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宝琛
8月22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书记、部长李乐成主持召开第十一次中小企业圆桌会议。李乐成强调,要强化创新引领,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着眼打造更多“独门绝技”,既要注重技术创新、工艺创新等“硬创新”,又要加强组织创新、营销创新等“软创新”,抓住数字化转型机遇,带领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跃升。
这一重要论述,为广大中小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找准自身定位、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犹如经济肌体的毛细血管,虽个体规模有限,但整体活力充沛,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发展既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与机遇。基于此,笔者认为,广大中小企业要打好“硬创新”和“软创新”两张牌,在创新中跑出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硬创新”是中小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走好技术突破和产品升级之路的必然要求。它体现在对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对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对核心产品的技术迭代等多个方面。
这样的中小企业不胜枚举。它们通过加快新技术、新产品开发等“硬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赢得了市场份额与利润空间,为自身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小企业在推进“硬创新”过程中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因此,从资本市场层面看,要深入研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特点和需求,通过发行上市、并购重组等,为优质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助力其实现高质量发展。
“软创新”是中小企业在管理、商业模式与企业文化等方面的革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包括优化内部管理流程,提升团队协作效率;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挖掘市场需求新蓝海等。
比如,社交媒体的兴起,为企业提供了全新的营销渠道。那么,广大中小企业就要通过精准的定位和个性化的营销活动,更有效地推广产品和服务,提高品牌知名度。
“硬创新”与“软创新”是创新的两大核心维度。它们如同鸟之两翼,只有协同发力,才能助力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笔者认为,为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中小企业一要聚焦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二要优化创新管理流程,建立健全跨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信息的快速流通和共享,提升“研产供销”的联动效率和运营效率;三要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的创新积极性,让员工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能实现自身的价值提升,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四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与行业发展趋势,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创新策略,同时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通过资源共享、技术协同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产业链的整体创新发展。
截至2024年末,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突破6000万家,呈现“量质齐升”的发展态势,构筑起国民经济发展的坚实底座。未来,广大中小企业仍要持续推进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动力。