者 杜雨萌

    “‘科改示范企业’经营效益和质量屡创新高。”6月8日,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翁杰明在推广“科改示范行动”经验、强化科技创新激励专题推进会上表示,2021年“科改示范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较2019年增长34.5%和45.9%,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利润率分别较2019年提高30.5%和20.8%。

    据悉,2020年初,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启动实施“科改示范行动”,加快培育一批国有科技型企业改革样板和创新尖兵。

    翁杰明表示,当前,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已经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必须锁定重点任务,推动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要支持鼓励国有科技型企业上市,协调解决各类难题,推动央地之间创新交流,既搭好平台,又铺平道路。

    研发投入强度

    高于科创板公司平均水平

    “科改示范行动”是继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区域性综改试验”后的又一国企改革专项工程。据翁杰明介绍,两年多来,“科改示范企业”充分发挥“种子”“头雁”和“尖兵”作用,在改革创新双轮驱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具体来看,市场化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科改示范企业”已基本完成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建强、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等重点改革任务。80%的“科改示范企业”已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此外,研发投入强度明显提高。2021年“科改示范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15.4%,远高于中央企业平均水平(2.49%),也高于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水平(13%)。

    国机集团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罗乾宜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国机集团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近三年集团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234亿元,年均增长率10.1%;四家“科改示范”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33.4%。

    此外,“科改示范企业”的科技人才队伍也在日益壮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且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丰硕。

    国资委数据显示,2021年,“科改示范企业”科技人员占比平均达到50.7%,基本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创新能力强的科技人才队伍。截至2021年底,累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855项,累计拥有授权发明专利41374件。两年多来,“科改示范企业”累计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收入6327.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胆探索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方面,已有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提前“探路”。

    航天科技集团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其下属企业中国卫星以上市公司流通股份作为交易对价购买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探索军工科研院所与上市公司之间科技成果转化新路径;实施核心产品开发激励计划,由各领域科技人才自发组建团队,以签订契约的方式约定研发标的、核算标准和效益奖励方式,实现企业与团队之间的利益共享。

    国信证券高级研究员张立超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改示范企业”作为国有科技型企业的优秀代表,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有机融合、有序衔接、相互促进,发挥改革样板和创新尖兵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这也是提升国企科技创新能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的关键途径。

    强化科技创新激励

    “四力”成重要抓手

    当然,随着“科改示范行动”的持续深化,一些问题也有所显现。如有的集团公司对科技创新推动力度还不够,有的创新主体内生动力还不强,协同创新的方式有待优化,以及创新激励政策应用还不够普遍和深入等。

    在翁杰明看来,如何从不同层面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推力、内生动力、系统合力和政策引力这“四力”,是推广“科改示范企业”成功经验的重要抓手。

    为此,翁杰明表示,集团公司要做好“战略引领+中枢统筹+高效推手”,加快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推力”。要根据项目性质和生命周期,建立健全分类组织管理模式,并对各类创新提供综合支撑。如对国家战略急需类,可由集团公司牵头挂帅,统筹各方面资源,集中优势力量攻关;对生产经营应用类,可依靠各项目主体面向市场和客户需求组织科技创新;对前沿探索研究类,要立足长远、避免短期行为,突出原始创新突破。

    中国企业联合会研究员刘兴国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我国技术“卡脖子”问题仍较为突出,尽快取得原创技术的突破,是实现技术自立自主的重要路径。而对于被赋予科技创新改革示范任务的“科改示范企业”来说,更应该在原创技术突破上担当主力军作用。为此,“科改示范企业”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瞄准关键技术攻坚克难进行原创性研发。

    除了要形成科技创新的“强大推力”外,翁杰明指出,创新主体也要做到“搭好平台+建好机制+用好人才”,充分激发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对此,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到今年年底,中央工业企业重点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平均要达到5%以上。此外,协同创新要突出“两链融合+协同攻关+成果转化”,有效凝聚科技创新的“系统合力”。创新激励政策要做到“学深吃透+集成运用+务实落地”,持续增强科技创新的“政策引力”。

    翁杰明表示,由于科技创新具有较强不确定性,各中央企业、各地国资委要加快建立科技创新方面的合规免责清单,或在已有的经营投资免责事项清单中补充完善相关内容,明确具体免责事项、范围标准、实施程序等。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