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汽车频道 > 汽车行业 > 正文

上汽荣威发起自主品牌向上攻坚战 13年累计销量突破200万辆

2019-10-16 00:54  来源:证券日报 龚梦泽

    ■本报记者 龚梦泽

    从2016年全球首款量产互联网汽车荣威RX5上市,到如今的荣威RX5MAX,上汽荣威实现了从互联网汽车到智联网汽车、再到智能座舱的质变升级。也正是基于RX5MAX的推出,荣威旗下产品13年累计销量超过200万辆,正式开启了与合资品牌PK的时代。

    “上汽从决定做自主品牌开始,就坚持走中高端路线。之所以命名为荣威即意为‘荣我国威’。今年荣威品牌的市场成绩也相对比较突出,预计总销量能够超过去年全年销量,可以说这个成绩在当前低迷的市场情况下还是比较成功的。”上汽集团乘用车分公司副总经理俞经民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9月份销量逆势增长18%

    回顾上汽荣威的成长历程,从荣威950、荣威750树立品牌形象,到荣威350及荣威360走量车型打开市场,荣威在摸索中前行,一直在寻求一个质变时刻的到来。时间来到了2016年7月份,荣威RX5的上市终于让连续两年销量萎靡的荣威品牌实现了触底反弹,迎来了品牌的高光时刻,也拉开了自主品牌全面突围的大幕。

    彼时,荣威RX5以互联网之名成功打破合资品牌对15万元级SUV的市场垄断,并全面引发了智能出行狂潮。“汽车大变革就在眼前,汽车从开好到坐好是荣威品牌坚定不移探索发展之路。作为上汽集团的子公司,荣威品牌积极落实新四化战略。随着战略举措不断清晰,荣威汽车产品从概念到落地,带给用户的体验将更到位。”俞经民表示。

    事实上,与合资甚至是豪华品牌比肩,是很多自主品牌车企心之所向。然而,在并不景气的车市大市中,能独善其身已属不易。数据显示,今年前7个月,自主品牌SUV共销售262.1万辆,同比下降21.9%。52.7%的总销量占比尽管勉强守住了SUV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自主品牌在榜单前列中的比重显著下挫。

    在此背景下,荣威RX5MAX预售期间就创下了两周逾6000辆的订单量。而从8月28日至今,全国累计订单已超2万辆。在谈及荣威RX5MAX的出色表现时,俞经民难掩喜色:“荣威RX5MAX不仅是一款好车,更是一款聪明车。我们很骄傲,荣威RX5MAX是全球首款将智能座舱概念落地并实现量产的车型。”

    谈及大家最为关注的车市走势,“第四季度能不能企稳甚至回升我没把握,但荣威品牌保持增长态势我是很有把握的,这就是我对市场的判断。”俞经民认为,荣威是最可能PK合资企业的品牌,荣威拿出豪华车的品质,辅以他们拿不出来的智能网联化产品,才有资格对抗,才能赢得用户的青睐。

    荣威自主品牌向上突围

    在行业整体较为低迷的背景下,上汽荣威缘何能有此业绩,对于众多需要寻求生存和增长的中国品牌车企而言又有何启示?

    对此,俞经民认为这源于荣威品牌的两个不可替代。“一是荣威品牌13年走下来最引以为傲的人才团队;其次就是以用户为导向。”俞经民告诉记者,我们结合线上线下打造循序渐进的新零售体系,这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有把握的讲,跟其他的车企,甚至跟销量比我们多的车企相比,我们做得好得多。”

    为什么国人国庆看阅兵式看到热泪盈眶,就是因为看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俞经民告诉记者,坚定不移地推动自主品牌向上,就一定要做到比肩合资大品牌。

    此外,拉动自主品牌SUV上升的关键仍然需聚焦产品力,根据官方资料,荣威RX5MAX搭载了全球首款量产智能座舱,具备支持人脸识别的SKYEYE天眼系统、AR-Driving实景驾驶辅助系统2.0、互联网汽车智能系统3.0-Pro以及BYOD多用户随心控等黑科技,使之与市面上的智能产品明显拉开差距。

    “要PK合资品牌,那就要找合资品牌的用户,现在不去抢他们也来了。”现实情况是,今年整个中国的汽车市场由于调整带来了很多影响,比如汽车厂商终端价格波动大,合资品牌的汽车价格下压致使打击了用户购买中国品牌的信心。俞经民告诉记者,有没有量是品牌,有没有质也是品牌。荣威可以冲击更高的价位,但要一步一步来,一代一代地做产品,久久为功的保障我们的品牌有质有量的稳步健康发展。

    据俞经民介绍,目前上汽荣威对战略合作伙伴经销商的盈利性实行实时跟踪,主要的服务集中在售前和售后两端,通过经销商报表可以精确知悉他们的年度费用和经营成本。此外,针对不同区域的经销商,荣威也根据经销商不同的经营水平和服务水平,做了分类指导和分类提升。

    ”荣威经销商过得还不错,没有出现下滑。”俞经民对记者表示。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划

多地密集走访调研上市公司

通过调研认真解决上市公司发展中面临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大对优质上市公司……[详情]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