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敏
见习记者 彭衍菘
1月5日,一则“新冠病毒很可能存在眼部趋向性”话题登上热搜。据媒体报道,部分人群在感染新冠病毒后,出现眼部酸痛、红肿、流泪甚至视物模糊等症状。
天猫买药数据显示,近一周来,天猫平台眼药水搜索数据环比上升了120%。其中,使用语音功能搜索眼药水的用户量上涨了三成。不过,记者在淘宝APP搜索眼药水看到,眼药水相关种类的产品均有现货供应。
对此,通用医疗三〇〇医院(下称“贵航医院”)某眼科医生向记者介绍,确实近来眼表结膜炎患者增多,多数患者累及角膜损害,出现畏光、眼痛等症状。“新冠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可以直接损伤、过度炎性反应导致眼疾患。其治疗根据炎症损伤部位不同,可以予以相应的抗病毒、抗炎(激素)治疗。不建议消费者自行囤药,应及时就诊,避免自行使用药物病情延误等情况出现。”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全科主治医生陈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消费者不需要囤眼药。首先眼部的发病率并不高,大部分不治疗也可自愈。此外,对于需要用药治疗的,自己囤药很可能不对症,还是建议先到院找医生诊治。”陈龙还表示,目前眼科相关用药供应充足,很方便可以买到。
近日,新冠新亚型变种XBB.1.5对于眼部可能出现眼部酸痛、红肿、流泪甚至视物模糊等症状引发关注。
此外,也有眼科机构建议感染新冠后,角膜塑形镜立即停戴。例如“济南爱尔眼科”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显示,阳性感染者常见的症状包括发热、干咳、乏力、嗅觉味觉减退、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眼红)、肌痛和腹泻等。已经确诊感染新冠时建议停止戴镜(角膜塑形镜)。如为疑似新冠感染症状建议进行核酸检测,若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存在发热、乏力、咽痛、肌肉疼痛和眼部不适症状(眼红等)时应立即停戴(角膜塑形镜)。
陈龙介绍:“新冠病毒可以通过暴露在外面的结膜和角膜直接感染眼睛;此外,新冠病毒进入人体后可以通过血液循环传播到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包括眼睛。如果只是出现单纯的干涩或其他结膜炎症状,可以使用一些人工泪液缓解症状。如果出现严重的视力受损,还是到院诊治更好。”
此外,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从目前数据来看,新冠病毒导致眼部症状的比例并不高,大部分感染者也容易康复,公众不必过度恐慌。轻症可以用一些眼药水、眼贴,多注意眼部保健,多喝水,恢复免疫力。科学备药有必要,跟风囤药不可取,有症状加重迹象要立即就医。”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病毒很可能存在眼部趋向性”引发了投资者对相关上市公司滴眼液生产的关注。
*ST吉药1月6日在互动平台表示,目前公司复方熊胆滴眼液生产正常,属于公司全资子公司普华制药销售主要品种,主要适应症用于肝火上炎、热毒伤络所致的白睛红赤、眵多、羞明流泪;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见上述证候者,用于治疗急性细菌性结膜炎、流行性角结膜炎。普华制药主要产品为复方熊胆滴眼液、苄达赖氨酸滴眼液、近视乐眼药水、地夸磷索钠滴眼液(处于原料药稳定性考察待申报阶段),治疗眼部炎症等眼部疾病。其中复方熊胆滴眼液为国内独家品种,地夸磷索钠滴眼液上市后有望填补国内市场空白。
不过,相比布洛芬、抗原试剂等相关上市公司,相关滴眼液生产的上市公司及眼科类上市公司股价并未被资金所爆炒。
对此,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游晓刚向记者表示,近期关于新冠变异病毒对身体影响的信息导致的医药炒作,在初期二级市场有所反应是正常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逐步变为理智。对于是否真会导致眼睛模糊等症状,尚无大数据的佐证,资金观望是正常的。
(编辑 乔川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