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
下载客户端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股票频道 > 证券要闻 > 正文

改革浇灌创新之花 北交所积极构建资本市场新生态

2022-11-15 06:06  来源:证券时报

    去年今日,伴随着钟声响起,A股市场增加了北交所板块。一年后的今天,北交所已呈百花争妍之势,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的“摇篮”。

    开市以来,北交所市场保持平稳运行,基础制度四梁八柱搭建完成,各项制度安排有效运转,融资交易功能不断强化,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的企业、制度、文化和生态等要素不断集聚,北交所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这一年,北交所致力于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以专精特新为首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扛起国产替代、产业升级的重要历史使命,突破“卡脖子”难题,迎接数字化时代;这一年,北交所改革频出,资本市场发展普惠金融的“中国方案”逐步成形;这一年,北交所与新三板相辅相成,两个市场的企业呈现出“龙头”撬动和“反哺”作用,助力中小企业全链条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形成。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通过北交所奔跑在高质量发展的大道上。市场人士认为,北交所的改革创新,推动着市场实现着高质量规模积累,期待着满周岁的北交所能够持续完善市场融资交易功能,健全市场产品体系,继续发挥好“主阵地”辐射带动作用,为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新阵地:创新力量不断汇聚

    一年来,北交所“主阵地”不断建设完善,每一步都有改革的加持、创新的印记。一组组数据标注着北交所的快速成长。

    截至2022年11月11日,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23家,其中,中小企业占比77%,民营企业占比86%,超八成集中在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49家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平均研发强度达5.4%,远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创新特征鲜明。

    2022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32.07亿元、净利润69.26亿元,同比增长33.25%、19.43%,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与韧性。此外,截至11月11日,北交所有已注册待上市企业16家,提交证监会注册企业13家,上市委审议通过待提交注册企业8家。北交所支持了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速度快、科技成色足的中小企业聚集发展。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北交所一系列的制度突破,注册制带来的蓬勃生命力,增强了资本市场服务我国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能力。北交所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等多元化创新形态不断涌现,上市公司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专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持续加大研发力度。前三季度,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31.97亿元,同比增长33.10%,研发强度约为规模以上企业的3倍。上市公司综合运用资本市场工具,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这些专精特新“小巨人”中,微创光电等6家公司研发强度超20%,连城数控等4家公司的研发支出达1亿元以上。部分公司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进口替代,发展动能得到充分释放,利通科技研发推出超耐磨酸化压裂软管等高附加值产品,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98.58%;富士达主导制定的IEC国际标准发布,标志着公司在射频同轴电缆组件领域保持着技术领先地位。

    中金公司研究部策略分析师、董事总经理李求索表示,北交所坚持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践行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目标,逐步构建起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基础制度安排。开市运行一年来,北交所改革效果显现,各项制度运行顺畅,上市公司初具规模,在助力创新型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李求索表示,北交所全链条式的改革探索,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直接融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专精特新企业有望在北交所上市。

    北交所“龙头”撬动作用有效发挥,新三板活力和吸引力明显增强。新三板创新层培育和遴选功能增强,2022年分层完成后创新层公司共1723家,达到分层制度实施以来最高水平,557家新进入创新层企业中近七成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新增申请挂牌企业372家,超六成符合北交所上市财务条件,76家已摘牌公司重新申请挂牌。

    安永北京主管合伙人杨淑娟认为,对于一些规模小、尚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它们通过北交所进入交易所市场,对二级市场投资者而言,北交所提供了长期性的投资机会。

    新模式:制度建设更包容

    一大批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方向、科技含量高的中小企业涌向北交所市场,离不开北交所蹄疾步稳推进改革,推动人、财、物各类要素加速向创新企业集聚的努力,以及对首发、交易、退市、并购重组等基础性制度进行全方位升级的实践。

    北交所以试点注册制为牵引,尊重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构建了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制度安排,突出错位、包容、灵活、普惠的市场特色。一方面,四套并行的上市标准兼顾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企业,行业包容性强,上市公司既包括信息技术、医药健康、“双碳”等新兴行业企业,也包括农业等传统行业企业;既包括净利润超10亿元的成熟企业,也包括尚未盈利的企业。另一方面,依托与新三板一体发展优势,北交所提升审核效率,发行上市审核预期明、时间短,企业从受理到注册平均用时145天,最短用时仅72天。

    在审核过程中,北交所适度包容中小企业关联交易占比高、区域及客户集中、业绩波动等阶段性规律性问题,为中小企业成长壮大留足空间。

    其中,发行融资灵活多元。可以采用普通股、优先股、可转债等多种融资工具,实行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向特定对象定向发行等多元融资方式。充分博弈的定价机制逐步成形。截至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公开发行融资平均2.07亿元,单次融资金额从0.4亿元到17亿元不等,支持了企业合理按需融资。

    致同审计合伙人江永辉表示,北交所交易制度框架搭建迅速,各项制度有效运转,发行上市制度突出精准包容、持续融资制度突出灵活多元,构建了差异化制度体系。

    改革的良好起步,也让北交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进一步发挥。向上,转板制度平稳落地,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转板至科创板、创业板交易,交易所之间的连接通道终于打通,丰富了中小企业的成长选择。向下,改革触角向区域性股权市场延伸,区域性股权市场向北交所输送上市资源的路径已经打通。截至目前,累计有760余家区域性股权市场企业申请新三板挂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形成了“创投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区域性股权市场-新三板-交易所”支持中小企业持续成长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尽早进入资本市场规范发展的激励机制更加明确,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路径更加顺畅。

    李求索指出,多层次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更加紧密,北交所在尊重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和成长阶段的基础上,实现了不同交易市场的错位发展与互联互通,推动了与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的统筹协调与制度联动,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完善了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布局。

    在稳市场的同时,防风险也是北交所制度建设的重要一环。针对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和企业推出优化监管服务若干措施,北交所减免受疫情影响严重地区挂牌公司和上市公司相关费用,支持中小企业更好应对风险挑战、实现恢复发展。

    杨淑娟表示,北交所在各项改革举措推进过程中充分评估市场影响,市场改革发展不仅未对资本市场其他板块产生负面影响,反而在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一盘棋”中,深化了市场各方对资本市场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的良性预期,对资本市场整体健康稳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为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进一步提升北交所市场功能和品牌效应,丰富市场产品结构,北交所还逐步探索债券市场建设。截至11月11日,北交所累计服务政府债券发行45只,合计规模达5820.36亿元。其中国债11只,规模4805.20亿元;北京等5个省市地方政府债34只,规模1015.16亿元。

    新生态:参与各方渐入佳境

    随着市场生态逐步优化,北交所对资金的吸引力越来越强,市场各方主体参与积极性显著提高。

    股票涨跌幅30%的比例,合格投资者50万元的门槛,点燃了北交所市场的“做多”热情。开市以来,北交所日均成交金额超10亿元,日均换手率约1%,呈现出与中小市值股票相匹配的流动性水平。

    若把时间拉近看,9月中旬以来,北交所市场量价回升,单日成交额最高突破20亿元。9月以来上市的16只股票首日平均上涨24.24%、换手率39.23%。各类市场主体参与踊跃,相互影响、相互带动,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市场泛起涟漪,激发了企业的参与意愿。开市以来,共有163家企业申请在北交所上市。合格投资者超520万,社保基金、保险基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等均已入市,超580只公募基金参与市场,11只北交所主题基金获批注册,投资者结构明显改善。

    易方达基金常务副总裁、投资总监吴欣荣表示,基金公司结合北交所的目标定位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也在持续挖掘市场改革的新机遇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投资机会,全方位加大投入,充分发挥机构投资者的作用。

    二级市场的参与各方渐入佳境,也逐步传导到北交所建设的各个方面。券商各条线均逐步加码对北交所的关注力度,加大直投、投研等全链条服务,形成一批深耕市场业务的特色中介,逾900家次机构参与北交所上市公司调研。各级政府积极对接。最高法出台司法保障意见,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等部委协同促进,与76个地方政府和21家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北京市建立企业上市服务专班机制,协同服务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改革没有休止符,北交所的流动性水平一直是市场的关注焦点。客观来看,北交所上市公司以中小企业为主,流通盘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具有流动性天然较弱的特点,正处于发展初期的北交所,正在通过制度革新来带动流动性的活跃,然而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和市场认可度的提升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流动性的提升绝非在短期就能验证,而是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判断。

    实际上,监管层始终致力于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完善市场功能,增加市场流动性。11月4日发布的北证50成份指数样本,拟于11月21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行情授权与指数基金开发工作正在有序推进。11月11日发布融资融券相关规则,后续将持续推进技术准备、权限开通、投资者培育等工作,北交所正在加快推进融资融券业务上线。

    记者了解到,引入做市交易、降低交易成本等改革举措也在稳步推进中。

    新期待:市场改革受关注

    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保障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站在一周年的时点上,北交所肩负着更大的责任,市场也有着更多的期许。

    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认为,北交所在制度建设、扩大市场规模和投资者队伍以及风险管控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在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也需要看到,北交所目前规模还相对较小,在保证企业质量的前提下,持续扩容,壮大规模,是北交所的首要任务。北交所面对成千上万家有待成熟的中小企业,应逐步发展成未来中国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

    特色化的制度安排让北交所更包容,企业申报发行上市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截至10月31日,北交所在审在辅企业合计429家,其中在审企业133家,在辅企业296家。这些企业分布于52个大类行业,以中高端制造业或高技术服务业为主。在审在辅企业中,近八成获得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或专精特新企业认定,31%在审在辅公司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上市公司不仅需要数量多,更需要高质量。”杨淑娟认为,高质量的市场需要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投早投小投新”企业的持续性成长是北交所最大的投资红利,但企业的质量是保持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把好质量关有利于市场保持高质量发展,提升吸引力,要强化对上市公司的质量监管,不断提升市场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估值定价能力,形成通畅的创新资本“募投管退”渠道。

    为了让真正的创新型中小企业登上资本市场舞台,北交所严把入口关。截至11月11日,今年共有87批次北交所公司上会,其中74家过会,10家公司被暂缓审议,2家被否,1家取消审议。尽管北交所上市审核的速度较快,申报北交所上市的公司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但并不意味着审核要求有所放松,从严审核仍是主线,以防部分公司“带病闯关”。

    杨淑娟建议,还需进一步丰富北交所金融工具(产品),吸引长期资金入市,提高北交所市场的流动性和市场化程度,使北交所真正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摇篮”,为北交所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李求索表示,未来随着北交所投资者数量的进一步提升、发行及交易等制度的不断完善、投资者类型的不断增加,以及北交所上市公司品牌效应凸显、企业标的与投资者之间的良性循环被打通,北交所市场将迎来欣欣向荣的景象。

-证券日报网
  • 24小时排行 一周排行

版权所有证券日报网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80014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81903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567号京ICP备17054264号

证券日报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务请仔细阅读法律申明,风险自负。

证券日报社电话:010-83251700网站电话:010-83251800

网站传真:010-83251801电子邮件:xmtzx@zqrb.net

证券日报APP

扫一扫,即可下载

官方微信

扫一扫,加关注

官方微博

扫一扫,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